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之下

华服之下 第167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另一人则道:“不错,皇子年幼,到大典那日,恐要累着,到时,还得请宜阳殿的几位内官在皇子左右随侍。”
    “也好,”萧琰不知在想什么,有片刻走神,但很快恢复过来,又看了眼阿溶,同时让自己尽量别再往那个女人身上看去,“一切都要顾着阿溶,他年纪小,精力有限,能从简的,只管从简,到时记入档册,交门下批过即可。”
    他说着,迅速挪开视线,又同几人简单交代几句,便转身离开了。
    还不是时候。
    他想,在登基大典后,一切尘埃落定,他大权在握,她得偿所愿,到那时,他们之间要走向何处,也该说清了。
    第155章 自请 自请离京。
    年关就在这样沉重而低迷的气氛中悄然过去。
    从宫廷到民间, 除了祭拜、悼念,都没了往年一贯的欢腾喜庆,在一片白茫茫中, 度过这个辞旧迎新的时节。
    然而,年前最惨淡低沉的几日过去后, 万物便似迎来了转机。
    先是那断断续续,不是飘上半个时辰的白雪彻底停了。
    都说瑞雪兆丰年, 新春之前的雪,冻死去岁的蝗虫留下的虫卵, 预示着新岁几可免去蝗虫大灾,迎来丰足的收成。
    接着,便是夜半惊现满天红光。
    那是多年来罕见的大吉之兆, 据说史官记载, 大周开国太祖尚在微时, 便早有传闻, 言其出生之时,天边红光万丈,异象不断, 如今, 新君将立,又有朝臣与无数百姓亲眼目睹此天象,立刻引起极大的震动。
    一时间,那种被国丧沉沉压住的低落情绪, 终于被冲天的喜气驱散大半,在众人看来,这似乎意味着,就连老天也赞同这般安排。
    云英站在宜阳殿外高高的台阶上, 看向远处冰雪初融的广阔天地时,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一声。
    当真是上天注定的。
    “大人都想好了?”她轻声开口,望着眼前袅袅的白雾,语气不禁也变得柔和,“眼下还在年节里,天寒地冻的,道路亦难行,何不再等上些时日?”
    这话是对傅彦泽说的。
    就在阿溶被定为新君之后的第二日,他便直接向门下、吏部,还有他所属的翰林院、左春坊一同上疏,自请离开京都,前往地方任职。
    门下省由齐慎掌管,很快便批复下来,命其前往西南的蜀州任职。
    蜀道之难,闻名古今,此去千难万险,不知几何。
    “年关已过,天气便要转暖,再过不久,就要春耕,”傅彦泽站在她的
    身侧,与她一同面向更广阔的天地,低垂着眼,情绪平静地回答,“这是全天下最紧要,也是百姓最关心的事,臣既要往地方任职,主一方事,自不能连这样的事都耽搁了。”
    云英侧目,看着他没什么表情的面庞,迟疑片刻,还是直接问了出来:“那日的话,大人都听见了,可是因此埋怨于我?”
    傅彦泽听到“那日”两字,目光有了细微的波动,似乎被激起了某种敏感的情绪。
    然而,他到底更擅忍耐,只是一瞬,便将异样的情绪压了下去。
    “没有,臣没有那样的意思,只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效忠朝廷,履行教导皇子溶的职责,才自请离京。”
    他说着,语气中透出一种凛然。
    “臣凭科考入仕,侥幸得先太子与齐相公等的赏识与信任,一入仕便在朝廷中枢,委以重任,臣出身寒微,虽资历浅薄,却明白凡事都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上来,方能稳当。为官者,当解民间疾苦,若一步登高,忘了根本,只会害了苍生。所以,臣才趁着皇子年纪尚幼,还未到开蒙之年,自请往地方上任职,如此,也不枉先太子与齐相公的赏识与栽培。”
    其实,他也还想说,她亦对他有所冀望。
    可是也不知怎么,就是憋在心里,说不出口。
    云英听他又是一番合情合理,仿佛滴水不漏的理由,便知他心里的确还憋着点气。不过,照他的意思,到地方上,应当至多一两年而已,等阿溶满了三岁,先要由寻常识字的内官带着,念些千字文、百家姓等,算孩童的开蒙,再到四岁,必要由他这个钦点的老师来教,到那时,他必得留在京中为官。
    想到这儿,她没有劝阻,只问:“那,何苦又要去蜀州这样的地方?”
