大唐第一公主

第84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李令月低头看着杯口萦绕的热气,放下扇子,唤昭善上前,“取冰来。”
    裴英娘眼眉一跳,按住李令月的手,“阿姊别贪凉,虽然是温茶,喝下去亦能沁人肺腑,保管比你吃冰饮还凉快。”
    回头看李旦低头吃茶,似乎没注意到这边,趴在李令月耳边道:“阿姊忘了司医的嘱咐?”
    李令月想起前不久肚子疼时闹的笑话,脸上浮起一抹羞红,“就温茶罢。”
    昭善正想开口劝李令月,见她被裴英娘拦下了,笑着摇摇头。
    铜缶里水花翻腾,春水煎茶,连香气都又轻又软。
    阁子不远处,几名宦者簇拥着身穿一袭石青色圆领袍衫的李治,缓缓走下落英缤纷的桃花夹道。
    落花纷纷扬扬,洒在李治的衣襟衫袍上,宦者们犹豫了两下,没敢上前。
    秦岩匆匆赶到夹道前,抱拳道,“陛下,永安公主的人找到执失和王御史了。微臣刚从醴泉坊回来,执失中了一种奇毒,需要调养数日,暂时无法进宫面见陛下。王御史只受了点轻伤,已经随微臣入宫,在御花园中等候陛下接见。”
    李治没有意外,拂去肩头落花,“十七说执失送回来的信不对劲,果然如此。”
    秦岩看一眼左右,宦者们早已经远远避开了。
    他轻声道:“陛下,执失说驽失陀部很可能要反。”
    “他杀的牧民是驽失陀部的猎户?”李治双眉轻皱,“可有确凿证据?”
    秦岩眼中迸射出熊熊怒意,愤恨道:“那些人不是执失下令杀的,是康阿义下的手。”
    康阿义是此次战事的行军总管之一,父亲曾是驽失陀部的酋长,归附大唐后,改姓康氏。康阿义和执失一样,都是突厥后人。
    “执失返朝途中,发现驽失陀部暗中和西域胡人交易,用牛马布匹换取冶炼的兵器,正准备抓住那些胡商问个究竟,康阿义先下手为强,把整个小部落的人全杀了,还栽赃到执失身上,想赶在回京前除掉他。还好执失警醒,觉察出危险,提前逃了出来。”
    至于王浮,完全是倒霉,揣着敕旨到了阵前,正准备大逞威风,还没下马呢,迎面看到大批追兵挥舞着寒光粼粼的长刀冲上来,吓得掉头就跑,不小心被康阿义的人当成执失云渐的同伴,被迫一起逃亡。
    李治听秦岩讲完来龙去脉,眉头皱得愈紧。
    他能感觉到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阿耶在时,能领着唐军纵横睥睨,横扫东西,他不行。
    李家出自关陇体系,祖上是军人世家,族中男儿英勇不畏死,未及弱冠时战死沙场的不在少数。阿耶十几岁时就领兵上了战场,作战时常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仅是个彪炳史册的英明皇帝,更是个杰出的将才。
    李治不一样,他是宫廷里娇养长大的,看完一场豪迈雄浑的秦王破阵乐舞对他来说都是负担,更别提亲上战场督战了。
    而且,朝廷也负担不起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看似太平安稳,其实他一直如履薄冰,生怕会毁了阿耶的心血,一场大战,很可能拖垮一个强盛的帝国。
    隋亡的教训历历在目,阿耶戎马半生,就是为了给他留下一个平稳的朝堂,让他可以安安稳稳做皇帝,休养生息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吐蕃崛起,假以时日,必成大唐的心腹大患,如今突厥又隐隐有了复兴之相。
    康阿义的反叛,绝不是偶然。
    李治揉揉眉心,“传信程锦堂,命他戴罪立功,捉拿康阿义。”
    康阿义在程锦堂眼皮子底下诛杀执失云渐,程锦堂竟然一无所知,还以为执失云渐是畏罪潜逃,上书李治为执失云渐求情,糊涂到这个地步,先前立下多少战功,都不够抵罪的。
    秦岩抱拳应喏,躬身退下。
    “传王浮。”
    王浮踩着沉重的脚步穿过回廊,踏进桃花灿烂的庭院,恭敬行礼。
    李治站在桃树下,两鬓霜白,神情温和,一身广袖博山锦袍衫,虽已人到中年,但风姿洒然,气度雍容。
    圣人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俊秀飞扬,风采出众的少年郎。
    但王浮此刻没有心思感叹圣人的过人身姿,心中想的,是阿耶临死前说的话。
    “世人都道武皇后心狠手辣,接连害死废王后、萧淑妃,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如果没有圣人的默许,谁能欺压我王家满门!我驰骋沙场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岂是武皇后一介妇人说流放就能流放的?浮儿,日后回了京兆府,切记莫要再提起你姑母,若你有幸能入朝堂,不仅要小心武氏,还得提防圣人。你姑母死前最恨的人,并非武氏,而是圣人啊!”
