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身体后,太子他多子多福

第346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二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发展经济。
    开设初学堂,为日后义务教育奠定基础。
    造出第一艘战舰,并亲自题名:定远号。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
    终年67岁。庙号圣祖,累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第479章 番外:郭锦书1(左御史家的小孙女)
    郭锦书是左御史郭琇的孙女,也是唯一的孙女。
    她自小便是在祖父的书房中长大,听着祖父给她启蒙,讲书。
    她也一直是祖父的骄傲,不管是诗会,亦或者花会,灯会。
    她总是大放异彩,诗词歌赋样样不落,算账管家女红也样样出彩。
    就连相貌,都是京城小姐格格们中数一数二的。
    她不止一次听阿娘感叹,若是祖父不是御史,没有得罪过那么多的人就好了。
    日后提亲的人必定能踏破郭家的门槛,她必定能嫁给高门大户做宗妇。
    是了,祖父是左御史,每次上朝弹劾官员们的时候,她们家都要准备好女眷随时上吊,男丁随时被斩首的心理准备。
    毕竟上吊也好过被贬入贱籍,日后一辈子翻不了身的好。
    祖父早年弹劾一个朝廷权臣,那段时间家中每个人眉头紧皱,也没小伙伴再邀约她。
    他们家每个人脑袋都挂在裤腰上。
    后来,她才知道,那位权臣,是明珠。
    郭锦书不知道朝堂的事,只知道那时候她们家的气氛着实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以至于出去游玩,娘亲都担忧她突然被哪个做祖父的政敌下了黑手。
    所以她才带着面纱出去,身边的婢女们也从小就被教育,若是有了危险,她们的责任,就是顶替郭锦书。
    所以婢女们在外穿着打扮都和她极其相似,只有进了别人的府,婢女才将面纱摘掉。
    再后来听说这个大官儿倒台,家里可算是缓过来一些气了。
    那段时间,郭锦书的邀约都变得多了些,大家闺秀们隐隐对她都尊重无比。
    她敏锐的察觉到哪怕一些以前有些小摩擦的姐妹,在这之后,也避让她的锋芒。
    即便她们背地里都说祖父是块臭石头,以卵击石得不偿失。
    不如远着些,敬着些。
    祖父说过,这是文人的傲骨。
    她并不觉得难堪,反而以祖父为荣。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她就感觉那些闺阁小姐们对她的态度又变了。
    开始同情的看着她,甚至于之前和自家有默契,未来会成她嫂嫂的人选,也开始疏远她。
    她敏锐的发现了这些,但却对发生什么事一无所知。
    后来没过两日,锦书听到了娘亲在正房咒骂太子。
    锦书才知道原来因为朝堂的事。
    因为端敬公主的事,她祖父不想让端敬公主回来,不想让大清和喀喇沁开战,不想开办女子学堂。
    所以被太子针对,太子甚至在朝堂上说出了让兄长或小叔娶一个蒙古郡主回来的话。
    “那样野蛮彪悍的女子!我不同意她们做我的儿媳妇!”
    听着正院呜咽的声音,郭锦书明白了,原来是祖父谏言,引火烧身了。
    这一切就说得通了,原来她们是觉得她未来的嫂子是个蒙古女子,还身份尊贵,所以看着她很是同情。
    想到这锦书走到前院的小门,让人去通禀祖父。
    等她到了书房。郭锦书抬头正视她的祖父。
    字正腔圆的表态:“祖父。若是朝廷需要,孙女愿代兄长和亲,孙女身为大清子民义不容辞!”
    郭琇本就发愁,马上选秀了,要是太子和皇上真的动了心思,真让他的小儿子和孙子娶蒙古郡主怎么办?
    孙女也即将选秀,到了岁数,若是太子和他玩脏的,将孙女送出去和亲怎么办啊?
