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有礼

第146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温凉。”
    胤禛又轻声念叨了一句,把温凉抱入怀里。那清幽冷香飘来,沁人心脾。
    “日后万不要在我面前跪下了,刚才可是温凉把我吓了一跳。”胤禛抵着温凉的肩膀低沉着说道。
    温凉知道胤禛想说的不是这些,他抬手搂住胤禛宽厚的背脊,轻轻点头。
    天黑了,但晨光总会再有。
    第九十八章
    康熙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 朝廷宣告了康熙驾崩的消息, 紧随而来的便是新皇登基的事宜。
    钦天监在测算好殓期后, 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推算新皇登基的良辰吉日。
    嗣皇帝同其兄弟需服丧食素,共二十七日。
    经过一系列小殓大殓的仪式后,大行皇帝的遗体被放入梓宫棺木,继而停灵在乾清宫。
    这二十七日内, 旁人如何温凉并不知晓, 不过胤禛当真是绝食了二十七日,滴米不进。直到最后一日服丧期满, 朝臣劝之又劝,德妃也曾亲自前来, 也只是勉强变更了胤禛的主意, 仍未除去丧服。
    温凉心知, 除开造势的缘由外,胤禛的确有所愧疚难过。逝者已矣,生者如何追思, 也是难以弥补。
    今日乃是梓宫在乾清宫停留的最后一日,之后便会转移到景山寿皇殿去,那里是停留大行皇帝梓宫的殓宫。
    胤禛初接位, 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先帝停灵期间,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那些兄弟。康熙的让他们齐聚畅春园的方法虽然好,不过也遗留了一个问题。
    原本被圈禁的阿哥再度被释放后, 是重新关押进去还是一筹莫展个地让他们继续在外逍遥。
    隆科多原本有不同的建议,作为亲手把胤禛推上皇位的一员,他自认在胤禛面前还是有着较大的话语权,强烈地要求把这些阿哥都圈禁起来。
    彼时温凉同其他大臣幕僚等也在场,倒是形成了一种异样的平衡局面。一部分是尚未封赏的王府幕僚,一部分则是投奔胤禛麾下的臣子。
    胤禛微蹙眉,他尚未搬入乾清宫,此时也不过是用着偏殿在商量事宜,“舅舅此言差矣,其他诸位兄弟虽有着些许矛盾,然直接关押的确不妥。”
    康熙帝在临走前来这么一手,也不知道是真的疏漏还是对胤禛的考验。
    隆科多摇头,“大阿哥八阿哥等都是此前对皇上极为不利,若是继续留着,岂不是麻烦?”他的想法是彻底以绝后患,免得再惹来旁的事情。
    温凉淡声道,“佟佳大人有些杞人忧天了,皇上又岂会畏惧这等小事。若先帝刚逝,皇上便囚禁诸位兄弟,岂不是明晃晃留给后世评说的靶子?若佟佳大人强求此事,某不得不怀疑你的心思究竟如何。”
    隆科多面带薄怒,厉声道,“奴才自然是为着皇上考虑!”
    胤禛眉目微沉,“好了,此事暂时不要再提。”胤禛知道这是个难以跨越的问题,但这不是一个适合此刻提出的问题。
    等到场面上的人走得差不多后,胤禛的神色才稍微舒缓了些。胤禛原本在朝臣心目中便是威严赫赫的存在,其严肃冷酷的作派最让人印象深刻,也导致每每展开这样的会议,气氛都有些冷凝。
    温凉侧身看着胤禛,“佟佳大人求之过切了。”
    胤禛摇了摇头,看着温凉道,“对待他们的事情要慎之又慎,舅舅刚才的反应太过急切,反倒有些不妥。”
    哪怕胤禛眼下是新皇,可这康熙这才刚刚去世没几天,隆科多便有了这样的建议,或许其中有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温凉若有所思,“听说佟佳大人曾和八阿哥走得有些近乎。”这是坊间传闻,尚未有定论。
    胤禛漫不经心地走到温凉身边,“以隆科多的性格,倒是真有可能如此。”
    温凉微挑眉峰看着胤禛,“爷都不打算再查探一二?”
    胤禛道,“难道温凉还会欺骗我不成?”
    他很喜欢温凉在私底下的称呼,那有种时间一如往昔的错觉。
    温凉沉默。
    胤禛牵着温凉的手腕往殿内走去。
    灵堂内的摆设早便布置好,乾清宫内的人也都换成了胤禛心腹的人手,在看到胤禛同温凉并肩走来时,纷纷行礼后退出去。
    胤禛望着那金碧辉煌的梓宫,淡声道,“十四弟尚且还在赶来的路上。”
    温凉轻声道,“十四爷不会赶不及的。”大殓虽然已经结束,然康熙的陵墓尚未修筑完成,胤祯定是来得及。
    胤禛这两日才开始恢复进食,站在温凉这个角度看去,胤禛的脸色仍有些苍白透明。
    “爷该保重自身才是。”
    胤禛听着温凉的话,轻声说道,“有着温凉在我身边,自然是听温凉的。”
    温凉微蹙眉心,淡淡道,“既是如此,爷今日可不许熬夜。”
    胤禛闻言有些讪讪,他这几日不算是熬夜,要说也该是通宵。腹中几乎滴米不沾,又连续熬着,若不是他身子骨算是强健,眼下或许便倒下了。
    “我晓得了。”
    胤禛紧了紧温凉的手腕,忽而轻声道,“我打算封弘晖为太子。”
    礼部尚未把登基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不过钦天监已经把日子送来了,乃七月八日,礼部正忙得人仰马翻。
    胤禛这意思显然还未同礼部说过册封太子的事情,不然这仪式定然还要再度更改。
    清朝除开康熙帝外,并没有设立太子的前情,而胤礽的结果也不是如何好。康熙帝为了朝政的安稳,甚至到了最后关头都没有见他这个曾最宠爱的儿子一面。
    胤禛遵从康熙的意思,也只是派了人去咸安宫告知此事。
    设东宫是一件需要赌博的事情,胤禛似是不在乎之前的惨痛教训。
    “爷尚未同他们通过气,这会惹来不小的风波。”温凉抿唇。
    在朝臣看来,此时设立太子,难免为时过早了。
    胤禛挑眉,低沉着道,“弘晖既是我唯一的嫡子,他为太子,有何不妥?”
