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无敌城

我有一座无敌城 第66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不过,教的人用心,听的人同样也认真。
    徐行之在一旁静静看着,渐渐看出门道。
    那白衣青年,是个儒家修行者,且层次不低。
    听课的人,大多斗大的字别说一筐了,连半筐都不认识。
    但儒家的锦心绣口被白衣青年用到讲课上,对课堂里学生形成近乎灌顶的效果。
    于是课堂进度与效果,非常喜人。
    徐行之暗中旁观,若有所思。
    不知过了多久,这一堂课宣布结束,屋里的人三三两两离去。
    他们各回各家,还要忙各自的事情。
    但课上的一切,在慢慢改变他们的生活。
    屋内,还留了几个人。
    徐行之很早就注意到他们。
    那是几个读书人。
    不过,没能踏上儒家修行道路。
    而且,据徐行之观察,他们未来应该也没有踏上修行路的潜力。
    这几个书生,是昔日龙北郡灾荒时,他们生活也难以为继,于是跟灾民一起逃难,最终来到长安城。
    入城后,他们重操旧业,招生授课。
    张东云让沈和容开办长安书院后,这些人都被吸收进来。
    他们也听沈和容上课,然后再把这一切传授给其他人。
    城里并非只有长安书院,而是以书院为中心,向外围形成网络。
    加上乌云先生那边不断颁布政令,优待读书人,使得读书的氛围,在长安城越来越浓。
    等到那几个私塾先生离开后,徐行之慢慢踱步入内。
    “何先生,徐行之奉命而来。”
    化身白衣青年模样的沈和容点点头:
    “城南分院即将筹备完毕,你是第六境的修行者,正好过去主持。”
    能自成一家,当然是好,不过徐行之没有忙着高兴:“招生的入学式,不知可有标准?”
    “没有标准,男女老幼,皆可入学。”沈和容答道:“城中已有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入学。”
    真的都是面向老百姓……徐行之慢慢吐出一口气:“其实……要验证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潜力,如今已经有很多办法。”
    “有没有文华才气,不重要。”
    沈和容之势对方:“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
    “乌云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命令……”徐行之低声呢喃。
    沈和容看了他半晌,忽地一笑:“这是长安城主的命令。”
    徐行之一愣,半晌后向面前白衣青年行了一礼:
    “学生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分毫疏忽,谢何先生指点。”
    沈和容上下打量对方一眼,提笔蘸墨,在纸张上书写。
    写完后,她递给徐行之:“这个字送给你。”
    徐行之接过一看,顿时再次楞在当场。
    纸张上的内容是:
    “字”
    沈和容当真半点不含糊,说送他一个“字”,便当真是一个“字”。
    徐行之初时有些啼笑皆非。
    但他再仔细看纸张上的墨迹,目光便渐渐呆滞,精神深深沉浸其中。
    沈和容放下笔,坐在桌后,自顾自看书。
    外面天光,渐渐擦黑入夜。
    屋内亮起灯火,徐行之才猛地惊醒。
    “先生,这字……”他眼睛仍有些离不开那张纸。
    沈和容视线同样没有离开正在看的书:
    “文字,文化、文章、文明之根本,近些年书读得越多,反而越发感觉,一个个文字本身,奥秘无穷,曼妙无方。”
    “谢先生。”
    徐行之有些失魂落魄的道谢离开。
    他眼睛仍盯在纸张上,走路跌跌撞撞,以至于出门时,头上方巾都碰歪了。
    本来不甚在意的沈和容,眉头顿时微微一皱,视线不自觉瞟向对方背影。
    她下意识就想替对方将帽子戴正。
    但突然意识到什么,最终没有站起身,只是身体有些不自在的微微一动。
    她想开口提醒对方,但最终还是闭嘴不言,憋回肚中,只叹息一声。
    “难为你,忍得如此辛苦。”
    张东云的身形,毫无征兆坐在沈和容对面椅中。
    第69章 文抄公的怨念
    “以前的习惯,能忍住,还是尽量忍的好。”
    对张东云的突然现身,沈和容不觉意外:
    “这人虽不知小妹当年习惯,但如果经他口传出去,便有可能落入当年故人耳中,暴露小妹现在的底细。
    敌明我暗,事半功倍,敌暗我明,事倍功半。”
    说话同时,她身形从白衣青年,变回原本的女童模样。
    张东云言道:“出言使人正衣冠,很平常的事情。”
    不会被发现,某人有强迫症的习惯……
    “与小妹先前给他的印象不符。”沈和容摇头:“一点一滴的小事,尤其不容轻忽。”
    张东云失笑。
    “你觉得此人是可造之材?”他转而问道。
    沈和容微微一笑:“只是埋下一颗种子,至于最后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小妹不会强求。”
    张东云微微颔首:“不过,当世儒家都醉心于文章诗词,你转回对文字的深入揣摩,倒不失为一条妙道。”
    沈和容微微一笑:
    “小妹当年钻研经义文章诗词,偶有陷入瓶颈之感。
    小妹思及最初道路或许太顺,积淀不够,因而转头重新从最基础钻研。
    受道家符篆启发,最终揣摩出一条新路子,偶然得之,叫大哥见笑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东云言道:“你说自己根基不牢,我却说你正是积累深厚,才能别出心裁。”
    “大哥过奖了。”面前女童闻言,眼睛微微一亮。
    “大哥你刚才一句诗,倒是阐明了小妹当时心境,颇见妙处。”
    她望着张东云:“大哥从前可真是深藏不露,你若是修我儒家法门,成就未必低于武道啊。”
    张东云摇头:“不可能。”
    沈和容有些意外:“大哥何必过谦?”
    “诗并非我所作。”张东云神色坦然:“所以也只得这么一句,无前无后。”
    事实是,他记不得句子前后部分了,只能勉强记得原作是一首七律。
    前世能被他记住的诗句,基本都是传颂极广的绝世佳句。
    但他也就是记住最有名的那么几句,能完整背下来的诗词非常有限,屈指可数。
    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倒是有修行蓄养文化之气的儒家法门。
    但不适合他这个文抄公。
    因为他只会背几首前世名篇,让他自己做一首同水平的作品,断然没那个本事。
    诗词文字的美感,存在共通之处。
    前世蓝星上流传的佳作,到了这个世界仍然是名篇。
    如果一个有真才华的人,自己作出什么水调歌头、行路难等名篇,文化才气泉涌,那在儒家修行上必然高歌猛进。
    此世修行法门,有两家较为特殊。
    一个是佛家,讲顿悟。
    一个是儒家,讲积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家修行法门,最拼天赋。
    儒家文华才气冲霄,厚积薄发,便可能出现朝闻道,夕悟道的旷世之才。
    张东云面前,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
    沈和容昔日,童年时刚开始接触书本,并不通晓任何儒家修行法门,只是认真读书,养气存神明理。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