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1《清朝通志》卷50,王云五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 ,第7043页。
    2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卷52,钦定四库全书本,第10页a。谨按,此处与《清朝通志》所记不同。
    3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卷2,《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794册 ,第39页。
    之前,其潜邸之格格刘佳氏和侯佳氏分别被诏封为妃和嫔,内阁即恭拟封号,呈递奏本如下:
    恭拟封号字样
    恭拟封妃刘佳氏字样
    諴肃翊
    恭拟封嫔侯佳氏字样
    莹巽茂1
    仁宗在其中钦定了“諴妃”和“莹嫔”字样,即是后来的和裕皇贵妃和华妃。在拟定封号的过程中,还会特别注意规避之前列帝后宫主位所用之封号。如《礼部为片覆撰拟妃嫔封号由》折内即称:“本年十二月十八日奉上谕:如贵人着晋封为如嫔,所有应行事宜,着各该衙门查照定例预备。钦此。本衙门例应模拟字样立等具奏,恐与列祖列宗之妃嫔封号清文相同相应,片行贵司将从前妃嫔封号清汉字样作速详细查明,逐一开列清单。”2但是,从清中后期的实际情况来看,清代后宫主位封号重复偶有发生。
    另外,妃、嫔之尊号为“封号”而并非“称号”。一来是因其拥有正式的册封仪式;二来是因“封号”之满文必须意译,而“称号”之满文则须音译。以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当朝后宫妃、嫔之封号,无论满文汉文,均由内阁拟出开列,呈与皇帝钦定。如嘉庆十年(1805年),如贵人晋封为如嫔,内阁即拟出“如”的四种满文译法,分别为“dahashin”(遵从、顺从)、“dahasu”(和顺、贞顺)、“acabungga”(相合、相宜)和“sulfangga”(从容、安稳),仁宗嘉庆帝用朱笔圈定“dahashn”。3
    皇帝崩逝后,其妃、嫔成为太妃、太嫔。除乾隆初年曾经对个别太妃予
    ——————————
    1《为恭拟封号字样》,年代不详,登录号:153950-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2《礼部为片覆撰拟妃嫔封号由》,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登录号:159083-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3《为如贵人晋封如嫔朱笔圈出封号清文字样事》,嘉庆十年正月初六日,档案号:05-13-002-000090-0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以徽号之外,之后历朝大多不给予太妃、太嫔徽号,而只延续之前之封号进行称呼。根据乾隆朝所定制度,妃、嫔薨逝之后例不予谥,仍以其生前封号称呼。
    值得注意的是,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妃、嫔之封号并不如清中后期一样严格采用满汉双壁的形式拟进,封号为汉文而满文仅为音译之情况并不罕见。以康熙朝为例,其后宫主位内,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在康熙九年薨逝,追封为慧妃,满文作“sure fei”,为意译。而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所封惠妃乌喇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荣妃马佳氏等,“俱无清文相应”1,均为音译。可知在封谥翻译方面,清初的实际运作还比较混乱。
    五、贵人、常在、答应的称号
    清代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并无册封典礼,其名号之满文亦不进行意译,只能算作“称号”。一般而言,她们的称号并非由内阁所拟,其内容主要与其原本的姓氏、闺名或者皇帝所赐嘉名相关。
    在《奏恭进所译妃嫔封谥片》一折中,这种“封号”与“称号”之差异表现十分明显,其内称:
    查得,依例,贵人、常在等获封名号,皆不译清语(满语)。得封妃、嫔后,方译为清语。现将晋贵人(jin guizin)封妃,将荣贵人(zung guizin)、思贵人(en guizin)、安常在(an cangdzai)皆封嫔,臣等将此四位名号恭译清语,另折缮写,呈进御览,待旨意降下,恭遵发布。
    (另折)
    imiyangga晋
    dengge荣
    fulchungga恩
    sulfangga安2
    ————————————
    1《奏呈圣祖仁皇帝惠妃等牌位清文》,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登录号:026362-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2《奏恭进所译妃嫔封谥片》,嘉庆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3-0200-3945-04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上述内容如表3-1所示。
    表3-1贵人、常在、答应的称号
    原称新称
    晋贵人jin guizin
    荣贵人zung guizin
    恩贵人cn guizin
    安常在an cangdzai晋妃imiyangga fei
    荣嫔dengge pin
    恩嫔fulehungga pin
    安嫔sulfangga pin
    可以明确看到,这些后宫主位一旦超越贵人位分,其称呼之满文即从音译变为意译。
    但是,这种情况在清末也有所变化。从咸丰朝中期开始,清廷对于八旗秀女出身,初封为贵人的后宫主位,亦常在其仅为贵人位分时便给予封号,加以意译。如穆宗同治帝的敦惠皇贵妃,在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定为瑨贵人入宫。其“瑨”字即是封号,满文意译为“saingge”1,而并非作为称号音译。
    清代贵人、常在、答应位分较低,其薨逝之后亦不予谥。
    第二节 清代后宫主位的仪制
    清代后宫主位的仪制,指的是由官方所制定的礼制,主要内容是册封典礼以及舆服等品级。
    一、册封典礼相关仪制
    清代后宫主位之中,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五个等级均有相应的册封典礼,这也造成她们大多有“诏封/晋”和“册封”之区别。