    温凉微顿。
    胤禛紧了紧握住温凉的手,他欲立太子,并非全然为了弘晖,也是为了温凉。
    温凉抿紧唇角,眉心拧了个小疙瘩,“爷不必如此。”
    胤禛摇头,慢悠悠地言道,“没有什么是该不该,只有想不想做罢了。”
    胤禛带着温凉出了殿堂,苏培盛早就准备好了辇御,胤禛同温凉僵持了片刻,温凉终究还是登上辇御,胤禛紧随其后进来。
    温凉不经意地往外看了眼,望见了正一脸沉寂守在乾清宫外的梁九功。
    “某听说,梁公公自请去守皇陵?”温凉道。
    胤禛握着温凉的手,闻言点头,“他的确如此请求。”而胤禛也应允了。
    这对梁九功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新皇身边总有习惯得用的内侍,梁九功并没有任何竞争的可能。苏培盛可不会让出分毫,胤禛也不可能完全信任他。
    辇御在辇道上缓缓行驶,前后跟随着的御前侍卫皆一脸肃穆,持着红缨长槍护着嗣皇帝安全。
    斑驳光晕洒在宫道上,随着道路两侧树枝摇曳而跃动,那不规则的美丽时时刻刻变幻着,随同着清风落入视野中。
    青翠色彩是清宫中随处可见的颜色,也是清宫中最为朴素典雅的基调。
    大红宫墙伴着炫目彩画,其上飞檐走兽染着黄绿色琉璃瓦顶,相得益彰的色调构成宫廷中隐秘而自然的美丽。
    温凉反握住胤禛的手指,刚才一路上,胤禛的手指一直在摩挲着温凉的指腹。
    那仅仅是胤禛的下意识动作,亲近而不狎昵。
    “爷这般不好。”
    温凉认真地说道。
    康熙帝重视亲近温凉,并不会惹来麻烦,可胤禛不同。他本便因为这些年不曾婚娶而引人注目,若非温凉使力,眼下早便流言满天飞。前头又不是没有先例,胤礽便是其中之一。
    胤禛再这般肆无忌惮地显露对温凉的亲昵,不多时便会引来朝臣的瞩目。
    没有谁是傻瓜。
    胤禛淡定言道,“温凉不必担心。”
    他任由着温凉握紧他的手掌,淡漠言道,“他们总会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
    温凉微挑眉,为着胤禛强烈的自信,不多时后,又安静地垂眉看着两人交握的手掌。罢了,这倒也没什么关系。
    等旁人察觉到此事,且不知又是过了多久。
    温凉不曾注意到,他正在无意识地纵容着胤禛。
    胤禛注意到了,他笑意更深,悄悄地在温凉抿紧的嘴角落下一吻。
    甜滋滋的味道,那是温凉在劝胤禛用膳时一同喝下的红枣小米粥。
    ……
    胤禛欲立弘晖为太子的事情果真引发了朝堂议论,大部分朝臣皆以为有些不妥。然胤禛决意如此,抗拒的力量也不是很大。
    早前便有先例,也不是那么难以推行。最为他们震惊的莫过于胤禛紧接而来的旨意。
    授温凉中和殿大学士。
    这才是让朝臣竭力反对的一件事情。
    清朝秉承着明朝的传统,依旧有着内阁,哪怕有着南书房等分散权利,然有清一代所有正统诏书都经由内阁之手所传递,大学士依旧是无实际名号的相国。
    四殿两阁大学士中,以中和殿为尊,其次乃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如今朝廷中,唯有温达、萧永藻等两位文华殿大学士,并王掞、李光地等两位武英殿大学士,共四位大学士。
    自清以来,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只有四人,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便再无人能获得这般殊荣。
    温凉的能耐,朝臣们或多或少有所耳闻,康熙帝也不可能宠爱个无能之辈。他们也认可温凉是个能人。
    可这不足以是温凉成为大学士的资历,更别说还是中和殿大学士!
    可即便朝臣不愿,胤禛态度强硬,两日后,六部内阁等同胤禛妥协,温凉任保和殿大学士。
    虽这也是他们不太能接受的,可对比起中和殿这个特殊的位置,他们也只得生受了。
    养心殿。
    温凉直到尘埃落定才猜测到胤禛的心思,望着刚从朝堂回来的胤禛道,“爷从一开始打算的便只是保和殿大学士。”
    他的语气虽轻,笃定意味甚浓。
    胤禛道,“果真什么都瞒不住先生。”他的视线描绘着温凉的眉眼,温和言道,“我想先生参与登基大典。”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