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身体后,太子他多子多福

第181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石静娴听着康熙的话,有些不自然的抽了抽嘴角。
    之前这朱三太子都能隐身五十多年,你现在还蹦出来干嘛?
    谁给的朱三太子底气,让他觉得康熙真的会容忍前朝皇室后裔存活在世?
    还没等康熙去找人,第二天便有人回禀。
    自称是前朝皇室后裔的朱三太子,王士元。
    正带着当地有名的绅士名门,还有文人子弟浩浩荡荡的朝着江宁府的官衙赶来。
    堪比大型游街的现场,立刻吸引了过路的百姓。
    队伍越来越庞大,甚至空了半个江宁府。
    普通百姓都想去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日后和邻居闲聊,好歹也算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
    而那些文人雅士众多学子。
    则是想去见证,皇帝说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如刚入关说的那样,延续明朝统治,善待明朝遗孤!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亲迎朱三太子
    这浩荡的队伍,自然也引起了江宁府官兵的注意,第一时间康熙就收到了消息。
    石静娴正坐在屋子里,和胤礽陪孩子,顺便听胤礽抽查胤禑弘皙的功课。
    看着两人对胤礽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的模样,就知道是玩野了。
    将夫子教的,又都还给夫子了。
    就在这时,何柱匆忙进来禀报了此事。
    “队伍还有一炷香的时间就要到这里了。”
    石静娴和胤礽对视一眼,让人将孩子带下去后,石静娴才开口。
    “带这么多人,无非就是想逼皇阿玛兑现承诺而已。看来他也不是全然不怕死。”
    “不单单是这样。这还是一种威胁。”
    胤礽看着石静娴说道:“带着文人学子来,就等于是带着未来朝堂上的南方官员们来!”
    “若是皇阿玛不履行承诺,就会将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不说,更会适得其反。”
    毕竟是你金口玉言说的,又要满汉一家,又要善待遗孤。
    石静娴点头:“这次皇阿玛恐怕就是不甘心,也没有办法,必须要在一众学子前兑现诺言。”
    说曹操,曹操到,何柱传消息,皇上召见。
    刚进门,石静娴就发现康熙的脸色真的是黑的可以。
    康熙心中不由得暗怪额华等人行动太慢,若是在第一时间发现王士元,是不是直接斩杀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
    “走吧!随朕出去见见这位明朝的后裔!”
    康熙说着站起身。
    石静娴皱眉:“皇阿玛,是否真的是明朝皇室遗孤还做不得准,不如让儿臣代您出去见见?”
    “不用!朕要亲自会会他!”
    石静娴右眼皮一阵狂跳,心里有些隐隐的心里有些不祥的预感。
    她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劝阻不下来康熙,她转头看向其他人,都是一脸的忧色。
    几位亲王脸色同样不太好,也不知道是真的忧心,还是……
    几人跟着康熙,出了官衙,便看见乌泱泱的一群人,正往这边来。
    石静娴瞧着康熙脸色越发阴沉了,便再次劝说道:“皇阿玛,还是让儿子在这里等着吧。”
    “若儿子核实,真是明朝后裔,您再出来也不迟。”
    石静娴生怕一会儿康熙绷不住情绪,直接当着这些学子文人面,将王士元弄死了!
    到时候功亏一篑,康熙又要不高兴。
    “不必,朕为表诚意,怎能不亲迎!”
    说话间,一群人便已经来到了官衙的门前。
    打头的,是一名头发已经完全花白的老翁,身旁还跟着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人。
    不知道是这位朱三太子的儿子,还是仆从。
    石静娴观察着老翁,想必这人就是王士元了吧?
    “草民王士元,本命朱慈炯 携侄儿与众位学子见过圣上!”王士元在外游荡这么多年,早就磨没了身上皇家的自傲。
    石静娴也看着这历史性的一幕,前朝皇子叩拜当朝皇帝。
    仿佛是在完成两个朝代的交接。
    石静娴看着跪在地上的老人,六十多岁的年纪,垂垂老矣,心里涌出一股悲凉。
    都已经隐姓埋名五十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要以朱三太子的身份出来?
    何苦这么想不开呢?还将他侄子带过来,真就是一网打尽了!
