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家的小花娘

第122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这辩题确实无理好讲一些,但有意思的是,有理的人确实能说出很多反驳的话来。
    围观群众听得高兴,听到后来恨不得喊两句“打起来、打起来”。台上的人争得面红耳赤,一下场就继续去排队,一个题竟是争了一个时辰才出结果。
    谢宁服了这群话唠,终于上台给胜者奖励了一杯茶水:“好了,我们开始第二题。”
    他朝着台下的人笑了笑:“第二题,在场不论先生还是学子,全为男子。朝中百官,无一女子。女子为官从军,皆与礼不合。然女子出众者众多,此礼有理还是无理?”
    胜者当然选择有理,这朝中出女官员,回头牵扯出的礼制问题可多了去了,女子出众者众多,可以当谋士,当诗人当画家,不一定要当官嘛。
    于是底下学子只能选择无理这个话题来反驳。
    当即就有人举了一堆的例子。
    很快守擂方变成了无理的,底下攻擂的人又手持有理来争执。争执这种事情,总归要引经据典,引着引着就拉出了肖先生。
    肖先生在京城里相当知名,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画画本事,那可是连皇帝都认可的。而且她身为肖家人,其实并不仅在画画上出众,诗词文藻、琴棋书画,每一样都拿得出手。
    要说走科举,肖先生毕竟没考过。不过她知道的事情多,四书五经文史都念过,真要考起来保不准还真能有个一官半职。
    有人提她难道不能做官么?
    有人就说她性子放荡,与多名男子情感纠缠过多,还点了好几个知名的男子出来。说这等女子放到朝中,这还得了?
    还有人就反驳,那男子中难道就没有风流人物了,怎么男子可以,女子就不成了。
    所有人吵成一团,愣是花时间比上一题还久。就连台上原本评判的几个先生都忍不住互相看看,要么晃了晃脑袋,要么埋头写点什么,心中痒痒,很想下去说道两句。
    不参与擂台的吃瓜群众和墙头草一样,一会儿集体倒向这边,一会儿集体倒向那边。最好笑的还是关于肖先生的事,他们原本只听说过女子风流,却没想到风流到这种程度。
    “原来那位也和肖先生有过来往。”
    “哇,这位也是么?”
    “有才学真好。”
    “呸,有才学的多了去了。你看人家封状元,一心傅小姐和天下,哪里有过别的人。”
    “就是啊。这天下风流才子多,用心专一的也多。这和有没有才学没什么关系。”
    一群人看热闹看得开心,总算见证了第二场胜者的诞生,哄闹着鼓掌。
    谢宁再次上台,说了第三题。
    辩论太过刺激,茶馆里人满为患,还有人源源不断跑过来凑热闹。桌子早就从凑桌到完全坐不下,不少人靠在边上点了茶水在看上面打擂台。
    前两题没听到的还在向周边人打探之前说了什么。
    一打听,什么诡辩有没有理,没多少性质,可一听还有什么肖先生和男子的风流韵事,顿时兴趣就上来了。再一听还会出书,手里头有的钱都算计起来,回头拿一本消遣看看也不错。
    谢宁好像是谢家的公子哥啊?
    不愧是谢家,干这种事情都不怕被肖家找上门。
    这世上不管男子女子都爱热闹,茶馆人越来越多,到后头仅是路过人就要过来问一嘴。全京城读书人是多,可真正懂他们在辩论点什么的到底是少数,到头来传来传去,还是八卦最有意思。
    谢宁忙着发号码,还督促着旁边人赶紧记录已得胜的人说过的话。
    能将这事情办得那么热闹,他觉得自己简直绝了,非常有组织天赋。
    茶馆都支撑不住他的野望。
    掌柜脸都笑成菊花了,眼睛都眯得只剩下一条缝。
    封凌这个计谋还真是狠。老百姓听大道理,听半天只能觉得很有道理,大部分转头和别人唠嗑,全只能唠嗑里头的好句和好例。
    有才学的说好句,没才学的说好例。
    肖先生就是这例。
    谢宁有些许同情肖先生。他听了封凌简单的转述,也不知道肖先生当时到底对傅辛夷说了点什么事情,竟惹得傅辛夷回家几天没能好好吃饭,更惹得封凌出手来对付肖先生。
    太惨了。
    太惨了。
    谢宁毫无实质性行为的同情,半点没让肖先生的八卦减少几分。他还打算让全京城都知道这个八卦,运气好,指不定别处的人来京城买书,拿了书去印。
    那回头可就是天下皆知了。
    刺激。
    八卦嘛,又不会少块肉。再说了,大家说的都是实话。肖先生干了这些个事,难道还没胆子应这些事么?
