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45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刘宏思量之后没有将军权交给对方,左右有他在,就算没有军权,谁又敢伤害自己信重的人呢。
    可若是自己不在了呢?
    汉宫的花年年岁岁开了又败,汉宫的主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
    若他不在,他的侍中可还能再赏这汉宫之花?
    天命若不在我,缘何让我们相遇。
    天命若在我,又为何要让我离开呢。
    刘宏想到那信誓旦旦“此志无改”的人,卿有商君之志,可惜我无孝公之命。
    这般也好,你我也不必成景帝晁错之憾事。
    不过刘宏从来了解自己,就算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也说不出自己有孝公之心的话来。
    只是有点遗憾,他们若是能够早些遇到……
    若是自己一开始就将对方招来洛阳,怕是会为容貌惊艳后随便扔在一旁。
    若是在《陈情表》之后,似乎也还是差了点什么。
    想想,好像还是在《禁淫祀》之后最为合宜。
    莫非一切注定,你我要想君臣相得,便要转瞬分散。
    又想到陆离落泪的模样,刘宏心里有点酸,想笑又想摇头。
    他从来不追求真,假的是美的,而真的却总不免丑陋。
    可有些人,便是丑陋,也是看好的。
    那好看的丑陋中,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呢?
    他从来不为难自己,这个世界上事事都难,再自己为难自己可就太难了。
    可或许人要死时,总是忍不住要做点奇奇怪怪的事情。
    如他,竟为难起自己来了。
    原本睁着的眼睛渐渐闭上,昏昏沉沉中,刘宏似乎听到有人在耳边喊“陛下”。
    喊的可真难听,一点也不如朕的侍中。
    陛下去时最先上前的张让听到陛下口中微不可查的“侍中……”,眼中狠厉一闪而过。
    在府中等候的陆离还不曾等到别的消息,先等到了阵营羁绊度到达99%的提示音。
    他个人不由一僵,心中隐隐已经确定了某种消息。
    可是当收到传召时,却还是不由向着宫中快速赶去。
    陛下或许只是即将驾崩,正等着见自己最后一面。
    可陆离看着身侧佩剑,心中却不由想到那些跟自己已经不对付很久的宦官。
    来到宫门前,面对要求自己解剑的小黄门,陆离呵道:“放肆,陛下今日让我出宫时,特意命我再次入宫时佩剑为其斩杀狞鬼,你竟不知吗!”
    小黄门一时之间失了主意,这要是别人也就算了,但是换成被陛下带着哪里都去过,还曾一起守岁的陆侍中,你还真的没这个底气去说自己比对方更了解陛下。
    “既是陛下有命,那侍中且进吧,陛下正等着呢。”
    注意到对方催促间带着恶意的急切,陆离突然拔剑置于对方颈侧:“今日陛下让我出宫之时,言及身边恐有小人趁乱作祟,特与我约定暗语,可你为何毫无反应,你到底是何人,竟敢假传陛下旨意。”
    陆离在宫门前如此一闹,周围的禁军瞬间围了过来,从站位来看,尽管陆离是拔剑的那个,但大家显然都是站在他这边的。
    宦官能够绝对代表陛下的时代,早就随着陆离的出现结束了。
    比起臭名昭著的宦官,显然还是颇有美名的陆侍中更值得信任。
    今日在此守值的禁军统领上前问道:“侍中,这是?”
    “此人假传陛下之命,我恐陛下身侧有人控制宫闱,你派人即刻前往三公府邸告知此事,与我在此等候。”
    禁军统领闻之一惊,但又有些犹豫,毕竟这可不是小事:“侍中可能确定,这万一是场误会……”
    陆离:“若有万一,自有我来负责,尔等无需多虑。”
    在陆离主动将风险担过来之后,对方立刻没有任何犹豫了,当即按照陆离的吩咐前去执行。
    这件事情是真的,自己妥妥的有功劳可分,而如果是误会,也自有陆离去背锅,稳赚不赔的买卖干嘛不做。
    毕竟对方是要等着三公来了一起入宫,又不是要现在带着他们闯入宫闱。
    是的,不是现在就闯入宫闱。
    陆离左手紧紧握着佩剑,智的看着自己错过有微末可能存在的最后一面。
    张让等人听闻这边的情况,对陆离的恨意越发深刻,却也不免慌乱起来。
    毕竟这万一叫人知晓陛下已经死了他们却在隐瞒不报,这事情可真的就是陆离口中的小人作祟了,甚至陛下死亡的锅都有可能分他们一半。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皇子辩还是皇子协?
