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金馔玉不足贵

第118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其实不只是他想知道,连本想着教到头可以款款包袱出府的谭先生也想不大明白,而这分怀疑在他看过高溪午新作出的时文时,变成了绝望。
    偏原本还跟他道“中个秀才已是祖上庇佑,不作他想”的高太太,竟也对高溪午生了不切实际的妄想,变得定位有误起来。
    高太太说话特别客气,先是亲自前来,一顿夸张地赞叹:“先生大才啊!我家这不长进的孽障就能中举,是谭先生妙手回春,挽腐朽为良材,可谓华佗在世!!”
    谭先生全身的汗毛都在立起作警告,一边擦汗一边提醒:“谬赞谬赞,在下不是行医之人…”
    坚决不能认!认了就走不掉了!
    但高太太全作没听见此话,依旧自顾自往下说:“还得请先生再辛苦数月,给他好生打打底子,备考春闱。”
    谭先生脸色十分难看,却出不得府里。纵然锦衣玉食绫罗绸缎相供,却挡不住痛苦的授课之路。
    一个不想讲,一个不想听,在每一个相对凄然,互相折磨的课上,谭先生都在怀念故乡自由而又见不到高溪午的月亮。
    钟应忱道:“也便是再忍过一年便好。”
    “一年?!”
    高溪午和府中的谭先生齐齐打了个抖。
    “你将这个拿去,记诵过百遍,下笔时便已有些样子了。”
    钟应忱终于不再嘲笑他,倒让高溪午起了疑:“你何时这般好心?”
    “爱看不看!”
    钟应忱毫不在意,将那册子掷给他:“这谢礼已算是还了。”
    “谢礼?”高溪午摸摸头,他什么时候做了要让钟应忱感谢的事?
    “高兄弟,你来啦?”池小秋过来时一跳一跃,显而易见的好心情,她绕着钟应忱转了个圈:“忱哥儿,我做出来啦!”
    这道菜的样式她已经调了成百次的颜色,只为了能将钟应忱画上的那些意境再现到菜里。
    钟应忱脸色蓦然柔和,捏了捏她的脸:“好看!”
    池小秋停下步子有些疑惑:“你还没看着,怎知道好看?”
    钟应忱面不改色:“凡你做的,都是好看的,我怎会不知?”
    他点了点池小秋的额间,浑然不顾高溪午呆滞的表情,笑道:“有人看的是菜,可有人看的是人,你猜,我看的是谁?”
    高溪午便眼睁睁看着池小秋红了脸,瞥他一眼又回了屋里,呆了半晌,一下子冲过去,扳着钟应忱使劲摇晃起来,大喝一声。
    “呔!你是何方妖孽?还我的钟兄弟来!!”
    第142章 府中试菜
    且说各地少有像柳安镇这般, 不过是办个宴,还要县丞与主簿老爷亲自来定这承宴之人的。
    钟应忱早先便跟池小秋说过,文和宴这名字起得四平八稳, 实则是因柳安从百姓到乡绅老爷再至主簿县丞, 都是好饮馔之人, 所以才这般重视这场宴席。
    虽说如此,这往上呈选菜色到底也不好在衙中进行, 好在主簿在北桥也有个不大不小的私宅,一大早, 各家便都带着食盒往主簿宅中去。
    文和宴不过是在近二十年才慢慢打出了名声, 先时不过是柳安四酒楼在一起轮流承宴,后来渐渐增至六七家,但来来去去也不过都是熟悉面孔。
    直到十年前, 观翰楼让个巨贾买了去, 一连从别地招来了五六位大厨,不过三四个月就在曲湖马头边声名鹊起。他们尤嫌不足, 几下里一商量, 便瞄准了文和宴,将看家本事拿了出来。几道菜一出, 放在桌上一看便让人耳目一新,呈菜之时让县丞老爷一眼看中,将那年文和宴交与了他家。
    也便是从那一年起,文和宴才为柳安镇士绅分外青睐, 不仅为县丞老爷挣足了面子,也让观翰楼就此越发站稳了脚跟, 且隐隐跃居为群龙之首之势。
    原本柳安一流的酒楼食肆各有特色,虽说彼此暗暗较劲, 但总归一张桌子上吃饭,轮流坐着上首,时时拱手相揖让,也算是一团和气。突然闯进一个观翰楼,竟是霸着这位子不让了,反倒是激起了其它几家好胜之心。
    文和宴三年一次,是难得的向柳安各个官宦富豪之家展露技艺的机会,富家一宴,值千百金,谁不想争夺客源?越发激得各家都使尽解数,倒让这参宴的人坐收了渔翁之利。
    可也不知为何,任千帆竞过,最后稍胜上一筹的,总是观翰楼。
    长此以往,别家虽说背后口里发过几回酸,但也服气这有真本事的,几家都在门厅处等候,一见着周大厨带着人进来,都留几分尊敬之色。
    “近来店里可好啊?”
