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如黛

第23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李莞笑问:“怎的,老夫人又得新经文了?”
    老夫人宁氏自从知道李莞抄经又快又好,而且问她经文中的意思,她一般也能说个七不离八,别看整个府里这么多人,子孙如林,可真正能和老夫人谈谈经文的没有几个,如崔氏那般名门之后,经文她是懂的,却未必愿意花时间和老夫人探讨,其他几个媳妇则是不感兴趣,唯有四姑娘,老夫人像是一夜之间发现她的好般,如今是一刻都离不开了。
    “可不是嘛。昨儿老夫人去府尹府拜访,从府尹老夫人那里得了两卷经文,说是京城西郊白马寺的主持从南边挂单和尚那里得来的,很是稀罕,府尹老夫人命人抄了十几份,分送给各家老夫人。”
    随着李莞时常出入老夫人院子,桂嬷嬷与她也很快相熟起来。
    李娇一直在旁边等着,想等桂嬷嬷办好了事情,和她一同回去给老夫人顺道请个安,没想到桂嬷嬷这就跟李莞谈起话来,语气那般亲厚,以前老夫人明明更喜欢她,对李莞可是横挑眉毛竖挑眼的,什么时候,李莞竟然博得了老夫人的欢心?
    心里没由来就生气了,咬着唇瓣怒目瞪着李莞,李莞恍若未觉,跟桂嬷嬷一同转身,走了两步,桂嬷嬷才想起来旁边还有个姑娘,回身笑问:
    “五姑娘也好些时日没去老夫人那儿,要一道去吗?”
    李娇当即脸沉下,小小的脸满是怒容,她主动要去给老夫人请安,那是她主动去的,桂嬷嬷提醒她去,岂非变成不是她自愿的了?硬声硬气的说了句:
    “老夫人不是要和四姐姐抄经吗?我现在去不就打扰她们了?过会儿再说吧。”
    李娇说完这句,就高傲的扭头走了,桂嬷嬷瞧着李娇离去的背影,纳闷极了,暗自咕哝一句:“五姑娘怎么最近说话夹枪带棒的,谁惹她了。”
    李莞从旁笑笑:“孩子脾气,嬷嬷别和她计较。”
    两人一前一后往宁氏院子走去。
    **
    李娇气呼呼的去了兰馨苑,边走边咬牙切齿,忍不住把垂花门旁积雪松枝这段一条,拿在手里挥了两下,崔氏正好从廊下走出,瞧见李娇这般,立刻斥道:
    “娇儿,与你说过多回,行止有度,容为笑佳,你这副样子成何体统?”
    崔氏对李娇十分严格,旁人只当是崔家的规矩大,可只有李娇自己知道,崔家规矩虽大,却也没有崔氏对她的要求大,有一条便是,不管什么时候,情绪都不能摆在脸上。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谁没有个喜怒哀乐的时候。
    而崔氏不仅这样要求李娇,她也是那样要求自己的。
    有时候李娇真的搞不懂崔氏,不过是当了一个李家的冢妇,父亲虽是嫡出,可又不是官身,人不长进,还醉醺醺的,而李家也不是什么高官门第,更不是公卿子爵府邸,崔氏却非要苛刻的把自己养成那些公卿府邸的主母姿态,李娇小时候想不到这些,如今大了,难免要在心中疑惑,真的有必要这样吗?就算是崔家本家,明珠、秀珠姐姐,都没有被提这样严格的要求。
    李娇心中生出些叛逆,故意不理会崔氏,又把手里的松枝挥动两下,崔氏哪里容她,亲下台阶,把李娇抓回房里,让丫鬟守着房门,不让任何人进出。
    “你怎么回事?我与你说的话,你听不见吗?”崔氏冷声责备李娇。
    李娇低下头,越想越委屈,眼泪立刻聚集在眼眶里,小声控诉:
    “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娘你不关心我便罢,还要在这里数落我的不是。”
    崔氏见女儿哭了,心中一软,柔声问道:“你在外面受什么委屈了?王家小姐对你不好?”
    李娇今日便是受了王家小姐的邀请,去参加赏雪宴,李娇从七岁开始,便已经学着交际,这些崔氏是一力赞同的。
    李娇摇头:“王小姐对我很好。并不是她,是李莞。”
    提起李莞,崔氏眉头微微蹙起:“她?她如何你了?”