    说完,不等他回答,她便先答了:“我听说,那儿不但地势险要,还有与京都和中原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寻常官员去到那里,若不了解情况,只怕要吃不小的苦头,稍有不慎,还会被当地土人合力赶走,常人轻易不敢接那处的差事,大人却主动上疏,可也是为了更好地历练自己,好不负伯乐们的期望?”
    傅彦泽抿着唇,闷不吭声,她说得不错,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个,可除此之外,还有点不好言明的私心——他想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不是只会读书文章的那点纸上功夫,不是只懂大道理而不会实干,不是只有靠着上面的抬举和赏识,才能有一席之地,所谓的“仕途抱负”,也不只是说说而已。
    便是当个棋子……他也要是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那一枚。
    这话,他当然不会直接说出来。
    “时间紧迫,臣这两日便要好好收拾,只等登基大典一结束,便即刻启程离京,恐怕不能再亲自前来,向娘子请辞。往后,便托娘子好好照料皇子。”
    他一副不愿再多言的样子,云英自不会勉强。
    “既然如此,便在这儿与大人先行道别了,”她转过身,正面对着他,撑着肚子,冲他端端正正行了个礼,“大人一路保重,我……与皇子会在京都等着大人荣归。”
    傅彦泽目光颤动,喉间仿佛被什么东西哽住了,许久说不出话来。
    他没有抬手阻止她的行礼,只是别开眼,避了避她的视线,片刻后,才冲她拱手,哑声道:“也请娘子……自己一定保重,女子生产不比其他,定要当心,这几日劳累过度,娘子千万好好休养歇息——”
    说到这儿,他似乎觉得自己已然失言,骤然收住,再不说什么,转身踏着台阶离开。
    -
    很快便到登基大典这日。
    国丧期间的祭奠之仪暂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新君继位之上。
    宜阳殿中,阿溶一早就被唤醒,开始穿戴天子冕服。
    因延英殿中还在办丧仪,所以,阿溶的寝居暂还未挪过去,仍留在宜阳殿中。不过,这两日在尤定他们的安排下,大多衣物、用具都已收拾得差不多,只等正月末,国丧过去,便要搬去延英殿中。
    云英陪着他和阿猊两个睡了一晚,也大清早便醒了,亲自替阿溶穿戴。
    天子冕服本就繁复沉重,做成孩童的大小,绣娘们颇费了许多工夫,绞尽脑汁,才做到既符合规矩仪度,又将能省的赘饰统统省去。
    可饶是如此,仍旧复杂得令人头疼,光是要检查每一层衣裳是否都穿对了顺序,便费了好一阵工夫,眼下,又要将外面小龙袍上一个个用来固定的扣子检查、扣好。
    云英正就着两盏灯烛,仔细地将两边的衣襟对拢,而坐在她身边的阿溶,已经又睡了过去。
    孩子柔软的小身子就这么歪斜地靠在她的怀里,双眼紧闭,长长的睫毛随着呼吸平缓的起伏而不住颤动,一双小手,一只原本环在她的腰后,此刻已无知无觉地滑落下来,另一只则松松地搭在她的胸口。
    这是孩子依恋母亲的本能。
    云英忍不住低头,又在他软嘟嘟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接着,分出点心神去看一旁的阿猊。
    本还担心阿猊因此而有几分醋意——这孩子平日比她更亲近阿溶,也因从小寄养在别人家里,鲜少对母亲有独占欲,但有时若自己的需索没有被关注到,也会发些小脾气。
    谁知,这孩子同阿溶一样,困得眼皮早就耷了下去,正迷迷糊糊地靠在枕上,无意识地一口口吞着丹佩喂过来的肉羹,仿佛随时都会直接倒下,呼呼大睡。
    她忍不住笑了声,低声示意丹佩留心些,别让阿猊呛到,便又继续给阿溶整理衣裳。
    阿猊虽有侯爵在身,但年纪太小,又未任官职,论理,新皇登基这样的场合,是没有资格去的,是礼部的官员们为了让阿溶更安心,便特意在宣政殿中给阿猊也安排了一个角落中的位置,由两名内监带着,既不耽误大典的规矩,又能让阿溶一转头就能看到更多熟悉的人。