    “也是许久不见老哥登门,今日又要让小弟长见识了。”
    来来回回一顿浮于表面的寒暄,言语推让来去,众人的心思都暗暗落在各人带来的食盒之上,却也没人愿意此时都揭了自己的底的。
    这一顿试菜却与平时办的那些厨宴厨赛不同,没人正经守在这,看你怎生选食材挑家伙,技艺如何精妙刀工如何轻快,非要在眼皮底下变成一道道菜。县丞老爷同主簿师爷,每日理一县之政,日子过得繁忙得很,能抽出时间将菜一道道尝了已算是给面子了。
    可这无疑让各家得了些先机,又失了些先机。好处便是能集一店里的本事,众手相帮,集思广益,出来的菜怎么也差不了。坏处便是人人都藏得严实,谁也不知别家出的是什么,想捣鼓些手段也做不成。
    因此最后文和宴上呈的菜色,便是这店里后厨最大的本事了,若是输了,再也别去怨愤别人,谁让你家底不够厚实,争不过别家呢?
    忙忙碌碌大半个月不过就是为这两道菜,临到头谁也没心思说些闲话,但凡开口都是存着别的心思,想探问些消息来的。
    周大厨方坐定,就有人笑问他:“老哥可知道,今年同咱们一起试菜的,又多了一家。”
    消息早半个月放了出去,谁能不知道?便都点头附和上两句。
    “云桥的池家?”
    “那个姓池的小丫头?”
    有人点头笑道:“咱们这做菜试菜,也讲究个传承,有个像样的后辈,也算是好事。”
    “给些机缘,让小辈见见世面,却也不错。”
    旁边立刻有人阴阳怪气道:“咱们再不济,也是在酒楼行会里挂上名的,李老弟怕是想得太明白了些,我却看不惯这样钻营的。”
    “听说与今科的解元郎是同乡,想必高家也却不过面子去。”
    “还真是,他家新推的什么消寒锅子还挂着解元的名儿呢!”
    “原只是同乡,只这般看来,还以为是一家子呢!”
    还是方才悒愤不平的李厨子,又出言道:“若要这般来算,我家的兰花春笋还挂着知府老爷的名儿呢!再不必说黄金鸡这样遍地都能寻着的菜了。”
    黄金鸡原还有个名字,叫做皇帝鸡,也是不知从哪里传的,跟开朝时还未发迹的□□挂了点干系,虽不见味道如何经验,却也养活了不少店家。
    各人能这样轻松说着池家如何,不过是因为打听清楚了底细,便能放下心来。
    不看池家食铺报出来的名字如何扎眼,就单问问池小秋的年纪,不过十六七岁,从小长到大的年岁加在一块,连他们上灶的时候都不够。更不用说,那食肆里头唯一能指望的,不过就是池小秋了。
    这还有什么可比的,毕竟那解元郎再满腹经纶,也不能把书读到菜上去吧。
    比起池家出的菜,倒是她当日和观翰楼里的周大厨那一场争论风波,更能引人注意。
    更不必说,在座都在说池小秋时,唯有周大厨敛目垂眼,一声也不出,比他平时都更沉寂些。
    便有人故意问起周大厨:“说起来,这小丫头周老哥前年试过,这也算长了两岁,若果真是个可造之才,便再收个徒弟罢。”
    他这话显然是玩笑,去年因池家找门面,和涂大郎闹的那场故事,还有人记着,两下里一看便知道不和,如今虽不至于再上赶着使绊子,也绝不至心大到彼此无芥蒂,要拧作一股绳的。
    众人都看周大厨如何答言,等了半晌,却不见他也什么动作,竟是连腔都懒得撘。
    众人议论一会,便以一句:“到底年纪轻,便让她多见些何妨”作结,仍将话转到各自菜色上。
    今日时候候得着实有些久了,大家都有些焦虑。
    毕竟无论什么菜,能新鲜就新鲜,虽说都各自使了些手段,到底不如现吃的好。
    方有人起身问时辰,就见门口撞进来个年轻小姑娘。
    说是撞,是因为门厅里坐的老少都是爷们,她系着一条翠蓝绫子裙,急蹬蹬进门来,倒像是夏天雨霁之时,从云边霞蔚处采了银青金红靛蓝一把子颜色,直接就从门外面哗得泼了进来似的。