    一整天下来,五名胜者全部决出。
    不管是先生还是学子都有些意犹未尽。谢宁还在里头瞅见了几个当官刚脱下官服过来看两眼听两声的。他施施然去问掌柜讨了钱,拽着记录的人,直往印刷厂子去。
    搞事情就得一鼓作气,可不能给别人反应过来的机会。
    学子们的小打小闹,上层官员最多戏谑说两句,根本不会太在意。
    他们谁也没料到书本报刊是第一步。
    第二日书印出来,街头巷尾都开始卖书,肖先生风流韵事中的几位男子中有两位是有家室的。人知道自己相公在外有人,和人传得沸沸扬扬的,还上了书,搞得人尽皆知,当然不乐意。
    家里吵,娘家闹,最后还带着人去找肖先生算账。
    在宅子里的肖雯知道这些,靠在自己庭院的椅子上,半点动弹的想法都没有。她吩咐了一声:“随他们闹。”就算门口被人泼了颜料,她也没半点反应,还让人买了外头传言中的书来看。
    仅凭借流言蜚语想要搞她,太天真了些。
    但肖雯也没有料想到,她平日里牵扯过的一个男子,家里有个泼辣媳妇,一棍子将丈夫打出家门,拿着书就冲向了顺天府,状告肖雯和自己丈夫,说要离婚。
    顺天府府尹:“……”
    当朝律法是可以离婚的,讲究的是“七去三不去”,就是有七种情况,男子和女子就可以离婚,而有三种情况,男子和女子不论如何都不能离婚。
    这个泼辣媳妇用的是其中一条:“他淫丨乱!”
    顺天府府尹:“……”这条律法不是这么用的,虽然好像只能怪律法没写个明白。
    正手上有一堆麻烦事的顺天府府尹,深深叹气。他这儿的案子也和肖雯有关,看在肖家的面子上,总不能让肖雯跑两次吧?
    他表示:“这事不需要肖先生出面,是你们两夫妻的私事。”
    泼辣女子出口就是三千字的斥责和辱骂,还试图叫人过来泼水,让他清醒清醒。
    很清醒的府尹扛不住这等凶残,只好说:“我们会处理。只是肖先生身上还有别的案子在身,不方便叫来对峙公堂。你这等离婚的事不用如此麻烦,只要你丈夫允了就成。”
    泼辣女子见确实能离,志气高昂回家了,顺带还出门炫耀了一遍:“我就知道这姓肖的不是好人。敢碰别人的男人,果然是个身上有案的。”
    八卦有了更新,全京城的人一传,传起来又变味了。
    也不知道是从谁口中就变了味,终有人说出“肖先生好像为情杀了人”,“顺天府有人在查肖先生的案子”,“不是啦,是有男子为肖先生杀了人”。
    至于传话的源头,所有人都能说出“是我七大姑八大姨说的”。
    话传来传去,谁杀谁没搞明白,但所有人却确实认定了,肖雯牵连的案子里有了人命。
    这些话传播速度之快,内容变化之复杂,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就连当初顺口举例的人都慌了,忍不住找了谢宁:“兄弟,我不会被肖家盯上给搞吧?陛下也很喜欢肖雯的啊。”
    讲到这里,他担心问了一句:“你说陛下会不会也是……”也是肖先生的入幕之宾呢?
    谢宁觉得这人绝了:“……你都害怕被人找了,还不少说两句?”
    来人更慌张了。
    谢宁摆手:“别慌,很快事情就解决了。”
    这传来传去的势头,有人在后头把控着呢。
    作者:我可怜的基友呢,忘记了申请榜单。于是她第一个榜单没有了,凄凄惨惨读者少到可怜。
    大家要是有兴趣,行行好,去看看她的新文,收藏一下哈。【我觉得很有趣】
    推超愚蠢的基基基友一篇文:《奉旨吃糖》by 骈屿
    宁姝与晋国公世子打小青梅竹马,眼看就要成亲了,却被横插一手,竹马娶了她同父异母的妹妹。
    众人都等着看她好戏,谁知她入了太后的眼,召她入宫。
    他们都以为宁姝进宫只是陪伴太后,谁知道宁姝陪着陪着,竟陪成了皇后。
    ————————————————
    谁都不知道,宁姝能听到瓷器说话。
    青花龙纹扁壶教她如何批奏章;
    邢白瓷粉盒教她美容保养;
    青釉六棱洗教她吟诗作对……
    在诸多瓷器中,宁姝最喜欢的是一个孔雀蓝釉罐。
    她在里面偷偷藏了很多糖,但是孔雀蓝釉罐从不说话。
    宁姝每天摸啊摸啊:“小孔雀你为什么不说话啊?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给大家乐呵乐呵。”
    一日,孔雀蓝釉罐终于受不了开口道:“摸了朕,就要对朕负责!”
    宁姝:“哈哈哈哈哈哈哈。”
    谁知第二日,皇上寝殿里真来人把她接走了。
    第142章
    京城里人精可多了去了。
    稍有点敏感的, 很快察觉到这事后头有人在推波助澜。更敏感的, 则是想着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肖雯是不是真的涉及到了人命案, 又是得罪了谁被如此针对。
    大部分人不惹肖雯, 一有京城追她人甚多,另一有皇帝是她书画粉的缘故。人生看不顺眼的事情多了去, 没必要为了一个毫无权势地位的人而闹得自己没脸没皮。
    可这回这人下手相当狠,直接将人清誉毁了一半。
    人再怎么风流, 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还是要有的。拆散别人家庭, 不论男女都要被唾沫星子喷死,于礼也不合。更别提人还牵扯了案子。
    对于大部分人家而言,能牵扯到需要上顺天府决策的案子,那已经是有点严重的案子了, 如果回头转交三司, 那案子就是严重的严重。
    百姓对案子好奇,上层对案子也好奇。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