    李娇欲言又止,并不是想替李莞隐瞒什么,而是话到嘴边,才发现李莞好像也没对她如何,犹豫半天才找到个罪名:
    “她轻视我。”
    崔氏听到控诉,忍不住冷哼着笑起来:“在这个家里,她凭什么轻视你?”
    “如今她有了老夫人撑腰,谁又是她轻视不得的?”
    其实李娇生气的源头关键在这里,以前老夫人和府中上上下下都对李莞不在意,所以李莞对李娇什么态度,李娇也不放在心上,关键是如今老夫人和府中上下对李莞的态度都发生改变,她做了那么多错事,说了那么多错话,反倒对她另眼相看了。
    连以前对她客客气气的桂嬷嬷,如今都偏向了李莞,这让始终被人重视,被人捧在手心的李娇如何受得了,心中的平衡一旦歪斜,哪怕李莞什么都不做,只一个眼神,也能让李娇气愤好久。
    崔氏见女儿如此小气,不禁训道:
    “你也太过计较了。老夫人给谁撑腰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还在乎这些?”崔氏安慰李娇,虽然最近发生的事情多少让她有些意外,可那又如何呢。李家这样的人家还不至于让她们崔家放在心上。
    李娇没有说话,她知道自己母亲对李家是什么态度,到从心里就瞧不上李家,所以李娇此时心中的委屈母亲根本理解不了。
    老夫人以前对李娇很重视,不管有什么都是向着李娇,如今有了李莞,虽然也没有对李娇如何不好,可李娇就是敏感的察觉到了差异,有些接受不了。
    继续跟崔氏聊这个话题也是枉然,李娇干脆把话题转移:
    “今天在王小姐家,说起父亲,她们都知道爹进京赶考去了,娘你说爹能考好吗?若是考好了的话,咱们就不用怕别人笑话了,是不是?”
    崔氏敛下眸,兀自起身到窗台浇花,不冷不淡回了一句:
    “你别抱太大希望,十几年耽搁下的东西,岂是他说拿就能拿起来的?”
    第36章
    三月初会试, 各地方的举子皆进京赶考,李贤作为国子博士,今年会试, 一共有他八名学生参加,往年如果这样的情况,李贤说什么都会待在京城里等到会试结果出来, 但是今年, 他却不敢待在京城。
    纵然平时嘴上多多不在意,可是真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 又怎么可能一点不在意呢。
    小儿子是他前半生的骄傲,那时世人提起大兴李家,都知道出了个十几岁的解元,都说是文曲星下凡, 那时的荣光,纵然十多年过去了, 李贤依旧难以忘记。所以当儿子一蹶不振, 李贤这个做父亲的痛哭, 不会比他少。
    原本这么多年过去, 李贤也认命了,可是谁能想到,儿子居然还有醒悟的一日, 尽管李贤嘴上说他‘异想天开’,也曾劝过李崇不要操之过急,丢下十多年的功课, 一时捡不起来也是有的,但李贤相信,只要儿子醒悟,再补三年,绝对不成问题,谁知他却不愿,坚持今年上场。
    李贤拗不过他,只能随他,想着给他去试试也好,若是考不中,正好有理由拘着他再学三年,三年后再考便是。
    会试当天,李贤便从国子监请了假回大兴,在家焦急的等待。
    放榜当天,李贤早早便叫管家亲自带人去通京街上等着,看见有从京里来的官家都回去禀报。
    一个早上,管家派人回家禀报了两回,东城吴员外家的公子中了二甲进士,北城卢先生家的公子中了二甲进士,之后便再无消息。
    李贤带着一家子老小在门外守着,大房和二房都有些不耐烦,李韬上前对李贤说道:
    “爹,今儿倒春寒,风大的紧,您和母亲还是回院子里吧。”
    嘴上是心疼李贤和宁氏受寒,其实李韬心中很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本不相信李崇丢了十多年的学问,凭着小半年的努力就能捡起来?只是话不好说的那么明显,怕老爷子不高兴。
    五老爷李光也上前劝说:“是啊爹,这儿风太大了。母亲身子本就虚弱,孩子们也冻着。”
    李贤捻须回头扫了一眼门外站的人,沉声道:“让你们媳妇儿扶老夫人进屋吧,我再等等。”
    李韬为难:“这……”
    您老不回去,他们怎么好回去呢。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站着。一家人眼巴巴的望着巷子口,八成的人都在腹诽,老太爷这就是再耗时间等一个根本不会来的消息,人家同进士早早就上门报了,若真进了二甲,怎么会到现在还没人来呢。
