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综穿之一路向钱

第135页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得亏买了王家那个宅子还有那个楼,正好有地方放这些老家具了。
    装修进度挺快的,房子都是现房,做那些,说实话,有半个月都能收拾好。街边儿有好多举着硬纸板找零活儿的人,一天两块钱就抢着干,多雇上两个,干得更快。材料都是最基础的,建材公司就有卖。现在买卖街上,私营的买卖种类越来越多,买东西比早前方便不少了。
    楚然这边还有裁缝铺要看,装修就都是四嫂在忙的。
    裁缝铺这些天,攒下好多活儿了。雇了两个手巧会用缝纫机的女工,但她们不能独立完成一件成衣。得楚然先给剪出来布,她们只负责最后一道程度,给缝起来。
    还得收拾买卖街的铺子。
    那铺子还好,不用重新装修。但是太大,服装店用不完的。楚然打算分成两部分,自己用两间的铺面就够了。买卖街上整条街的老店都是二层三层的,她这铺子是二层的。一楼卖成衣,二楼做裁缝铺,刚刚好。
    另外的五间,也不外租,师父打算卖家具。他做了几年的木匠,也认识不少同行,把人组织一下,他出图纸,把关,买块地,就能把家具厂开起来。
    他现在是三头跑,忙得很。零件厂的活儿得干,总厂还老找他,家里这边儿也得忙活,还得抽时间做新家的家具,精力差一点儿都忙不过来。
    没等房子装好呢,家里来了意外的客人。
    谁呢?
    肖大哥两口子。
    “听老支书说,你们有法子卖金子?”
    肖大嫂居然也知道求人不能空手,带了两只鸡来的,真是破天荒。
    楚然才不想帮她呢,又得不到什么好儿,“哪是我们有法子。现在有黄金公司收的,是正经的国家单位,很正规。”
    大嫂将信将疑,“就那么简单?”
    可不就是那么简单嘛。
    然后人家起身就走,那两只鸡又拿回去了。
    谁也没当回事儿。就这种人,你跟她一样儿的,都掉价儿。老大好歹进屋了还知道去他爹妈的屋里看看老人,聊几句,她是问都没问过一个字,走时大呼小叫的喊肖老大走,都没说跟公婆打个招呼。
    老人啥心情,楚然也不知道。反正她是不把他们当人看的,面儿上过得去,不让人挑出理来就行了。
    三天之后,老大又来了,自己来的。当时师父在上班,楚然在店里,四哥也上班呢,四嫂在新房子那边儿看着装修。就俩老人在家带孩子。楚然还是晚上回家才知道的。
    因为老太太哭得都不行不行的了,那不得问问嘛!
    一问才知道,老大两口子那天来,问过黄金公司的地址之后就过去打听了。然后昨天来卖金子,那些银元也带着了。人家不收银元,只能再带回去。老大趁着他媳妇儿不注意,偷出来七个,今天自己出来,把那银元卖给打首饰的小贩,人家一个给他二十块钱,总共卖了一百四十块钱。都给老两口送来了,说是他给爹妈当零花儿的。老太太一细问才知道,结婚十年了,他身上就没有过一分钱过。
    哪个当妈的,听着儿子过这样儿日子,能不心疼。
    老大一走,哭得什么似的,一边骂肖老爹怎么就给儿子找了这么个媳妇儿,一边儿又哭儿子命苦,晚生上几年,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儿,也不至于找她。
    说得楚然都挺难受的。
    老大结婚的时候也二十五了,确实是大龄光棍一个,那个年月,只有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儿,他又是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兄弟,有人愿意嫁就烧高香,真没给他机会挑捡的。就是老二老三,不也是靠着换婚才成上家的嘛,是老三以他入赘为条件,给他二哥换了个媳妇儿的。只能说,老大的运气确实很不好,遇上这么一号。
    师父也说,以前老两口被撵出去那些年,老太太干不了农活,都是老大帮着种的地,还老过去帮着打个水啥的。他和老四又不瞎不傻的,要不是因着那些,分家的时候,能同意平分吗?就是老二,当时不也是,只把那些值钱的让瞒下,金银都平分了吗?是看老大媳妇吗?还不是看老大。
    再一个,老大媳妇那人,连亲爹妈都不管不顾,她眼里谁都没有,只有她自己和她的三个孩子。分给她啥,她又不会给别人去,最后还是得给几个孩子。就是不分,老两口能看着孙子孙女受穷不?
    这就是一本烂账,没办法算得那么清楚的。
    第58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13
    二哥三哥两家的动作都不慢, 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的。
    赶在九月开学之前,家都搬过来了。
    让楚然非常无语的是,一家雇了一个拖拉机, 把家当都搬过来了。
    被褥啥的带过来那很正常, 能理解,可那农村用着方便的长条板凳也拿过来能干啥?还有那老式的大衣箱子,里面都能躺个人的, 当地农村几乎家家必备的,用着方便,可拿城里来, 多占地方啊。偏老人说啥也舍不得扔,本来都给做好的床不用, 把那个柜当床用,在上面放个床板,人家就那么睡。
    还有又是炕桌又是地桌的, 那炕桌是真的没处用去。还有碗柜,连个门都没有,就几块板钉了一下, 再挂个布帘子。也都带着。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为啥要把锄头,柳条筐啥的都带着呢?
    听那意思,吴家两老还一个劲儿的念叨着,秋收完把粮食都拉过来, 当口粮。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