    石静娴也不知道王士元胆子到底是大还是小。
    说他胆子大吧,最近好几年有借着他名头生事的起义军,他都不敢加入。
    甚至躲躲藏藏五十多年,好不容易决定认下这个身份,却连离府衙稍微近一点都不敢。
    生怕康熙派人将他强行带进府衙,将门关上,将他和那些文人学子隔绝开。
    更别提主动进门了!
    但要说他胆子小吧,他还敢纠集江宁府众多文人学子来为他壮胆,见证或者说是要挟康熙兑现他的诺言。
    身后的众多学子,和王士元共同叩拜康熙和石静娴等人,等行完了礼,大家便注视着康熙和石静娴等人。
    等他们开口发话,是履行承诺,还是诓骗他们。
    石静娴目光扫视了在场的文人学子一眼,发现人群中,甚至有人自诩正义,那刚正不阿的表情差点将她看笑。
    他们是觉得法不责众?
    还是说康熙真就那么大度,就算他们集体来威胁见证康熙,非要让康熙给王士元一个爵位,他们就是正义的一方了?
    要是让康熙记住他们几个了,恐怕就以康熙小心眼的性格,就算将来他们能走到殿试,恐怕名次也不会太好。
    毕竟哪个君主,能喜欢这样的臣子?
    哪个君主,能允许臣子曾经胁迫过他,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
    “平身吧。”康熙的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但笑意不达眼底,看得出来,今天这一幕,康熙心里也十分的气恼。
    王士元和他的侄子长跪不起,对着康熙表忠心。
    “前朝覆灭,草民本想龟缩一隅安度余生,但承蒙皇上厚爱,多年来苦寻草民……”
    要不怎么说权势迷人眼,富贵乱人心。
    康熙前几年也一直在找明朝皇室后裔,你怎么不出现,现在康熙说加官进爵,王士元就出现了。
    一阵慷慨激昂的表忠心过后,其余学子一个个被王士元的话,也煽动了情绪。
    想着当今圣上即位后的所作所为,一时间也叹息了一声,皇帝不管怎么样,还是在乎他们这些南方的学子们的!
    “好好好!”康熙大笑:“朕终于找到了明皇的遗孤!”
    “不过,你也知道,自从朕登基以来,便命人寻访民间,也不得你的踪迹,反倒是那些冒充你的人一茬接着一茬。”
    康熙叹了口气,其余人也想到这么多年来,不断的有打着朱三太子名号的人出现,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
    “朕如今要让你当着众多学士的面前自述下之前的经历,或者你可有什么证据,能表明你的身份的?”康熙问道,并不相信王士元的什么想偏居一隅的假话。
    什么看到了他的诚心,合着之前两次南巡,你都没看见我的诚心?
    第二百四十五章 确定身份
    其余学子听了康熙的话,也纷纷点头应和,他们自诩公正,实则被人当成了挡箭牌都不自知。
    王士元闻言便当着众人的面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草民十二岁被封为定王,十三岁城破,李自成攻入京师,同前朝太子皇兄朱慈烺一同被俘,皇兄被封为宋王,而草民封为定安公…。”
    当年,京师城破,崇祯皇帝将他们兄弟三人托付给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送到成国公朱纯臣那里。
    崇祯帝送走皇子,还是希望能给自己留个后,日后若有机会也能让三位皇子东山再起。
    甚至还教导他们,日后便是平民百姓,要在乱世中,隐匿自己的行踪,隐姓埋名。
    见到老者便称呼老翁,见到年少的,叫伯伯,叫叔叔。
    当然最后一句,王士元没有说,若是万一将来能报父母之仇,也不算是白费了崇祯帝的殷殷告诫。
    可是在不久之后,太监王之心死了。
    其余人两人害怕三位皇子带累他们,便将他们兄弟三人,都交给了李自成。
    “后李自成逃窜,便将草民与弟弟丢下,只带着前朝太子,草民的兄长朱慈烺一路奔逃,没过多久,草民的弟弟也下落不明,草民这一路只能沿途乞讨……”
    一路上乞讨,要饭,翻垃圾堆。
    后来晕倒在寺庙门前,被救后,直接便出家做了僧人,化名张潜斋。
    “可谁知,当时的主持一念僧人,居然借由草民的名头行造反之事,草民不得不再次流浪,侥幸遇到了前朝官员,草民的岳父大人…”
    “回皇上,草民有当初李自成入关后,册封草民为定安公的圣旨。”
    王士元说完,跪在他身边的那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便双手捧起圣旨。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