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妇1949

第79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他们家的情况,怎么说呢,也都是人之常情,跟姚家还是有所不同。”姜茂松劝道,“老薛这个人还算不错的,不能那么糊涂,反正咱们心里有数也就是了。”
    ☆☆☆☆☆☆☆☆
    两天后,薛新桃一大清早就跑来了,田大花说今天带她去厂里报到。
    小姑娘来的时候,还拎了个布袋子,里头笼屉布包着白白嫩嫩的菜包子,还热乎着呢,说在家做早餐,顺手就帮阿姨带几个。
    她说是这么说,好像举手之劳,可分明是有心的,田大花不用猜都知道,老薛他们家的条件,真不是随便吃白面包子的家庭。
    一大早的,田大花起床正煮粥呢,一看,好了,包子也有了,她省事儿了。可是这会儿,她才起床做早饭,这姑娘就做好包子带来了,这得起多早啊。
    “你起得很早吧?小孩子要睡足觉,平安在家时,睡懒觉都能睡到大中午,太阳真真的晒屁股。”
    薛新桃不禁扑哧一笑,却说:“也没多早,插队几年都已经习惯了,村里老百姓都是天一亮就敲钟上工。就连姜明致,他去了没两个月也就都习惯了,基本上天不亮就得起床,要是农闲不上工的时候,他早晨也很早起来,挑水,锻炼身体,他还会扎马步打拳,锻炼完了吃了早饭,他又跑回去睡。那时候姜明致和刘安生,被我们称为两条大睡虫,两人比赛睡懒觉。”
    这些孩子,那么苦的生活状况,有时候咸菜都吃不上了,居然还能那么欢乐。
    早饭时姜茂松夸了一句,说包子挺好,小青菜豆腐馅儿的,三娃子抱着吃了一个,笑眯眯拍桃子的马屁:“姐姐,好吃,你真棒。”
    田大花吃过了早饭,稍稍收拾下,就带着薛新桃去厂里。
    一出门遇到刘嫂子,刘嫂子领着刘晋,说来接三娃一起送去幼儿园。
    刘嫂子说:“福妞吃过了,二宝也喂饱了,我正好没事,我都给送去。”
    三娃子一听,屁颠屁颠跑过去领着刘晋,两个小家伙手拉着手,三娃子又非得拉着薛新桃的手,大小三个孩子走在前边。
    刘嫂子跟田大花走在后边,刘嫂子凑过来,小声跟田大花开玩笑:“大花,你可真不够意思啊。”
    “怎么啦?”
    “你看,咱两家,平安和安生一前一后生的,一起插队一起当兵的,找儿媳妇也该合伙一起吧?你说现在安生还是小光棍一个,你咋悄没声的,先给平安护了个好看的小媳妇。”
    田大花扑哧一笑,说:“这个可不跟你合伙,先下手为强。”
    第119章 熊孩子
    薛新桃进了被服厂之后, 田大花身后就又多了个小尾巴。
    上班未必一起来, 两人毕竟不同路, 但下班时候,厂里的工人们便常常看见薛新桃陪在田大花身边, 亲昵地挽着她胳膊,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一起下班,一起走到共同的路口, 薛新桃才依依不舍地跟她分开。
    光阴如梭, 厂里最初那一批年轻的小女工们, 如今也都人到中年了, 厂子规模还那么大,老工人不退休,新工人就很少进来, 所以现在田大花所在的缝纫车间,是一群中年妇女的天下。
    中年妇女们在一起,说话就家常随意了许多,于是有人就跟田大花说, 大花姐你当初把姚青竹带进厂,成了你妯娌, 现在又把薛新桃带进厂,这次是要干啥呀?
    “我喜欢人家小姑娘不行啊?”田大花对此淡定回应, “我认的当干女儿。我自己没女儿还不许认一个?”