    站在宁氏身后的李莞心里也很焦急,按理说要真中了的话,报录人也该上门报喜来了,李莞记得上一世好像一大早,就有报录人上门了。
    就在大家心思各异之时,巷子外隐约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李家众人摈住呼吸,尤其是李贤,还没看见人,就急急忙忙跑下台阶,对着巷口望眼欲穿,终于皇天不负,两队穿着红绸衣的报录人,一边九人,两边十八人,自巷子口骑马而入,为首两人高举花牌,花牌上赫然写着状元二字。
    李贤老远就开始揉眼睛,这样大的阵仗,一般同进士的报录喜人也就两人,四人,这可是十八人,再加上花牌上隐隐约约的字,让李贤瞬间就感觉呼吸困难,往后退了两步,像是要跌倒,李光离的最近,赶忙上前扶住李贤,李韬凑过来问李贤如何,李贤不说话,只焦急的催促李韬迎上前去看。
    李韬连连点头,提起衣摆便一路小跑着迎上那十八人的报录人队伍,报录人得知李韬身份后,集体下了马车,锣鼓却未停下半分,使得巷子口里住的人家纷纷开门出来观望,都想看看外面什么动静,毕竟家里没有考生的人家,并不会特意关注这个时节的科举,所以很多人并不知情。
    报录人来到李贤面前,一揖到底:
    “恭喜李大人,令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我等瑾祝状元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李贤从李光手里站稳,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老泪纵横,抬袖子擦了两把眼泪之后,才紧紧握住了报录人的手重复说着两个字:“有劳,有劳。”
    片刻后,李贤稍稍平静,对后面喊了一声:“来人,拿红封来,拿最大最大的红封来!我李家列祖列宗显灵了,列祖列宗显灵了!好啊,好啊!”
    红封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只是没想到真能用上,管家连跑带赶的回来,将报录人客客气气请进府里喝茶,李贤亲自拉着报信那人,进了主厅堂内。
    李家下人开始在门外放早就准备好的鞭炮,接连千余响的鞭炮声把周围四邻皆吸引出来观望,都不知道李家是谁中了状元,一打听,居然是那成天醉醺醺的李家八老爷李崇,无一不是震惊了又震惊的。
    在看到报录人的那一刻,吴氏便回头握住李莞的手,紧紧捏住,宁氏比李贤坚强一些,并没有哭,但捏着李莞手腕的手直发抖,也能很好的说明她此刻的心情。
    “成了。成了。”
    与李贤不同,宁氏嘴里念叨的是这两个字。她往两边的媳妇们看去,希望从她们身上找到一些高兴的共鸣,可李家的三个媳妇如今脸上全都写满了震惊,罗氏还好一些,惊讶了一小会儿就跟着跑进去看有什么要帮衬的地方,吴氏则难以置信的,无意识拥着李欣,仿佛把李欣当做她的依靠般,李欣和李悠对望一眼,两人有志一同看向李莞和李娇,李茂,只见这三人脸上都没有太高兴的表情。
    李莞是早就知道,所以很淡定,李娇和李茂虽然很想高兴,但在崔氏面前似乎有点不敢,而崔氏,这个原本应该最高兴的女人,此刻脸上的表情也是一言难尽,惊愕中带着疑惑,疑惑中带着些意味不明的哀愁。
    也许是高兴傻了吧。
    崔氏嫁进李家的时候,便是李崇最混账的时候,崔氏从和李崇成亲开始,可能就从来不敢想过自家丈夫有一天居然能中个状元回来,这就好像一个被人认定是假古董的古董,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传世之宝,不亚于那种程度的震惊。
    吴氏回过神,崔氏还愣在当场,吴氏走到崔氏身边轻轻碰了碰她,崔氏才猛然回头,眉头紧锁,目光凌厉,吓了吴氏一跳,不过崔氏很快便恢复过来,对吴氏笑了笑。
    吴氏见她变脸这般快,原先想恭喜她的话,此刻竟有些说不出来了。
    心情也有点复杂,怎么说呢,虽然崔氏的出身比她好,可是崔氏嫁了个窝囊废,还是续弦夫人,家世再好,出身再高又有什么用呢,不照样没有出头日嘛。
    但如今可不一样了,李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一个人人厌烦的醉鬼,摇身变成炙手可热的状元郎,那今后崔氏不就没有什么比不上她的地方了吗?
