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宠妾

第175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可事情并未到得面前,弘景帝会如何想谁也不知,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想到下午被自己烧毁的那些信函,徐国公便一阵阵口干舌燥。
    事情既已败露,他只能咬死了不过是想替女儿出口恶气,别的其他绝不能多说,说不定还能留得一丝机会,日后若是那位爷上了位,怎么也能落个从龙之功。可若是不识趣的为了脱罪胡乱攀咬,就是鸡打蛋飞的下场。
    徐国公纵横朝堂多年,这些浅白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玉兰姨娘被吓得花容失色,让两个丫头搀扶着,一副惶惶不安的模样,失去了以往的淡定自若。
    “公爷……”她想偎过来求得一丝庇护,却被徐国公一把推搡了开。
    “都什么时候了,庄重些!”
    玉兰姨娘摔倒在地,吃疼的痛呼了一声。
    以前徐国公挺吃这套的,如今不过府里出了事,就换了一张面孔。玉兰姨娘哪里知晓徐国公心中对她也有一丝迁怒,若不是玉兰姨娘所出的庶长子徐哲和那位爷牵上关系,徐国公怎么也不会舍晋王而攀上那位主儿。
    像徐国公这样的人是不会检讨自身错误的,而惯于将事情全部推在他人的头上。其实若不是他自己心生贪念,觉得那位爷比晋王更可能登上大位,因此而被人说动,又哪至于会闹得这么一出。
    一队锦衣卫快速从书房里步了出来,为首的人手里捧着一个盒子。
    “指挥使,找到了。”
    指挥使点点头,将盒子接过来揣如怀中,而此时徐国公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盒子上面。若是他没有记错,他的书房中并没有这样一个盒子。
    可这个锦盒又是他们从哪儿搜出来的?徐国公心中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他强堆着笑,上前一步,问:“还不知这盒中装的是什么,诸位到底在搜什么?若是老夫没记错,老夫的书房里没有这样的盒子。”
    这指挥使颇为不给他留脸:“公爷自是记不得,本指挥使见多了公爷这种人,一概不利于自己的,不是记不清,就是不知道。不过这东西被咱搜出来却是真的,至于这里头是什么就不告诉公爷了,是时陛下传您,您自会知晓。某还身有要务,就不多陪了,上面没发话之前,就委屈公爷在这府里待着,哪儿也不准去。”
    说完,此人拱拱手就离开了,而徐国公府依旧被围得密不透风,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这一夜注定是个混乱之夜,弘景帝在乾清宫发了怒,连夜命人将四皇子永王带进宫。
    乾清宫里,弘景帝满目厉色,将手中的东西摔在跪伏在地的永王面前。
    “你自己好好看看,你可真是胆大包天!”
    永王被带进宫时,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又见这副情形,早已是肝胆俱裂。他抖着手将地上的数封信函拿起来,一一打开了看,这些信竟是他与徐国公之间的密函。
    有几封不过是家常闲话,上面虽没有用印,但写信之人言谈之间自称都是用了他的字。还有一封则是两人商议如何行事的密函,似乎为了取信对方,也是为了让对方为自己所用,上面用了他的金印。
    而最为让他吃惊的事,这些信函之上的笔迹,竟然是他的笔迹。
    永王的脑子轰的一下就炸开了,“父皇,这不是儿臣做的,这是有人陷害儿臣!”
    第181章
    紫禁城的夜, 比别处的夜都要黑,都要暗。
    乾清宫, 一片灯火通明,却是静若无人之地。那一身明黄色衣裳的君王, 逆光而站, 面孔落在永王眼里一片斑驳模糊。
    “陷害你?谁陷害你?这东西是常建安亲自带人去徐国公府搜来的, 你是说常建安想诬陷你?”常建安就是锦衣卫指挥使, 也是弘景帝的心腹,除了弘景帝的命令, 谁的也不听,乃是朝中有了名的孤臣。
    永王冷汗直流, 依旧辩解道:“可这真不是儿臣做的, 是有人故意想害儿臣的,还望父皇明鉴。儿臣就算再傻,也不会与人通信用自己的金印, 这不是明摆着给人留把柄?”
