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青云路

第114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结果一个满月酒宾客满座,连首辅徐千章和晋安几个世家都差人送了礼。
    凤阳郡主是冒认的这件事,丝毫没有影响到李家的地位。
    夕黛从烨王那里打听过李全这个人,知道李全是个厉害人物,但没想到这么厉害。
    如今看来,想要拉凤阳郡主下马,得先从李全入手。
    如果李全不受圣眷,没了华元帝的名头,他夫妻二人便什么也不是。
    瑾瑜远远感受到夕黛看他的目光,那目光实在算不上友善,应该是对他起了什么坏心眼。
    突然觉得有些可笑,他本以为夕黛是个厉害角色,只可惜“贪”字害人。
    夕黛太贪心了,本来安分做个商户衣食无忧就很好,但看南阳王平反,便钻了空子想名利双收。
    贪图名利就罢了,竟妄图以一己之力对抗于他们夫妻。
    若他能被一个妇人轻易拉下去,就不可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也不可能在华元帝跟前晃悠。
    满月酒过后,瑾瑜收到陈君然的书信,说五个证人已经汇合,确认过南阳王没有通房侍妾,只有一个女儿。
    五人在侍卫的护送下上路了,估计一个多月能到晋安。
    信件比人走得快,基本半个多月能从湘廊送到晋安,如今收到信件,也就表示那五人至少上路半个月了。
    看样子再是半个多月,五人就能到达晋安。
    四月二十五,这边五个证人还在路上,苏家人已经到了晋安。
    华元帝和瑾瑜的计策没有告诉礼部,礼部见人到齐了,就按照之前圣旨上旨意,着手定下大典日期。
    大典定在端午节之后,五月初八举行。
    礼部专程安排了官员,去给凤灵均和苏家人教授礼仪章程,以便大典当日不出岔子。
    苏家人自然心花怒放,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面圣,还能受到皇帝嘉奖,日后锦衣玉食跻身高门大户。
    夕黛的丈夫苏齐也摒弃前嫌,一家子其乐融融。
    苏齐一开始听夕黛说凤灵均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简直犹如晴天霹雳,他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居然是个野种!
    但夕黛跟他说了事情始末,慢慢的就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如今还觉得挺幸运。
    要不是阴差阳错养了南阳王的儿子二十多年,他便不会有今天的境遇。
    反正他另外还有两个儿子,那俩绝对是亲生的,到时候亲生儿子也沾南阳王的光。
    一晃就到了五月初八,大典在吉时举行,华元帝正装坐在上首,苏家所有人盛装出席,凤灵均更是穿上了玄色蟒袍。
    瑾瑜的证人在授封前堪堪抵达晋安,忙带往大典举行现场。
    因为有个七旬老人,身子骨算不上好,路上颠簸又较大,稍微耽搁了几许。
    大典上乐声阵阵,丹墀上的礼官已经在唱礼。
    “南阳王之子凤灵均,上前听封!”
    凤灵均顺着丹陛一步步直上,来到授封官跟前站定,等待其将南阳王的冠冕给他戴上。
    “且慢!”
    下方传来一道喊声,原来是瑾瑜带了证人前来,制止凤灵均被加冕。
    若凤灵均成为南阳王,哪怕只是一刻,瑾瑜都觉得是对他岳父和冬青的侮辱。
    夕黛看瑾瑜从中作梗,立刻呵斥道:“此乃圣上钦定大典,为南阳王加冕,你好大的胆子敢高声喧哗中断大典!”
    瑾瑜没有理会夕黛,对华元帝道:“还请陛下听臣一言,陛下眼前的人,是幽州桢城苏家血脉,名为苏俊,与南阳王没有一丝一毫的血缘关系,我有证人。”
    凤灵均有恃无恐,“你胡说,我就是父王的亲生儿子,恐怕是你捏造的证人罢了!”
    华元帝不动声色,假装不知瑾瑜的行径,道:“既然你有证人,那便传证人上来,若有一字虚假,按欺君论处!”
    “臣,遵命。”
    转头对外大声道:“传证人面圣!”
    殿门外便有宫人引路,带了五个人走进大殿内。
    夕黛本老神在在,她就不信李全如此神通广大,能把散落各地的寥寥几个知情人找出来。
    看清五人的面孔后,面色陡然巨变,过去这么多年,李全竟然能将这人找到!
    朝月显然也看到了上首的夕黛,一时心情略微复杂。
    当年她和夕黛同为南阳王妃的贴身丫鬟,也同时从狗洞里逃出生天,没想到如今是以这种方式再见。
    五人对华元帝行礼后,逐一介绍自己当年与南阳王府的关系。
    朝月打头,上前道:“民妇朝月,当年与夕黛一样,同为南阳王妃的贴身丫头,夕黛手腕内侧有一块青色胎记,爱慕王爷,却并非王爷通房,出府时也没有身孕。”
    “南阳王与王妃,只有一个女儿,事发当日,王妃将县主交与我二人,给诸多细软,让我们抚养小县主成人,不求名利,安乐一世即可。”
    冬青在旁边,眼眶有些发热,她的母亲,一定是个温柔的女子。
    第102章 因果
    华元帝看着场中一场大戏,示意一旁的官员,道:“查看夕黛手上的青色胎记是否属实。”
    夕黛只觉晴天霹雳,朝月不应该出现在这加冕大典。
    却不容反抗,袖口被拉开,在小臂内侧果然有着一块不规则的青色印记。
    夕黛心思一转,狠狠盯着朝月,“你这个贱妇!血口喷人!爱慕王爷的人岂止我一个?你不过是望而不得嫉妒我罢了!”
