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2当医生

回到2002当医生 第58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这么早?”麻醉师顿时不高兴了。
    关胸至少要大半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就促醒,10分钟后患者苏醒,结果胸腔没有缝完就开始躁动。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只能再给药。然后缝完了药劲儿还没过,大家坐在手术室里傻傻的等着。
    这是最不靠谱的一种做法。
    更何况现在周从文连个助手都没有,他竟然让自己现在就停药,为患者苏醒做准备?
    “小周,我知道这是你第一次单独主刀,还是这么大的手术。”
    说到这里,麻醉师有些恍惚。
    这么大的手术么?好像周从文上台之后等温盐水的时间都要比做手术的时间长。
    “你知道促醒要多久么?”
    “我看过药量,估计需要1213分钟。”周从文淡淡说道。
    “……”麻醉师怔了一下,“十几分钟,你确定你能缝完?”
    “关胸么?很快的。”周从文淡淡说道。
    “那好,要是耽误了下台你可别怨我。”
    “放心。”周从文抬头,给了麻醉师一个微笑。
    麻醉师留了个心眼,他虽然说的是气话,但总不能任由周从文这么折腾不是。
    观察术区,他见周从文手里的针线上下飞舞,猛然怔住。
    这也太快了吧。
    虽然动作快,但所有细节一板一眼,干净利索,不是为了追求快而快。
    而且周从文非但没有助手,连器械护士都没有,缝合线都是自己穿进去的。
    器械护士正在和巡回护士对数,这是关胸之前必须要做的。如果什么东西的数不对的话,就要打开找。
    没有助手,没有器械护士,所有工作一个人完成,他哪来的这么快速度。
    可是周从文的手法真好,针线在方寸之间游走,游刃有余。
    而且周从文没有大开大合的缝完一针,把线从圆针里抽出去,用手打结。每一针他都是用右手的持针器和左手的止血钳子打器械节。
    一根手术线被周从文用到了极致,虽然没有器械护士帮忙,但缝合依旧飞快的走完完成度。
    除了缝合之外,周从文手里的止血钳子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麻醉师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在做梦。
    止血钳子忽然伸到背阔肌下方,随后夹出来一根切断的小动脉进行结扎。
    类似的动作周从文似乎根本不加思考,一蹴而就,手术顺风顺水。
    我……去……
    麻醉师越看越是吃惊,这是周从文么?他怎么练出来的手艺!
    麻手科都知道胸科的王主任悉心栽培王强,无论是周从文还是沈浪都没有任何机会。
    要不是知道这一点,麻醉师还以为自己在看帝都的大牛在做手术。这水平,比王成发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不对……按照这速度下去,周从文缝完皮患者肯定醒不过来!
    麻醉师开始着急停药。
    好的麻醉师会有一种高屋建瓴的全盘掌控感,一般来讲医生缝完皮的瞬间,最多不超过20秒患者就会苏醒。
    但能做到这一点的麻醉师很少,不光技术水平要到位,还要了解做手术医生的水平,做出最合理的评估。
    李文波虽然水平不错,但他对周从文的水平做出了误判,当周从文缝完最后一针,患者还在麻醉状态中,距离苏醒至少要2分钟。
    “周,你这也太快了。”麻醉师讪讪的说道。
    “正常速度。”周从文抬手,器械护士已经清点完器械,递给他一块大纱布。
    周从文怔了一下,随即再次有一种无力感萦绕全身。
    现在是2002年,还没有敷贴。
    第79章 护士总是老的好,曾经沧海桑田忘不了
    “确定不用呼吸机吹两天?”麻醉师好心问道。
    “不用,我的判断是患者明天一早就能坐起来。”
    “……”麻醉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周从文的话。
    推进手术室的时候,患者胸腔大敞四开。不说别的,光是一个感染问题就足够头疼。而他,却说明天一早患者就能坐起来,这不是……
    要不是看在周从文今天超常发挥,闲来无事等着患者苏醒,一定要说他两句。
    “周哥,你厉害啊,平时我看王主任下台,王强连缝带打结,你只能剪线。没想到,你手术做的这么好。怎么练的?”