    “干女儿?”女工们挤眉弄眼地开着玩笑,“那怎么没听见喊干妈呀。”
    “没事儿,干妈是妈, 婆母娘也是妈,我看呀,小桃子早晚得管大花姐叫妈。”
    “你们呀。”田大花指着那群嘻嘻哈哈的中年女工们说,“你们可别浑说,人家小姑娘年纪小,脸皮薄,你们在我跟前开玩笑没什么,别处可不能顺嘴乱说。”
    女工们当然是有分寸的,在她跟前说笑一回,心里也就有数了,毕竟俩当事人年纪还小,没正经定论,这年代真不能给人家乱说。
    不过不管人家什么关系,大花姐带进厂里的人,大家自然都要高看一眼,平时也都多关照一下。
    薛新桃领了第一个月工资,悄悄买了毛线,亲手给田大花织了一条深红色围巾,漂亮的渔网结,田大花围上一试,挺好,春秋天出门围着正合适。
    “阿姨,现在春天要暖和了,等到了冬天,我再给你织一条厚实的,织那种绞花结,你围肯定好看。”
    田大花针线上过得去,毕竟以前的生活,衣裳鞋袜都得自己动手,可她还真没学过织毛线,尤其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小姑娘给她亲手织的,便十分喜欢。
    算一算要买毛线,买毛线也要布票,还要花好多工夫一针一针织出来,这姑娘也算有心了。
    她笑着夸奖:“你这孩子还会这个?我可不会。”
    “我也是跟别人学的。”薛新桃见她喜欢,便开心地笑了。
    可没过多久田大花就发现,这姑娘领了工资,好像她自己身上什么也没添置。
    说实话她身上统共就那么两件衣裳,还都是从插队农村穿回来的,式样一看就是农村里自家裁剪手工缝的,都已经很旧了,裤子上还打着补丁。
    俗话说十七八无丑女,人好看穿什么都好看,这年代追求朴素。可年纪轻轻的姑娘家,谁不想穿漂亮点儿啊。
    田大花心里留意,有一次就很随意的口吻问她,说桃子你拿了工资都交给家里了吧?
    “嗯,交给我爸了。”薛新桃说。
    “你家里人口多,单靠你爸的工资,是很不容易,你该给。”
    “我也是这么想的。”薛新桃低着头说,“阿姨,我跟我爸说好了的,爸妈养大我,家里又困难,我现在的工资,我每月只留一点零用钱,剩下的都交给我爸,我都不要。不过将来等我要是结婚嫁了人,那时我弟弟妹妹也该工作挣钱了,家里总该好起来了。到那时,我该孝敬爸妈归孝敬,我就不能再往家里交钱了。”
    这姑娘,心思就是个七巧玲珑的,几年知青生活的磨砺,大约也是明白家里的情况吧,竟然会跟她爸有个这样的约定。
    田大花心说,想想她妈那些做法,薛新桃这是不是就叫逼出来的先见之明?
    ☆☆☆☆☆☆☆☆
    平安新兵三个月,也允许给家里写信,他三个月给田大花来了两封信。信上说,也不用急着给他回信,班长说了,为了不影响新兵训练,避免干扰,他们可以给家里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活和训练情况,但是家人的来信,连里会先替他们保管一阵子,等新兵军训结束后再给他们。
    所以田大花也就没急着给平安回信。
    等到三个月新兵军训结束不久,田大花又收到了儿子第三封信。这时候薛新桃已经回来了,田大花有一次就随口问薛新桃,说平安给你写信了没?
    “没有。”薛新桃低头,摇头。
    田大花想了想,一拍手笑道:“我知道了,他参军走的时候你还在知青点插队,他不知道你已经回城了,要写信肯定也是往知青点寄,你当然收不到啦。”
    于是田大花回信的时候,就顺便告诉儿子,说桃子我把她弄回来了,就安排在我那个被服厂呢。
    平安给家里写信是寄到大院,等她下一次收到儿子来信的时候,去上班时就问厂门口传达室的师傅,说有没有薛新桃的信啊?
    “有有有,义务兵免费信件。”师傅拿出一封信说,“田主任,给你带去?”
    “不用了。”田大花笑笑说,“等小姑娘过来,你交给她自己吧。”
    平安的部队属于铁道兵,他新兵军训结束后去了汽车连,兴致勃勃来信说他要学开汽车了,连里给他配了个老兵当师傅。
    平安当兵的第二年,远在南海之滨的石头兴冲冲打来电话向爸妈报喜,谭珍给他们生了个大胖孙子。
    田大花在电话里叮嘱半天,三娃太小,家里还有爷爷姜守良要照顾,她没法那么远去给谭珍坐月子,担心发愁呢,好在亲家母早早跑去了,要帮女儿坐月子带孩子。
    田大花于是交代石头,说你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岳母。
    放下电话,她跟姜茂松说,咱们有孙子了。人这一辈子,眼看着一晃就过来了。
    “你说我们这辈子,儿子侄子五个,就连福妞也是两个儿子,可真是掉进儿子窝里去了,就没生出一个女娃来,下一辈,也不知能不能生个孙女。”
    “那肯定能。”姜茂松说,“咱们家多好啊,女娃儿来了就是千娇万宠的宝贝,一准能生出孙女的。”
    新成员可是家庭这一辈的大孙子,长孙,谭珍给起的小名儿,爸爸是海军,就叫海海。
    姜茂松和田大花躺在床上,开了好几个晚上的卧谈会,最终按照家族字辈,给大孙子起了大名叫姜书玮。
    也是在这一年,十六岁的明东下乡插队,姚青竹打电话跟田大花聊了一晚上,十分不放心。
    田大花就拿平安开导她,说你看看平安,插队几年,虽然吃了不少苦,黑成了一块碳,可孩子也长大懂事了,性子也成熟多了。
    平安当兵的第三年,姜守良病重。
    田大花和姜茂松便忙于服侍老人养病,福妞也每天过来,不久后,姚青竹也赶了回来,跟田大花一起服侍。
    那段时间,儿孙晚辈们都很担心,田大花和姚青竹妯娌两个,更是每天守在跟前照顾。老人断断续续养了大半年,眼看着不太好,赶紧拍电报叫茂林回来,叫石头和平安都回来。
    所有人都赶紧请假回来,从天南海北往回赶。茂林带着明东明南来了,石头和谭珍一起回来的,还带着八个月大的宝宝,终于让姜守良临终前,亲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曾孙。
    老人家终于还是走了,享年七十四岁。
    儿孙们把老人送回姜家村,安葬在姜家祖坟,和他早已经过世几十年的妻子并骨合葬。
    没能给老人守完头七,石头和平安就该返回部队了。茂林则请的是探亲假,决定在家给老人家守孝到五七。
    平安返回部队的头天晚上,田大花把他叫过来问他,说你跟桃子,你自己心里到底怎么个想法?