    弘景帝只是瞅着他冷笑,并没有说话。
    永王的心,却一直往下坠,怎么也不见底。
    按常理说,与对方通信,尤其是这种密函,在信上留印,是极为愚蠢之事。可徐国公是两朝老臣,还是晋王的岳丈, 若想收买了他,不下点本钱可不行。那是只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捏了有对金印的密函,并不是不能取信于人。
    而弘景帝的冷笑,也恰恰应在这上头,说明弘景帝是信的。
    这些念头在永王脑海里跌来撞去的回旋着,他有一种如坠冰窖感,彻骨的寒冷。也知晓如今说什么,父皇都不会相信了。
    到底是谁害他,到底是谁害他?
    安王?代王?鲁王?还是晋王?
    他到有办法替自己辩解清楚,可若是那事一说出来,恐会更加招了父皇的厌弃,且对方会不会与他作证还是未知。
    永王没了章程,只能痛哭流涕地磕着头:“父皇,真不是儿臣做的,儿臣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还望父皇明察。”
    嘭嘭嘭的磕头声,在夜晚听起来极为可怖。
    可这么些年,弘景帝已经不知听了多少了,甚至比着还要凄楚可怜的画面都见过,他已经不信这些表面功夫了,他更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
    “你做不出这种事?那太子上次的事,还有王家的事,你以为朕不说,朕就是不知?淑妃买通了康嫔身边的人,使着在御膳房对小宝下手,却故布迷障栽赃给了钱贤妃,你也不知?淑妃当年为何舍了诸多贵女,却偏偏为你求了落败的安庆侯府嫡女与你为妃,你那王妃和老五的王妃是怎么回事,你真当朕什么都不知道?!
    “你母子二人真是心思恶毒,只因早年淑妃和德妃有些龃龉,就怨恨多年,人死了都还不放过,甚至贻害下一代人。你和你母妃真是好,好得很啊!”
    永王彻底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弘景帝眼中充满了厌恶:“将他带下去!”
    这一夜乾清宫到底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不过次日永王便被弘景帝下旨圈禁在自己府里,罪名是结党营私。
    张淑妃因替儿子求情,触怒了弘景帝,被褫夺淑妃的封号,禁足在自己宫中。
    不光这母子二人,还有徐国公,不过徐国公却抵死不承认与永王结党。可人证物证俱在,岂容他可辩驳,徐国公被下了诏狱。
    这一连串的变故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弘景帝再一次向大家展现自己冷酷的手腕。大家本想着徐国公也是两朝老臣,圣上息怒了总要放出来,就算没了国公的帽子,总能留下一条性命,却未曾想到徐国公竟不堪受辱在牢房中将自己吊死了。
    弘景帝亲自去了趟北镇抚司大牢,事情没有下文。
    京中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在弘景三十三年里,一直藏在水面下的漩涡终于露出它血腥的爪牙。
    徐国公被收尸回府,连丧事都没敢大办,摆过头七就拉去下葬了。
    往常门庭若市的国公府,如今清冷无比,吊唁之人寥寥无几。国公府上下惶惶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国公府就要被收回去,一家子百十口人就要落得居无定所。
    可上面一直没有动静,似乎浑然忘了之前的事,再加上经过多方打探,似乎因为徐国公的死,弘景帝并不打算追究后事了,便不免有人动心思了。
    于是徐国公三七还未过,又一场乱子发生在徐国公府,却是徐国公一直未立世子,他的几个庶子为了国公的帽子打起来了。
    府里乌烟瘴气的,主子、下人们各立派系,甚至经常有大打出手的事发生。
    这其中以庶长子徐哲手段最为狠辣,最后压服了一众人脱颖而出。可就在他以为能稳打稳拿下国公帽子之时,上面突然下了圣旨,说徐国公夫人还在,当得另立嗣子,以传承徐国公香火。
    一直没出现在人前的徐国公夫人回了府,从徐家旁枝抱了个还不足岁的小孩,养在自己的膝下。
    与其一同回来的还有徐燕茹,她如今已经不是晋王妃了,表面上她是受了亲爹的连累,才没了这王妃之位,实际上如何该知道的都知道。
    徐燕茹本想求个清净,谁曾想兜兜转转还是脱不开这国公府。不过没了徐国公,母女二人的日子似乎要更快意一些,养着那孩子,把曾经在玉兰姨娘受到的郁气全部找回去,似乎这样的日子也还不错。
    这一切多亏了晋王,晋王在去找晋王妃之前就许诺了,这才是晋王妃为何愿意自曝其短帮晋王的原因所在。
    其实她也不光是帮晋王,也是为了自救。
    起先徐燕茹并不相信晋王的话,可事情的发展竟都照着晋王的预料而演,当晋王的人来带她进宫面圣,她看到一旁有乾清宫的太监,她就知道她必须全然服从去把这件事做好,说不定还能求个喘息之地。
    事实证明,晋王是向来说话算数的。
    乾清宫,弘景帝没好气地道:“你倒是真沉得住气!”