    吴氏虽不是坏人,说到底就是虚荣心作祟,带着满腹哀愁,转身回府去了。
    崔氏也想跟着进门,却被吴氏喊住:
    “你这两日便收拾收拾行装,去京里陪着你相公,他身边没个人提点,我实在放心不下。”
    崔氏俯首躬身行礼:“是,儿媳明日便动身。”
    宁氏连连点头,伸手拉过崔氏的手,轻拍道:“你的苦日子就快到头了,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其实李家三个媳妇里,宁氏最心疼的还是崔氏这个儿媳,她那样的出身肯下嫁不成器的儿子,已然是对李家最大的恩惠和看重,这么些年若是儿子对她好,那还罢了,偏偏这些年儿子对这个难得的好媳妇不闻不问,两人除了新婚在一起住了几日,之后便一直分院而居,一个住铭心院,一个住兰馨苑,总归没有往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崔氏生的两个孩子都十岁了,却一直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宁氏总觉得对不起崔氏,所以打从心里希望他们两人能好一些。
    以往宁氏不敢说什么,因为儿子成天醉酒,糊糊涂涂的,跟他说也白说,如今不同了,儿子戒了酒,重新做人,还一鸣惊人中了状元,宁氏这才有了点底气,想尽力撮合两人。
    “母亲说的哪里话,我不过是做了我该做的。”
    崔氏对宁氏福身行礼,宁氏亲自上前扶她起来:“快快随我进去,待你去了京城,对他多关爱些,体贴些,他从前混账,别与他计较,如今清醒了,我可不容他再继续敷衍你下去。还指望你再给李家生两个胖娃娃呢。”
    崔氏秀脸一红,笑的尴尬:
    “母亲当着孩子们面说什么呢。我,我去看看厅里有什么要帮忙的。”崔氏说完,对李娇和李茂吩咐道:“你们两人同菀姐儿一起送老夫人回后院去吧。”
    吩咐完,崔氏便转身入了门内,李府门前满地鞭炮残红,宁氏大大呼出一口气,面向大门外双手合十,双膝下跪,口中念叨: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李家世代兴旺,保佑崇儿莫要再误入歧途。阿弥陀佛。”
    李莞往李娇看去一眼,小姑娘嘴角忍不住扬着笑容,崔氏离开后,李娇和李茂就不用再压抑情绪,难得对李莞都笑逐颜开,李娇和李茂,一人一边,扶着老夫人宁氏进门,李莞跟随其后。
    第37章
    李崇高中之后第二天, 李贤便带着李韬和李光还有崔氏赶去了京城,李家上下皆受到大赏,周围邻居, 乃至整个大兴府都轰动了,大兴知府当天下午就亲自赶到李家慰问,今年大兴府总共有二十个举子参加会试, 每一个都比李崇有希望, 当初知府大人在看见名单上赫然写着李崇两个字时,就跌破眼镜, 心里和其他知道此事的人一样,从未看好过这个昔日风评太差的醉鬼,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巴掌。
    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在背地里议论,李家老八哪有传闻中那样不堪, 十几年的沉寂不过是韬光养晦,就等着如今一飞冲天的时刻, 学生们寒窗苦读数十年, 为的不就是这样登顶的一刻嘛, 李家八爷如此才华, 定是有人诋毁云云。
    成者王侯败者寇,古往今来皆此理。历史的长河,对待胜利者向来不错。
    曾经那些在心里给李崇下了最后批判, 觉得他今生今世再无出头之日的人,也尝到了打脸的滋味,提着礼品上门恭贺, 尽显媚态。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