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

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 第91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第96章
    自陆安那一次当众不给某些人脸面后, 她的讲学清净许多,再没有人想要去试图干涉什么了。
    房州再一次下雪了。
    逼人的寒气令得许多人穿上了更厚实的过冬衣服。
    陆安也一样。她看着大雪纷下,却是想起来自己刚穿越过来的那段时间, 天寒地冻,衣衫单薄,她还要缩着身体铐着枷锁,在雪地中艰难跋涉, 手背因此生了冻疮。
    那是她第一次亲身了解到, 原来冻疮裂开后会让双手鲜血淋漓,溃烂后,会流出黄色液体。
    一场……很独特的体验。
    而仅仅一年不到,她再次看见大雪时, 已经可以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烤着充足的炭火了。
    陆安笑了笑, 起身拿起墙上的斗笠, 推开门步入风雪中。
    任何关系都需要维护, 雪虽大, 可不能忘了去房州通判、房州知州以及赵提学这些人家中拜访。
    ——尽管赵提学已辞官不再是赵提学了,但他在朝中可有不少人脉。
    陆安到了赵松年家中,向门房递上拜帖。
    帖子上别无他物, 唯有金粉临字, 绘了一首小诗: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风雪夜接到这样一张拜帖, 如何不浪漫?
    赵松年爱死了这张拜帖, 也爱死了送拜帖的人,还没来得及看落款, 他便立刻起身,出门迎接。看到陆安的一刹那,赵松年竟然毫不意外:“先生!”
    他笑着说:“我就知,唯有先生会有如此雅兴——先生有诗,我有亭台与好酒,岂不妙哉!”
    确实妙哉。
    陆安在风雪中对着赵松年露出微笑。
    赵松年一阵恍惚。
    ——许多年以后,他仍记得这一幕:掀起的风吹起斗笠下的发丝,郎君微微抬起笠沿,浅浅一笑,空气中好似浮动着松木清香。
    他们相携而入亭中,雪地上留下两排脚印,又很快被雪花掩埋。亭中火炉烫酒,二人相对而坐,谈天说地,谈一切风花雪月,不谈国事。
    酒水入碗,琅琅音色,溅起水花少许。月光觅着水花斜斜而入,好似在桌上留下一道白霜,模糊映出二人倒影。
    交杯换盏,直到风月事尽,赵松年差人去书房中取出自己早已整理好的,却还来不及交给陆安的文稿。
    “这是近二十年来,科举省试前三、殿试前三的文章,先生的学问水平自然不需要与旁人一样,参考其中文风文意,但可以看一看这些年考官的偏向——我猜今年也当是万变不离其宗。”
    陆安拱手道谢,收下了这沓文稿。
    随后,二人就开始顺势聊起了官场,也不聊别的,就聊大薪的官制,避免陆安进官场之后,两眼一摸瞎。
    ——你说你要变法,连具体官制都没摸明白,谁能信你能把法变好?
    大薪的官制和大宋的官制一样,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头晕脑胀。
    比如,寄禄官和职事官,寄禄官代表品阶、禄秩,职事官才代表着官员的职务,也就是差遣。
    在大薪,你只认识一个官员的职名是不够的,你还得看他有什么差遣,那才是实权所在。
    那怎么看差遣呢?看官职前面的字。
    比如一个人的官职是“行某某官”,那就是官高职卑;而一个人的官职是“守某某官”,那就是官卑职高。
    但这还不够,这只是低一品高一品时的用词。
    如果官比职低二品,那用字就得是“试某某官”,譬如:大中大夫、试工部尚书,意思就是一个人官位在大中大夫(从四品)上,但他的工作职权是工部尚书(从二品)的工作职权。
    除此之外,还有“判、知、权、权发遣、领、摄、签书、兼、监、直、勾、管勾、提举、提点”这些前置字眼,每一个都有不同含义,不能乱用。
    而且,高官一个人会有好几个头衔,官越高,衔结得越长,这种时候也需要仔细分辨那些头衔是什么含义。
    比如三苏之一的苏辙,他的结衔是这样的:
    大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护军、栾城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实封八百户。
    从前到后,依次是:寄禄官、职事官、勋、爵、食邑、食实封。
    这还好,才六个,有的结衔至少十个,看得人实在头疼。
    赵松年自己也头疼,但他还是极详细地把这些事情掰碎说给陆安听。
    陆安听得也很认真,她虽是汉语言文学的,但对宋的官职了解不深,如今正好把这部分短板补上。
    等说完之后,赵松年感觉自己快撒手人寰了,酒水一饮,大叫三声:“烦烦烦!”
    又道:“不如谶纬!不如谶纬!”
    陆安笑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董仲舒之言,郎君竟信这个?”
    赵松年哈哈一笑,道:“自是信的。”
    他道:“汉宣帝年间,有人观天象,言汉家天下二百一十年时便会迎来终结。汉初至哀帝元年,正二百一十年,天命啊,实在玄妙。”
    又道:“还有那‘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的谶言,井水属阴,灶烟属阳,玉堂和金门又是帝王之所,那井水溢出,去了玉堂,岂非是窃取皇权?后来王莽果真篡汉了。他又是当朝太皇太后的侄子,为外戚,正属阴。”
    “还有汉哀帝年间,有一谶言: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王莽篡汉后,就是光武中兴,岂不是正应这‘再受命’之言?”
    赵松年说得兴致勃勃,陆安便也听得饶有兴味。区别在于,前者是真信,后者权当故事在听。
    正在此时,亭外传来清笑声,赵松年面色如常,只看过去,问:“谁来了?”