    说罢,夕黛转向华元帝,“陛下一定要为民妇做主!陛下圣心清明,莫要让小人得志忠良寒心呐!”
    华元帝抬手制止夕黛的哭诉,看向朝月,“你且说完,再来论个是非曲直。”
    朝月得了圣喻,接着道:“民妇当时年纪尚小,突遭变故没了主心骨,抱着小县主慌慌张张与夕黛逃出南阳城外,不知何去何从。”
    “夕黛对民妇说,那些人发现小县主没在其列一定会追查,我们二人再抱一个婴孩太过显眼,不如分开走。”
    “民妇没有多想便应了下来,夕黛主动提出照顾小县主,分摊细软她占大头,民妇觉得并无不妥,只拿了五百两银票,剩下的多半银票与金银首饰尽数归了她。”
    “而后夕黛抱着小县主,带着许多金银远去,自此我二人分道扬镳,之后的事民妇一概不知。”
    说着,目光幽深看了夕黛一眼,“至于南阳王的信物,民妇与夕黛分开时,玉佩正系在小县主的襁褓之上。”
    按照现在这个事态,夕黛一定是扬手将小县主丢弃,自己带着王妃给的细软过得衣食无忧。
    如今居然还想鸠占鹊巢,此等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朝月心中自嘲,当初自己真是蠢得无可救药,白白让夕黛独吞了那么多东西。
    夕黛本就暗暗爱慕南阳王,又怎么会尽心抚养南阳王与王妃的女儿?
    瑾瑜听了朝月的叙述,不由得紧皱剑眉。
    既然朝月出南阳城就跟夕黛分开了,冬青也不是由朝月携带,那写字条放在银锁里的人是谁?
    朝月确实是在南阳城周边县上寻到的,离廊州与幽州的交界有很大一段距离。
    为此瑾瑜还觉得有些奇怪,以为朝月顺着幽州饶一圈又回到南阳城附近去了。
    反倒是桢城的位置,与冬青被捡到的地方离得较近。
    难道写字条的人并非朝月,而是夕黛?
    想着,便从袖中拿出自己伪造的字条,递到朝月眼前,问道:“你可曾见过这张纸?”
    朝月仔细看了片刻,皱眉道:“没见过,但是……这个字迹我认得,是夕黛的字。”
    年代久远,她已记不清夕黛字迹的每一个细节,但与记忆中相差无几。
    瑾瑜收回字条,与冬青对视一眼,显然冬青也没有料到,写这个字条的,竟然会是夕黛。
    “夕黛,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夕黛没有回答瑾瑜,隔了数个人死死盯着瑾瑜手上那张纸,悔恨不已。
    一步踏错终身错,当初一念之差,多此一举写了张纸条,导致如今进退两难的境地。
    那处杂草丛生,又并非官道,夕黛觉得将冬青丢弃在草丛里,只怕等不到有人路过便会被冻死,或是活活饿死。
    就算有人看到一个婴儿,也不一定会捡起来,哪怕动了恻隐之心,捡起来也可能不知道银锁的奥秘。
    而且南阳王反贼名头举国皆知,说不定有人看到字条之后,会把冬青交上去领赏。
    简直是双管齐下,无论如何这个孩子都不会有好下场。
    场面逆转太快,凤灵均一时有些难以反应,本来他今日今时就要加冕成为王公贵族,为何加冕大典一下变成了审讯公堂?
    看着夕黛,道:“娘!我们有父王的信物,这个女人说的事一定是胡编乱造!”
    旁的苏家人也七嘴八舌附和,“是啊,苏俊跟他的两个兄弟一点都不像,怎么可能是假的?”
    看着苏家人的举动,瑾瑜觉得好笑。
    苏俊坚信自己就是南阳王的血脉,苏家其他人也不反驳,看样子整个苏家人,都被夕黛一起骗了。
    既然夕黛不回答,瑾瑜便吩咐朝月退后,让旁边的七旬老者上前,和叫他早些说完退下去休息。
    七旬老者道:“草民阿福,是南阳王妃娘家,淳水林家的管家,事发时刚好回家省亲,从而逃过一劫。”
    “南阳王妃是林家嫡长女,闺名静芜,别的事草民也许不知,但王妃确实诞下一女,唤作凤尺素,消息传回来那日,整个林府下人都领了赏赐。”
    旁边一个男子上前,“草民可以作证,那日草民也得了赏赐。”
    大殿内文武官员就这么听着五个证人叙述,确认了一件事——南阳王只有林静芜一个王妃,并无通房妾室,与王妃只有一个女儿,名为凤尺素。
    也就间接的证明了一件事,朝月说的是事实。
    身穿蟒袍的凤灵均是假的,他叫苏俊,不叫凤灵均,与南阳王没有一个铜板的干系。
    苏俊对着夕黛撕心裂肺,“娘!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就要被诬陷了!”
    夕黛对此无动于衷,只是看着冬青,道:“你当年为什么不死?为何运气这么好?都这样了你还能活下来?”
    她算是看明白了,坐在上面的江山之主,根本是与李全站在一边的。
    如今她否认也不过是垂死挣扎,不如给冬青添堵来得舒爽。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