    恨到骨子里,却不能把恨意说出口,不然,王家族人焉能苟延残喘?
    王浮那时候暗暗叫苦,圣人是天子,他是罪臣之子,生死都在圣人一念之间,要怎么做,才能提防圣人?
    后来他跟随族人,从崖州返回京兆府,朝廷将王家府邸归还给王氏一族,还让王家别支抚育他们兄弟。他刻苦读书,科举晋升,重新回到权贵圈子,志得意满时,猛然想起阿耶临终前的嘱咐。
    圣人很少临朝,朝堂上是武皇后说了算,太子李弘偶尔和武皇后共同执政,可惜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病一场,东宫的事务,由东宫属臣们把持。
    王浮不知道该怎么提防圣人,思量再三后,他用了一个最愚蠢的方法:公然和武皇后作对。
    他渲染自己对武皇后的不满和憎恨,明里暗里联系王家旧人,时不时跳出来和武皇后为难,哪怕他知道自己是在以卵击石。
    有他吸引圣人和武皇后的注意力,王洵和其他族弟才能“默默无闻”,安心建功立业。
    王浮不知道自己的法子有没有奏效,至少目前王家正一步步繁荣壮大,王家儿郎开始重新走进朝堂。
    圣人似乎忘了他们。
    但此刻,面对圣人淡然的目光,王浮头皮发麻,汗水湿透重重衣衫。
    他终于明白,圣人从来没有忘记他是废王后的族侄。
    武皇后其实并不难对付,她和太子李弘打擂台,正是收揽人心的时候,不论是谁,只要能为她办事,她倒履相迎,不拘身份门第,只看才华本领。
    如今执掌诏令的女官上官璎珞是上官仪的女儿,管理文书的女史房瑶光是雍王李贤的妻族嫡女,武皇后还不是照样对她们信任有加?
    王浮相信,只要王洵以后不再犯蠢,武皇后也会重用他的。
    可圣人不同,圣人心思难定,不论是名声响彻朝野的功臣,还是后宫中和他相伴多年的姬妾,亦或是血缘相近的亲人,只要触犯到他的忌讳,圣人照杀不误。
    武皇后并非寻常妇人,杀人一般带有政治目的,动手前总有迹象可循。圣人杀人,才是真正的雷厉风行,干脆狠辣,因为他秉性柔弱温和,很少动怒,身边人往往看不出他的喜怒,一旦他下定主意,那就是阎王爷亲自抓人,无可挽回了。
    王浮初入朝堂时,圣人已经因为身体的缘故不理事了。前几次圣人传召他,总是隔着整座大殿和他说话,中气不足的声音传出来,模糊不清,要宦者在一旁提醒,他才能听懂圣人在说什么。
    那时他在心底偷偷抱怨圣人,现在他宁愿一遍遍去猜圣人在说什么,也不想和圣人离得这么近。
    李治沉默半晌,目光越过晴光潋滟的池水,落在对面阁子里。
    裴英娘和李令月依偎在一起谈笑风生,一个绿鬓朱颜,俏丽明媚,一个如花似玉,丰姿端丽。李旦坐在一旁,含笑看着她们。
    如果他们各自成家生子以后,还能如此友爱,也不枉他如此煞费苦心了。
    “你姨母是小十七的继母张氏?”