    晋王微哂了一下,“儿臣必然要沉得住气。”
    “你可以来与朕说,朕不是不明是非的昏君,会替你做主!”
    可问题是晋王说了可有用,没有切切实实的把柄,谁会相信片面之词。别看这会儿弘景帝说得好,若是晋王真跑来找他告状诉苦,且不提弘景帝会如何看待这个儿子,怕是心中也会疑他故意如此。
    再说了这两件事对晋王来说,一直是不堪示人的经历,晋王可从没有戳自己伤口给人看的癖好,若不是这次机会凑巧,而他又想趁机办成一件事。
    解释不了弘景帝这话,晋王就只能说自己的:“儿臣如今很好,有两个儿子,以后还会有更多。”
    弘景帝看着下面这张脸,许久在呓语了一句:“你跟你娘一样……”
    声音很小,却钻入晋王耳中,他眸光动了动,旋即归于沉寂。
    “让朕想想,你先回去吧。”
    晋王点点头,便退下了。
    宝座上的帝王久久回不过来神,李德全等一众御前侍候的太监宫女也不敢打搅。殿中很安静,似乎过了一会儿,又似乎过了许久,弘景帝才长长出了口气。
    “闷得慌,出去散散。”
    李德全忙上前弓腰侍奉,弘景帝扶着他手臂迈出乾清宫。
    长长的甬道,高耸的红墙,构造成了整片的紫禁城。
    弘景帝一路漫无境地的走着,像似没有目标。
    李德全在旁边建议道:“陛下,若不奴才让人担了龙辇来?”
    弘景帝挥了挥手:“说是散散,就走走吧。”
    李德全只得应了声是。
    进了东六宫,李德全想着陛下莫不是想去哪位娘娘那儿坐坐,却在看清不远处那座宫宇,心里略微有些不自在。
    那是景仁宫。
    自打那位没了,这座宫院一直就空着,东西六宫一共十二主位,早两年有个得宠的嫔妃因为不愿屈就人之下,向弘景帝求了几次都没求来。宁愿就让它空着,一直空着。
    弘景帝也停驻了脚步,远远的看着那座红墙碧瓦的宫殿,那院中种着数棵白玉兰,一到花开之时,芬芳四溢,处处飘香。
    “罢罢罢,难得他开了次口。”
    第182章
    晋王从宫里回来的时候, 瑶娘正盘膝坐在大炕上看账册。
    见晋王走进来,她眼皮子都没撩他一下。
    红绸几个走进来服侍晋王洗漱换了衣裳,之后晋王在瑶娘对面坐下,红翡奉了茶上来,几个丫头便下去了。
    从始至终, 瑶娘连话都没说一句。
    她这是气上了,打从那日从宫里回来就气上了, 倒也没做出什么过激之事, 就是不理晋王, 连同两个儿子一起孤立他。丫头们她就没有联合了, 再说那些丫头们也不敢。
    瑶娘气晋王明明提前知道消息, 竟然不跟她打声招呼。虽说当日能从坤宁宫安安稳稳回来,让她很高兴, 可回来后静下一想, 他这是明知道会发生什么, 依旧打定主意要黄雀在后了。
    虽说理智上告诉她, 晋王这么做没错,可感情还是接受不了。晋王倒也跟她解释过, 知道幕后之人会动,但什么时候动着实不知。他有把握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保证她安安稳稳的, 且当时那种情形其实已经算是挺好的,确实有所损失,但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道理说了千万个, 可这次瑶娘没以前那么善解人意了。
    晋王喝着茶,瑶娘目不斜视地看着账册。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