    “妈妈,这个事情……”平安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您想问什么,这个事情,不着急,爷爷刚过世呢。”
    田大花一听这话,明白了,就笑了。
    水到渠成的事情,毫无悬念,毫无波折的感情历程,懵懂的少年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开窍了。这俩孩子,终究是一对儿。
    “可你俩都够结婚年龄了,你不急,人家桃子是个姑娘,不正经订婚,她作为女方,对她不太好。”
    “妈妈我知道。可是你看,我马上就得回部队了。”平安说,“妈妈,这个事情,我跟桃子我们俩心里都有数,反正我们两个年纪也不算大,您再等我顶多一两年。”
    田大花以为,这孩子是说一两年后正经回来订婚,结果她还真没想到,一直最让她省心的平安,也有熊的时候。
    这熊孩子在一年后的初冬,忽然扛着行李,穿着一身摘去了领章帽徽的军装出现在爸妈面前,笑嘻嘻地说:“爸,妈妈,我退伍了。”
    平安是汽车兵,因为部队性质,要培养要学技术,所以服役至少都在四年以上,这熊孩子正好当了四年兵,已经是班长了,部队评价非常好,入了党,正准备提干,熊孩子自己申请退伍了。
    姜茂松气得黑了脸,田大花忍不住真想揍他一顿。
    “爸,妈,你们别生气呀。”熊孩子怕爸妈气着,忙解释道:“其实在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就决定服役期满退伍了。我知道说出来,你们肯定不同意,也没敢跟你们说,干脆就自作主张了。”
    “知道我们不同意你还敢?”姜茂松呵斥。
    “可是……”平安有些委屈地说,“可是爸爸妈妈你们看,我们家里,二叔在部队,大哥在部队,我也在部队,离你们都几千里远,那么远。家里只有个小臭蛋,他年纪又小,还得你们照顾,哪天能长大呀,等他长大了,还不知会去哪儿工作生活呢。爷爷老了病了,有你们在跟前一直照顾,可你们年纪也一天一天大了,等你们要是老了,我们离得那么远,都在部队,责任在身,也不能随便回来,你们跟前,就没人照顾了。”
    “爷爷生病那段时间,我在部队整天都很担心,心里油煎火燎的,很着急却回不来。我那时就想,要是你们哪天年纪大了,病了,谁来照顾你们,我们没人在跟前,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儿。我插过队了,当过兵了,也没什么遗憾的。爸爸妈妈养了我们三个儿子,总得留一个在身边。”
    第120章 转机
    田大花用最快的速度, 给桃子和平安订了婚。
    在很多人看来,平安选择退伍简直是脑子有问题, 自毁前程啊, 这年代再没有比军人更好的身份职业了。
    更何况, 在很多人看来, 父兄叔叔都在部队,身份级别可都不低, 平安留在部队,本身就比一般人更有发展前途。
    可是,薛新桃却很平淡地说,这事情她早就知道啊, 从去年爷爷过世,平安临走时她送他上火车, 平安就跟她说了, 说打算服役期满退伍,她也赞同的。
    “阿姨, 你就别责怪明致了。我知道你都是为了他好,可是他说的也有道理,你跟姜叔叔, 总得留个儿子在身边。”
    有这样一个儿子,田大花替他惋惜是有的, 作为父母,无非希望儿女有个更好的前程,更好的生活, 可儿子这样贴心孝顺,哪还舍得再责怪他呀。
    就这样,平安退伍回来,两个孩子按照风俗,正经请了媒人订了婚。
    媒人请的是姜茂松另一个老战友,跟谭珍一样,订婚礼物是一辆“永久”自行车和一块上海牌手表。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