    王浮冷汗涔涔,以为李治要盘问他,不想听到的却是这句问话,呆了一呆。
    他没有听过谁叫裴英娘小十七,连裴英娘小的时候,姨母张氏也没有这么喊她。似乎只有裴家的几个厨娘、下仆曾这样唤裴英娘。
    看来,宫人们说圣人疼宠十七娘,并非虚言。
    王浮心念电转,道:“回陛下,正是。”
    李治垂眸,轻扫袍袖,“你可识得裴玄之和褚氏?”
    王浮惶恐道:“裴拾遗是微臣姨父,偶有来往,褚氏和裴家断绝往来已久,微臣不曾见过。”
    李治点点头,“这是小十七第二次救你了。”
    耳边似有惊雷炸响,王浮哆嗦了两下,汗流浃背,拜伏在地。
    原来圣人什么都知道!
    “你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应该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日后该怎么做,不必朕说出口罢?”
    王浮不敢抬头,苦笑一声,咬牙道:“微臣明白。”
    都怪执失云渐!
    他不敢抱怨圣人,不想抱怨裴英娘,只能怪执失云渐了——如果不是执失云渐惹出这一大串子的麻烦,他怎么会被迫任命,此后不得不听从于裴英娘?
    十七娘不坏,可他不想受制于人啊!
    阁子里,裴英娘正和李令月说笑,忽然觉得身后有些异样,回头四顾,水上波光起伏,圆圆的莲叶被微风吹皱,岸边绿柳轻摇,并没什么奇怪之处。
    一只飞凤花鸟纹银盘伸到她面前,盘子里躺着一枚烤梨。
    炉端烤梨必须用文火细细闷烤,不能急躁,否则梨子不够甜软。
    裴英娘接过银盘,烤梨已经从中间切开,叉起一块细嚼慢咽,梨肉又甜又热,吃进肚子里,整个人都暖洋洋、甜滋滋的。
    炭炉里烧得毕毕剥剥响,李旦坐在火炉前,衣袍撩起系在腰上,单手握着铁钳,额前有些微汗珠浮起。
    裴英娘忍俊不禁,“一杯茶换一个烤梨,还挺划算的。”
    李令月朝李旦伸出手:“我也要。”
    李旦瞟她一眼,空着的左手从篓中拈起一枚梨子,抛到李令月怀里,“自己烤。”
    李令月气哼哼地瞪着李旦,忽然眼珠一转,窃笑一声,挨到裴英娘身上,“英娘,给我吃一口。”
    裴英娘把银盘捧到她面前。
    李令月摇摇头,指着盘子,“你喂我吃。”
    裴英娘失笑,拿錾刻穿枝花小银签子叉起一块梨肉,送到她唇边,“阿姊这么懒,以后三表兄会嫌弃你的。”
    李令月挥舞着粉拳,“他敢?”
    “薛三确实不敢嫌弃你。”
    一声含着笑意的打趣飘入阁子里。
    “阿父!”裴英娘和李令月看到来人,立即笑容满面,起身相迎。
    李旦也放下钳子,漫不经心扫一眼池水对岸的桃林,才缓缓站起身。
    作者有话要说:
    强调一下:文中部族都是虚拟的,和真实民族没有关系。
    第65章
    裴英娘踮起脚, 指尖凑到李治鬓边。
    “公主……”一旁的宦者们面露惊诧之色,三步并作两步, 想上前拦着。
    李治淡淡扫一眼左右,宦者们立即垂下头, 躬身往后退。
    裴英娘松开拳头, 给李治看她刚才从他的发丝间摘下的花瓣,“阿父头上有朵桃花。”
    桃花娇美,少女柔嫩的掌心也染了几分细腻粉艳。
    李治眉眼微弯,神态温和,拈起裴英娘掌中的桃花瓣, “水溢芙蓉沼, 花飞桃李蹊, 桃花落尽,快到夏日了。”
    裴英娘低下头, 想笑不敢笑, 李治念的句子是首闺怨诗,她前几天刚背会。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