    按照流程,首先由皇帝下达上谕,封或晋某后宫主位为某位分。若需封号,则由内阁拟出满汉文之封号,呈与皇帝钦定后,称为“诏封/晋”为某主位。诏封/晋之后,相关后宫主位已经享受新一位分之待遇,礼部和内务府
    ——————————
    1《为主事罗霖之女西林觉罗氏著封为瑨贵人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档案号:05-13-002-000818-00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则准备相关典礼、物品,再由钦天监选择吉日进行册封典礼,称为“册封”。诏封/晋和册封之间的间隔可以有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以孝钦显皇后为例,其在咸丰二年(1852年)以贵人位分入宫,称“兰贵人”;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晋为“懿嫔”,册封则是在当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代也有一些后宫主位在诏封/晋之后并没有等到“册封”,便因故再次升位或者降位。前者如孝贞显皇后,其在咸丰二年以嫔之位分入宫,称“贞嫔”;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诏晋为“贞贵妃”;六月初八日,诏立为皇后。其“贞嫔”与“贞贵妃”两级均只有“诏封/晋”而无“册封”。后者如宣宗的睦嫔赫舍里氏,原称“睦贵人”,在道光十年(1830年)十二月,诏晋为“睦嫔”;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其册封所用金册已经造好,预备镌字,1却在八月初二日因故降为睦贵人,2最终未能册封嫔位。
    至于册封典礼的具体操作,清代官书如《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记载十分详细,此处仅录皇贵妃册封典礼为例:
    册封皇贵妃之礼。命下,礼部派吉以闻,所司制册、宝送内阁镌字。届期,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一人充册封使,侍郎、内阁学士一人充副使。先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俱如常仪。至日质明,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册宝案于太和殿内,銮仪卫官设采亭于内阁门外。内阁、礼部官奉节、册、宝出陈亭内,銮仪校舁行,导以缴仗。礼部官前引至太和殿阶下,奉册、宝随节以升,设于殿内各案。大学士一人,朝服,立节案之东。正、副使朝服,立丹墀之东,均西面。钦天监官报时。正使由东阶升,副使从,至丹陛左北面跪。大学士诣案奉节,由殿中门出授正使。正使受节,偕副使兴。所司举册、宝案从降中阶,仍设亭内,导引如初。是日,内銮仪卫豫设皇贵妃仅仗于本宫门外,内监设节案、香案于宫内正中,设册、宝案东西各一。封使既受命,由协和门至景运门外,正使西面,投节内监。内监奉节,内銮仪校异册、宝亭至宫门,奉册、
    ——————————
    1《为奉旨道光十二年开印后再行择选睦嫔金册镌宇吉期事致造办处等》,道光十一年六月,档案号:05-08-030-000254-007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为奉旨睦嫔降为睦贵人事致造办处》,道光十一年八月二十日,档案号:05-08-030-000256-007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宝随节诣皇贵妃宫。皇贵妃礼服出迎于宫门内道右。随行内监奉节、册、宝陈于各案,退。皇贵妃就拜位北面跪。女官宣读册文、宝文。皇贵妃恭受册、宝,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毕,送节于宫门内道右,均如皇后受册之仪。内监持节至景运门,授正使。正使持节,副使从,诣后左门复命,还节。有司各退。翌日,皇贵妃诣皇太后宫,行六肃三跪三拜礼,乃诣皇帝前行礼,皇后前行礼,并如仪。1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位分的等级差别,在其册封礼仪细节以及所用册、宝的形制上有所体现,谨以列表的形式整理如下:
    册封礼仪:2皇太后、皇后的册封典礼与皇贵妃、贵妃、妃、嫔的册封典礼差距甚大,前者为国家级的正式典礼,后者仅为内廷典礼,表3-2只举其共有细节:
    表3-2清朝后宫各主位册封礼仪串
    位分册宝印祗告
    皇太后有有称“金宝”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社稷
    皇后有有称“金宝”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
    皇贵妃有有称“金宝”太庙后殿、奉先殿
    贵妃有有称“金宝”太庙后殿、奉先殿
    妃有有称“金印”太庙后殿、奉先殿
    嫔有无无
    册、宝:3
    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初六日,高宗乾隆帝下达上谕:“礼部所进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及晋封贵妃仪注内称:公主、王妃、命妇俱诣皇贵妃、贵妃宫行礼。等语。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至乾隆十年今
    ————————
    1《国朝宫史》卷5,上册,第79、80页。
    2表格中信息整理自《国朝宫史》卷5,上册,第72—81页。
    3表格中信息整理自《国朝宫史》卷24、卷25,上册,第193—199页。
    表3-3清朝后宫各主位册封礼仪所用册、宝
    位分金册册椟、架袱、垫宝印形制宝印椟
    皇太后十页高七寸一分,广三寸二分每页金重十有八两,联以枢钮,面级升降龙文
    内椟
    高九寸,长一尺,广六寸五分
    外椟
    高尺有三寸,长尺有三寸五分,广一尺
    架
    高二尺一寸,方一尺八寸,均楠木,朱髤,金饰,绘龙凤文 黄缎方四寸四分平台
    交龙钮
    厚一寸二分
    宝盈
    方八寸,高七寸八分
    宝色池
    方四寸八分,高二寸,均以金制盝
    重百有七两,池重六十两
    外椟
    绘龙凤文
    皇后十页
    高七寸一分,广三寸二分
    每页金重十有八两,联以枢钮,面级升降龙文
    内椟
    高九寸,长一尺,广六寸五分
    外椟高尺有三寸,长尺有三寸五分,广一尺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