    结果自己还没想到办法,就听到了孙女的话。
    郭琇听着郭锦书的话,眼前一黑,脑仁生疼。
    看着孙女英勇就义的表情,一时间气的手直发抖。
    他在这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尽力保全他们。
    结果孙女跳出来说要去和亲。
    他也不知道是气孙女过分天真迂腐,还是气自己,将孙女养成如今这般模样。
    “你胡说什么!祖父不会让你出去和亲的…”
    郭琇的话还没说完,就听郭锦书义正严辞的说道。
    “祖父以前同孙女说过一句话,覆巢之下无完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女虽不是君子,能为朝廷献出一份力却也深感荣耀。”
    “更何况与其让兄长去和亲,不如让孙女去,去哪里都是一样的嫁人,孙女还不如为朝廷效力。”
    郭琇:不,你不想。
    “你先回去吧,不要想这么多。”
    “祖父…”
    “你是要气死我吗!回去,回去绣花去…”
    郭琇心烦的挥了挥手,让孙女赶紧出去,再不出去他要被气的心梗了。
    锦书离开后,自然是不知道她的祖父正在书房中懊恼的直敲桌子,悔恨自己将孙女养成了这样的性子。
    可锦书确是实打实的准备代兄长去和亲,为朝廷分忧解难。
    以至于再上朝,太子和皇帝提出女子学院的时候,左御史郭琇闭口不言。
    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孙子儿子娶蒙古郡主,更没法听孙女的,将孙女送走去和亲。
    所以当女子学堂再次被提及,周遭的同僚再次用眼神看向他时,他对女子学堂的事闭口不言,不发表任何看法。
    有能耐他们别看他,自己上去说,皇帝愿意办女子学堂就办,他是不会让他的孙女去宫里的漱芳斋去读书的。
    郭锦书原本做好了和亲的准备,却没想到祖父放弃了劝谏。
    没过多久宫中传出消息,女子学堂开办了。
    郭锦书自然是清楚女子学堂的事的,她本都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第二天去宫里的漱芳斋去学习她从未学过的东西。
    听说那里教骑射啊…
    这憧憬刚刚持续没多久,就听她娘亲说,她不会去学院的。
    郭锦书听着娘亲和父亲,一直在说漱芳斋是误人子弟,堂堂大家闺秀,不去学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宗妇,反而去学习劳什子的骑射。
    谁家的福晋需要骑射。
    只有去和亲的人才去学这个。
    郭锦书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有一丝遗憾,也有一些委屈。
    但更多的,还是这么多年来,父母和祖父给自己灌输的理念。
    女子应恪守本分,学习日后管家女工之事情。
    就连琴棋书画,也只略通,日后能够和夫君红袖添香,当做闺房之乐便好,学了太多,看了太多的书,便会移了性情。
    就连她仿佛也对此深以为然。
    第480章 番外:郭锦书2
    即便有很多小姐妹都被家人安排进女子书院里,但还是更多的人都是同她一样。
    对漱芳斋不屑一顾,对女子学院敬谢不敏。
    她们只要在后宅帮助夫君打理好内宅,做夫君的贤内助就好。
    其他的,非女子本分。
    可事实很快就打了她的脸。
    皇上退位,太子登基。
    自从这个消息传来,家里的气氛再次低迷起来。
    祖父整日里长吁短叹的,就连娘亲和父亲也终日不得欢颜。
    与祖父一向不对付的太子继位了,祖父日后官途未卜,日后他们郭家,恐怕会衰败下来。
    这是所有人的认知,也是他们郭家的认知。
    见风使舵的人很多,落井下石的也不少。
    她预定的衣裙料子,被人抢了去。
    她的邀约,再也没有了。
    好像他们郭家被整个京城都排挤在外。
    甚至于皇后在选秀前夕开办赏花宴,他们家收到帖子的时候,额娘开心的不得了。
    可随即,她娘亲脸色渐渐难看,愁眉不展,仿佛进宫不是参加赏花宴,而是参加鸿门宴。
    这次进宫之前,她娘亲和她都找不到一个愿意同行的人。
    也难怪,听说皇帝是和皇后娘娘一起参加的登基大典,
    而这件事,反对的最厉害,蹦跶的最欢的,好巧不巧,又是她祖父。
    郭锦书常常想,是不是最近郭家走霉运。
    怎么每次祖父看不惯谁,谁都会官运亨通,站出来谏言什么事,这件事偏偏能落实下来呢?
    郭锦书深深的迷惑了。
    从进宫起,她娘就一直紧紧抓着她的手。
    生怕她进了宫便会遭遇什么不测。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