    若不是这样的场合实在不适合让女子出现,礼部那几名官员定会将云英也直接请去。
    天光渐亮,金色的晨曦自远处的天际一点点爬上来,预示着今日天气晴朗。
    等一切准备妥当,时辰也已差不多,云英也穿戴整齐,亲自将两个孩子送往宣政殿。
    直到这时,孩子们才完全清醒过来,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看起来像是完全不紧张接下来的大典一般。
    倒是云英,随着离宣政殿越来越近,心口开始跳得越来越快。
    她一直忍着,没让自己变得太啰嗦,要叮嘱的话,都早已叮嘱过了,不必在这时候唠叨,没得惹孩子们厌烦。
    很快,他们的步撵在离宣政殿不远的地方停下。
    云英先小心地下去,才让两个孩子也跳下来,就见到二道宫门处,有许多朝臣也正往这边快步行来,殿外宽阔的平地上,更是已站了不少提前感到,等待大典开始的大臣们。
    就在离大殿前台阶最近的地方,萧琰正和两名负责指引的礼部官员站在一处,面色肃然地说着什么。
    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他不经意间抬头,顺着部分人的视线望去,恰好对上云英张望过来的视线。
    他的身形顿了顿,随即低声同那二人说了句话,紧接着,三人便快步朝这边行来。
    “劳烦娘子亲自将皇子送来。”
    两位官员先给云英行了礼,随后便向尤定等人点了点头,弯腰蹲身,恭恭敬敬地询问阿溶,是否可以进宣政殿。
    阿溶拉了拉云英的衣角,抬头看她。
    “阿溶去吧。”云英无法完全弯下腰,只能稍侧身,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有阿猊与尤定陪着,很快便好了。”
    两个孩子这便在无数人的注视下,被礼官们带走,而从方才起,就一直没有出声的萧琰,到这时才站到云英的面前。
    “你想进去吗?”他没有提别的,却问了这样一句,“亲眼看着他站上去,这是你要的结果。”
    云英听到最后那句话,忽而抬头,对上他沉静得看不出什么情绪的目光,问:“我是女人,你能让我进去吗?”
    萧琰摇头:“我做不到,这是规矩,由不得我说了算。我只能让你到正殿的后方去,远远地看着。”
    朝政大事,不由女子插手,尤其是她这样一个至今未在皇家有直接名分的外人。
    既然无法像其他人那般光明正大地进入宣政殿,她何必要去看?
    “不了,”她笑着摇头,“都是按部就班的礼节罢了,看与不看,都不会再改变结果。”
    “是啊
    ,都是一样的结果了。”萧琰看向远处,目光中有一丝怅惘,这也是他的选择。
    时候差不多,云英不好再停留,冲他行了礼,要离开:“殿下若没别的事,妾便先回宜阳殿。”
    “等等,”他似乎还有话要说,但此时此地并不合适,“等这儿结束,我会去宜阳殿,你与我之间,该将话都说清。”
    他一如既往地单刀直入,并不见半点优柔之色。
    云英怔了怔,心道等了数日,终于该走到这一步了。
    “也好。”
    第156章 正文完 穆云英,你就这样……
    云英重新坐上步撵, 离开宣政殿附近。
    这一日,似乎所有的动静与人气都聚集到了宣政殿附近,将其他地方都衬得寂寥冷落, 以至于一路上,她几乎以为自己在受什么惩罚一般。
    幼时, 在城阳侯府,恰逢佳节, 府中热闹非凡,欢笑不断, 若有哪个下人做错了事,管事的便会将人单独关起来,让其在欢庆之际独尝孤寂, 那滋味, 对许多年纪小的下人而言, 比直接利索地打上一顿, 都要更难捱些。
    她虽一直受到杜夫人的偏爱,可她那倔强的脾气时不时犯出来,也免不了这样的罚, 早都习惯了, 除却心底稍有怅惘,已不再有多余的波动。
    回到宜阳殿时,天已彻底大亮,明媚的金色阳光铺陈下来, 为整个天地间染上一层温暖与清新。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