    这姑娘连走路都是忙慌慌的,但又不见急色,好似只是因为走得慢些让她腿脚都等得不耐烦了一样,手上挽着一个食盒,立在门边,朝他们一笑。活泼泼的样子,才一见,就招人喜欢。
    “我是池小秋,见过各位前辈。”
    钟应忱送她来时,絮絮叨叨说了一大篇子话:“难为是不会有人难为的,他们说的话,中听的,不必多信,不中听的,也不必多睬。你是小辈,礼节周到些便罢,多余的,不用理会。县丞与主簿老爷便是认出你了,也不往前年那桩人命案子上扯,断不会当众因此事让你难堪。”
    食盒是钟应忱又新做了一回的,他将开盒的小机关又跟她示范了一遍,叮嘱道:“这东西且莫离手,最好就一直在眼前放着,防人做手脚。”
    “好好好,你甚时候变得这么啰嗦了?”池小秋惦记着时间,忙不迭应着,抬脚就要走。
    “小没良心的,”钟应忱戳她的额头:“还不是记挂你!”
    池小秋攥住他的指头,眨着眼睛:“是!多谢钟哥儿!”
    她松开手,敲敲食盒:“且记着呢,谁也碰不得!”
    待要走时,却让钟应忱扯住了袖子:“还是我同你一起罢。”
    “我不,”池小秋抱紧了食盒,摇头道:“那些老爷都认得你,到时是看我的菜,还是看你的人?就是最后选了,旁人也不服气,又要说我全沾着你的光了。”
    一顿话换来钟应忱又一顿敲头,他满心不乐:“沾光怎么了?旁人要沾,我还不乐意呢!”
    池小秋拍了拍他的头:“好啦,我回来再和你说。”
    哄顺当了这个小祖宗,她才得以抽身,往北桥飞奔而去。一直到进了门,见所有人都还在等着,这才能喘匀一口气。
    果然,池小秋未进门时,各人话来话往,一派和谐,等她站到厅前,顿觉四面八方的眼光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
    一时间,客套话也有,言辞不善者也有,还有的拐弯抹角,每一个方块字都像是在醋缸里泡过,可没答上两句,众人就发现,这个看似直爽的小丫头,滑不丢手的很,什么也问不出来。
    池小秋一边应和着,食盒拿得紧,与人说话时也错眼不离,一边翘首等着外面动静。
    这么一抬头,便与一道目光相触。
    这里面夹杂着冷意和明显的厌恶,还有一些捉摸不透的情绪,池小秋只是微微一愣,就迅速回过神来,露出一个看着十分真诚的笑来。
    几乎是同时,两人在心里对着重重一声:哼!
    周大厨淡淡扫过她手中精致食盒,又添一丝不屑。
    这小丫头人不大,却鬼精鬼精的,让人去打听她家消息,竟连食材也探不出来,还是另找了门路,才弄明白大致是个什么菜色。
    他手掌锅灶这么些年,给她添些堵,还是能做得到的。
    第143章 斗菜之会
    柳安原先不过是柳江枝杈河溪处汇集而来的曲湖边, 一个小小集市,到此朝通凿水利后,河运渐兴, 竟成了南北东西都能连通的一个所在。
    由是比集千百家商铺牙行, 物丰民阜, 烟火正盛,竟渐成巨镇之势, 最近一次计黄册时已有万户人家。
    因此柳安虽不设县治,但却驻了巡检司, 又另派了县丞主簿各一名专治此地之事, 连巡抚柳西御史都格外重视柳安商事。
    柳安县丞能坐得住这个位子,不仅本家有些关系,自己也不乏手段。再讲究饮馔美服, 也得先将衙中事情梳理清楚, 不仅姗姗来迟,面上也满是疲累之色。
    各楼呈菜的次序是抽签而定, 这会便都候在下首, 只等县丞老爷点个头,便能将藏了多时的菜色端出。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