    “丹妮你不懂,剪线可是技术活。能把剪线剪好了,做这台手术不费吹灰之力。你以为王主任一心培养王强?我跟你讲,最锻炼人的活他都留给我了。”
    手术顺利,患者状态平稳,周从文也有些淡淡的开心,嘴里开始胡说八道。
    “切,就你贫嘴。”器械护士当然知道周从文说的都是玩笑话。这种话一听就不正经,根本不能用脑子琢磨,要不然会降智商。
    “要不然呢,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周啊,你是不是在家自己偷偷练习来着?”麻醉师见过很多外科医生,他笑着问道。
    “嗯,毕业的时候我们老师送了我一个大体老师,我每天都有练习的机会。”
    “……”
    在家里放着一个大体老师,麻醉师虽然知道周从文在开玩笑,但还是头发几乎竖起来。
    这个小周,真是没办法和他交流。
    开开车什么的都无所谓,他每一句话都飞到九霄云外,无迹可寻,自己就算是想和他说笑几句都做不到。
    而周从文也没想着说笑,他把切口用敷料包扎后就蹲下观察胸瓶。
    “周,你也担心?”
    “还是要看看的,再怎么有把握,咱医疗行业都有一个概率问题。”周从文专注看着胸管里的引流液,很随意的说道。
    2分钟后,患者苏醒。
    “走!”麻醉师把气管插管和吸痰管一同抽出来,开心的说道。
    一台“巨大”的手术竟然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对于一线工作的麻醉师来讲这是一个好事。
    躺着看看书,难道就不香么?要是有可能,谁愿意蹲在手术室里看患者。
    送患者出手术室的时候,麻醉师被外面的人群吓了一跳。
    几十号人站在手术室外,却又鸦雀无声,一股子肃穆的劲儿油然而生。
    “借过,来人帮要电梯。”周从文却习以为常的指挥患者家属。
    “医生,怎么样?”
    “小廖没事吧。”
    “能不能活?还要去省城么?”
    周从文扫了一眼等待的人群,见大多穿着制服,知道是患者单位的同事,他沉声说道,“不一个一个解释了,找你们领导和患者家属,一会下台我统一说一遍。”
    麻醉师由衷的感慨,小周医生平时沉闷闷的,一句话都不多说。没想到却是个人才,一旦有机会,他竟然像是多年的老医生似的满满威严。
    电梯打开,人群像是潮水一般分开一条路。
    周从文把患者送回胸科的小监护室,他没有着急先和患者家属交流,而是打开呼吸机,调试各种参数,并且问麻醉师要了一套气管插管设备。
    “周,我还以为你心里有数呢。”麻醉师笑眯眯的说道。
    “有备无患。”
    “会用到这些东西么?”
    “估计用不到,但还是谨慎一点好。”周从文稳如老狗一般的说道。
    准备不怕多,毕竟极小概率会再次插管,所以他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他逞强,提前做好准备。
    处理完这一切,周从文没有回值班室,而是拉了一把椅子大马金刀的坐在患者床边。
    这是周从文的习惯,每当碰到重患者,周从文都会让手下的博士留一个坐在床头看护。遇到急事,能处理就处理,处理不来第一时间给自己打电话。
    现在没博士可用,只能自己来。
    周从文早就把祈求夜班之神庇佑的事情抛到脑后,专心致志的看着监护仪上心电图示波以及呼吸机的各种参数。
    除此之外,神经系统的监护也很重要。
    严重外伤性心脏大血管破裂与体外循环均可引起脑缺血、缺氧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意识障碍、四肢抽搐。
    术后每1~2 h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左右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存在以及对呼唤有无睁眼,并做好记录。
    胸科的护士夜班只有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而且她们也刚刚从卫校毕业一年左右,一个个都18、9岁,周从文可不敢把这么大的活交给小护士。
    真是怀念魔都那些带组的老护士,尤其是几个中年男护士,用起来那叫一个趁手。
    护士总是老的好,曾经沧海桑田忘不了。
    要是有一个带组的老护士在,周从文觉得自己也不会这么辛苦。
    患者虽然下来了,而且按照周从文的判断没什么大事,但是他脑海里依旧回荡着无数的并发症。
    大量的有效血容量丢失、心肌损伤、缺血、缺氧、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导致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医生这个职业很难让人开心起来,尤其是经验丰富、负责任的老医生更是如此。
    明知道患者大概率没事,但凡事不到百分之百,周从文就不会放心。
    没有微量泵,周从文直接拿纸和笔计算静脉点滴的速度。
    2002年……算了,不牢骚了,至少现在还有三通。要是再早20年,江海市可能连一台ct机都没有。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