    郭胜立刻用自己与何氏兄妹之间的恩情来说事,虽然那兄妹俩不一定知恩图报,但是至少有个面子情在这里。
    况且那何大将军与陆离关系可称不上好,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借刀杀人。
    只如此不足以说服大家,但随着蹇硕那边欲杀何进失败,二选一的选择题似乎只剩下一个了。
    定下主意的几人几乎是立刻展开了行动,兵分几路。
    一路尽可能的控制他们所能控制的所有武备力量,以保护己方。
    一路则是去找何皇后投诚,以求取将来太后与陛下的庇佑。
    还有一路稍等了等,眼看着三公都被找来即将夜扣宫门,急忙装出一副火急火燎往外通传消息的架势,见到他们悲叹万分的告知了陛下驾崩的情况。
    十常侍这些年权势滔天的底蕴尽数动用起来,倒也真让他们这一波生死时速获得了成功。
    陆离的事情被定义为误会,小黄门当场就被他们杀死,哪怕不少人猜出这里面的问题,但这个时候显然也不是一个适合追责的时候。
    迅速换上丧服后,陆离这个侍中率先入宫,他当了许久的侍中,做的一般都是随侍左右、顾问应对的活。
    这一次在刘宏的葬礼上,他第一次履行了赞导众事的职责——即举行典礼时依照仪式赞唱引导。
    因为对方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的张让等人,心中渴盼对方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失误,然而对方的工作完成的堪称完美,简直像是已经送走过好几代皇帝一般,行为举止、礼节次序无有半分疏漏。
    陛下已经去了,可对方好像依旧是离对方最近的那个人。
    都说女要俏,一身孝,可对方一个男人一身丧服站在那里,哪怕面上有泪、音中带悲,却也依旧夺走了满室容色。
    所有人都忍不住要看他一眼,而陆离的阵营羁绊度在这一眼眼的注视下定格于100%。
    陛下,你到底还是送了我一份大礼。
    众臣的拜揭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到了要确立新君的时候了。
    大家的视线不由在陆离、何进与张让之间来回切换,不确定接下来谁将是站出来给出一个答案的存在。
    一切就如同刘宏对陆离说的那样,他一死,说的话便也都不作数了。
    曾经被他专门交代过的蹇硕沉默不语,曾经被他叫来暗语托付的众臣同样如此。
    不管刘宏心意如何,一切早在何进活着进宫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答案,在大将军舅舅以及支持他(厌恶宦官)的一众士人的拥立之下,刘辩成为了继任之人。
    曾经得到过刘宏暗示的刘协面对这个结果没有轻举妄动,不说他的动作有没有用,就只说此一时彼一时,已经足够让他不确定了。
    当时父皇看好于他,是觉得自己时日还长,能够等到他长成的那日。
    可若是换成命不久矣的父皇,或许也会想着国赖长君,稳妥起见呢。
    所有的承诺,哪怕那份承诺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帝王,只要没有落实,那便只是空话。
    第50章 攻守易形
    大汉自来以孝治国,便是继任之君已经定下,那也不能为了登基忽视先帝的葬礼。
    皇帝的皇陵一般都是在还活着的时候就早早开始修建的,不然要是等死了现建,那恐怕皇帝尸骨烂了都埋不了。
    刘宏的皇陵为文陵,是在他登基五年后,也就是他正式掌权后开始修建的。
    在继任之君尘埃落定后,一切先帝后事的处都堪称井然有序,而陆离在个过程中,除了最开始的赞导众事外一直是沉默的。
    何进说刘辩继位时,所有人都明里暗里的观察他的反应,没有被刘宏明确托付后事的他保持了沉默。
    后面何进对当初陆离被人假传陛下之命叫入宫中一事,将罪责推到已死的小黄门身上时,陆离也保持了沉默。
    直到为先帝定谥号为“孝灵”二字,他实在是不能再沉默了。
    虽然就刘宏做的那些事情,这谥号还真的没有冤枉了他,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他亲儿子继位,如今还是大汉王朝,这谥号还可能会更难听一些。
    但别人可以客观公正,陆离在这件事情上却是不能客观公正的。
    陛下……先帝对他的种种优待有目共睹,不提真情假意,他若是一言不发,这要让人如何做想。
    事实上朝中也都在等着他发言,明明有何皇后,现在该称呼对方为何太后了,明明有何太后在,可偏偏在众人眼中,陆离倒是比对方更像是刘宏的遗孀。
    对方是伦上的遗孀,陆离则是政治上的。
    陆离在众人的注视中出列:“陛下,臣以为不可。”
    “先帝自登基以来虽称不上尽善尽美,可‘灵’之一字,到底太过。”
    大家听了这话,只觉得陆离这春秋笔法也太过春秋了一些,先帝的行径那叫做称不上尽善尽美吗,那分明就是荒唐事做尽。
    别看大家恨宦官恨得不得了,可实际上到底是谁给了宦官这些让人恨的权力,大家心里也都是明白的。
    先帝活着的时候大家拿他没办法,但人一死,攻守那可就易形了。
    也正是因为臣子们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皇帝的身后名,所以不少皇帝年才会在老后,在对待臣子时表现出一些看起来心软的放纵。
    当然了,你要是有个有本事的好儿子,可能还稍差一点,但刘辩显然距离能为死去的先帝钦定身后名差的远。
    可能陆离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个说法无法服众,再被反驳后,索性便拿大汉的万能用字“孝”来说事:“我大汉素来以孝治国,朝中众臣如今竟然对子骂父,何其无礼,尔等眼中可还有陛下,可还有君父!”
    这一个地图炮开的,可当真是颇有先帝的风格。
    被cue到的刘辩选择看向舅舅,而他舅舅则是看向袁绍,袁绍看……袁绍不看别人了,袁绍直接自己开口道:“陆侍中此言差矣,先帝向来质朴天然、不屑矫饰,礼待众臣,虚心纳谏,如今朝中众卿与陛下皆是遵循先帝之愿,何来无礼、不孝之说。”
    陆离冷笑,只觉得这袁绍比自己更能胡说:“袁校尉倒是能言善辩,只是不知朝中众臣出于何想,竟给质朴天然、不屑矫饰,礼待众臣,虚心纳谏的先帝,定谥号为‘灵’。”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