    亭外便是一声回应:“赵郎约我下棋,久久不见,我来寻你,你却在这儿与人大谈谶言,倒还问我是谁?”
    有人走近,便见是那知州张晱,正扬眉瞧着他们。
    赵松年这才想起来自己有约的事,全怪他一看那首小诗就昏了神。这要是夏日,手边有扇,他都要执扇遮脸了。但此刻只能捧起热酒,咳嗽一声:“州尊恕罪,不如来吃酒?”
    *
    房州知州落座落得毫不客气,先看陆安:“九郎对谶言感兴趣?”
    陆安“唔”了一声,委婉道:“听赵官人谈及,倒着实有趣。”
    意思就是:我其实没有感兴趣,只是恰好赵提学说到了,我听着有点有意思,就继续听下去了。
    房州知州放下心来。
    他对谶言不是很信,只觉得这些话是牵强附会,可九郎十七八岁,正是对世间万物好奇之事,万一道路一歪,跑去研究神学研究天象研究谶言了,那大薪文坛怎么办!大薪政坛又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官家一定会把没有阻止九郎的他扔油锅里涮一千遍一千遍的!
    便开玩笑般试图把话题岔开:“赵郎既然如此爱谶言,可有谶言送给九郎?”
    赵松年翻了个白眼:“你以为谶言是随便就能说出来的啊,得有契机。”
    房州知州笑道:“听闻晋穆侯二子,长子名仇,次子名成师。晋国便有大夫对此作出谶言:太子名仇,仇者,仇敌也;幼子名成师,与成就大事音同,二子之名含义与其地位相悖,只怕晋国日后当有祸乱。后来晋穆侯之弟趁兄薨而篡位,四年后,太子仇率领党徒夺回君位,当为复仇。而太子仇去世,其子继位后,便有大臣欲弑君而迎成师——既然如此,不如赵郎以九郎之名作一谶言如何?”
    正好,可以让九郎看看谶言这种东西有多不靠谱。
    不曾想,赵松年冷笑一声,脱口而出:“女安天下,若陆九思为女子,当安天下,这个谶言如何?张电光啊张电光,你不就是瞧不起谶纬之学,想让我说个荒谬话来证实谶言之错么?那我就如你所愿。”
    这回,轮到房州知州尴尬了。
    这这这……他好像把人惹毛了。
    好在,九郎人好,替他打圆场:“二位官人不是要下棋么,如今月色正好,不若就着月色手谈一局,也是雅事。”
    房州知州忙道:“我正带了棋了,这便去取!”
    转身就走,火烧屁股般离开这处是非之地。
    他走之后,尴尬的人成了赵松年。毕竟他刚把人家好好一个郎君说成女子……“先生,我方才……”
    “无事,我知郎君是口不择言了。”九郎十分大度,完全不介意这事,还说:“我的确对这谶纬之学有些兴趣,不知郎君还愿不愿意说?”
    说到这个,赵松年就不尴尬了,当即口若悬河地说出来,一直说到房州知州拿着棋盘回来才不舍地住嘴。
    “来!”赵松年恶狠狠对房州知州道:“你方才侮我之爱,我定要杀你个片甲不留!”
    房州知州把自己珍藏的乌木花梨白檀棋枰搬到亭中石桌上,再在对角四个座子上摆好棋子,这才坐在赵松年对面,笑道:“赵郎莫要小瞧某之棋艺,说不准是我将郎君杀得片甲不留呢?”
    而陆安坐在二人中间,认认真真看着这盘棋,她前些时候刚看了古围棋的知识,正好验证一番,毕竟万一真到需要破誓的时候,至少不能连古围棋都不会下,那就人设崩塌了。
    身为现代人,可是最知道塌房的可怕之处。
    第97章
    古围棋下法和现代不同, 现代是空枰开局,黑先白后,古围棋却要先落星位, 而后下棋人再执白先行。
    陆安比较庆幸自己穿越的是和宋相似的大薪,而不是宋朝以前。因为宋朝的棋盘至少已经发展到和现代相似,都是十九乘十九的规模,但宋朝以前, 唐制是十八道——也有十六道, 汉制是十七道——听闻还有十一道的……如果是这样,陆安保证自己绝对老老实实,不去碰围棋相关。
    现在还好,现在陆安看房州知州和赵提学下棋, 十之八九都能看懂,而且, 她发现……自己下棋能力在古代好像还不赖?
    何止还不赖。
    张晱和赵松年感觉自己快下不下去了。
    陆安确实没有说话, 观棋不语十分君子, 可问题是, 他们还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走,陆九思已然先一步把目光落在他们的下一步棋上了。
    这还怎么下嘛!
    “不行了不行了!”赵松年将棋子往盒子里一扔,似嗔还怨:“九思, 你这样我们根本没办法下棋。往后下棋时还是不找你来了。”
    今天晚上好像注定要把三个人轮流尴尬个遍, 陆安咳嗽一声, 道:“要不,我背过身去?”
    “这未免也太奇怪了。”房州知州哭笑不得。他道:“不若来聊些什么吧。九思, 你是打算直接去汴京, 还是先游学一些时日?”
    陆安回道:“我想先游学,见一见其他州府的风光。”
    房州知州诧道:“但如此你就无法留下来过年了, 你族中……”
    陆安告诉他:“家祖十分支持某出门行走。”
    房州知州点点头,便也不再多言。
    赵松年接过话题:“先生去游学一定要避开京东路和京东西路,那边……正在闹事。”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