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49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老板之所以考虑用集装箱改造房屋,最主要的原因绝对不是废物利用,而是它便宜。
    那如果全套下来建造成本比普通的砖石结构还昂贵的话,那又何必呢?
    就是对外宣传做广告,按照现代人的心态,也不会觉得它有啥稀奇,多了不起啊。
    毕竟现在电费比起盖房子的费用,也不算贵。
    周秋萍感觉真是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只能自我安慰:“等他们先把预算做出来再说吧。”
    可见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拍脑壳就能哗哗哗往下做的,这中间碰到的一道道坎,都得人不停地抬腿跨过去。
    临近春节,街头的新年气息愈发浓郁,放眼过去,到处一片火红。商铺门前铺着红地毯,摊位上摆满通通的年货,连顶棚都是红色,从上面垂了火红的挂饰下来。
    活像农家挂在屋檐下的红辣椒。
    她不由自主地就笑,喃喃自语道:“过年了呀。”
    新年新气象,明年又是新的一年了。
    车子一路往前开,这回开车的人是朱莉。因为港陆的交通规则不同,她开的尤其小心翼翼。
    不长的一段路,愣是让她开了近半个小时。
    等他们回到酒店的时候,三个小朋友肚子都要滴溜圆了。
    这回他们真是过足了椰子瘾,香港街头到处都是椰子店。
    据说80年代椰汁罐头大肆进入香港市场之后,不方便保存的新鲜椰汁本来应该没市场了。
    但巧就巧在,此时此刻的香港经济也腾飞了,香港人家特别流行聘请外佣。而这些外佣基本上来自于菲律宾和印尼。当地人对新鲜椰子又有着无法言喻的爱。
    于是,外来劳工重新带火了街头的椰子店。
    正因为如此,三个小朋友才能喝得这么爽。
    连高兴同志都满意。因为这里的椰汁是鲜榨的,不是单纯的汁水。榨好了以后,最上面的一层漂着的是椰油,特别香。乳白色的椰汁里面还有接着的椰蓉,喝在嘴里又嫩又滑。
    她喝了好几次才反应过来,奶茶里的椰果不就是这玩意儿吗?这么一比起来,奶茶似乎都没椰汁香。
    周秋萍看这老的老小的小,奇怪道:“余成呢?去电脑城没回来?”
    “碰上人了,聊着呢。”高兴同志关心集装箱的事,“到底能不能盖房子呀?住在铁盒子里,哎哟,想想都瘆得慌。”
    周秋萍呵呵:“有啥好瘆的,等房子做好了你就知道多漂亮多气派了。”
    今天跟建筑师叨叨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可以直接做个工厂,把房子做好了,然后直接拖到目的地去组装就行。
    流水线作业,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星星也跑过来强调:“我的星星王国最好看。”
    哎哟,这小姑娘是把椰汁当水喝了吧?嘴巴一张,就是浓浓的椰汁味。
    搞得当妈的都不得不提醒:“不能再喝了,不然把肚子给撑坏了。”
    她回过头来跟阿妈叨叨,“我听建筑师说了,现在可以用光伏发电。这样里面装空调,就不怕冷热了。对了——”
    她抬头问老张,“你们有没有朋友在甘肃?有没有听说过那里有光伏项目?就是用电板发电。”
    老张先是茫然,然后一拍脑袋瓜子,问另一位负责看小孩的保镖:“小鹏,你老家是不是甘肃的?听说过光伏发电吗?”
    前者保镖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后者小鹏同志就不知道了。甘肃那么大的地方呢,又不是一个村,谁家都没秘密。
    高女士倒是想了起来:“甘肃啊,陈自强他弟弟是不是在那边当兵来着?”
    周秋萍一回想,还真是的。陈自力就是在兰州军区当兵。
    只不过,因为部队的人联系不方便,她也好几年没跟对方通过话了,这回要联系人,还得问陈自强拿电话号码。
    陈自强特别好奇:“你怎么连光伏发电都要弄?你要搞个发电厂吗?这个倒是来钱。”
    经济发展靠生产,生产一上来那么用电必然紧张。电力部门有个俗称叫做电老虎,可想而知究竟有多厉害。
    有的工厂为了保证自己的生产用电需求,那真是三天两头得上供。否则人家卡一卡你的电,你拿了订单交不上,赔得当裤子都没地方哭去。
    他这样一说,周秋萍也挺心动的。
    靠光伏发电搞生产,江南地区够呛。但是新疆可以,那里日照时间长,真能发电了,说不定真的可以成为产业。不说并入国家电网吧,起码能自己工厂用。
    曹敏莉不是在那边开了厂吗,刚好可以用。
    还有乌鲁木齐国际商贸城以及还在建设中的□□,都是吃电大户,的确可以派上用场。
    只是她搞不清楚光伏发电的成本,那就不敢随便接这个腔:“我就是先问问,好奇。”
    陈自强有心念叨一句,大姐,你多大了?30还是31来着,你哪来的那么多好奇心?
    可他一想想人家多有钱,就顿时感觉她的好奇都自带金光。
    周秋萍倒是关心了他一句:“你的期货怎么样了?”
    陈自强瞬间没好气:“甭提了,一堆作弊的。”
    他之所以恍然大悟,是因为交易员分赃不均直接闹起来了,结果叫抓了。
    他抱怨道:“什么时候市场才能规范呢?”
    周秋萍呵呵,即便她重生而来,她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电话又打给了陈自力,后者同样不清楚光伏发电的事。但他能帮忙打听,一圈问下来,还真叫他给寻摸到了。
    他们部队下去拉练的时候,在村里见过这玩意儿。
    首先上面哪个研究所弄过来的,分到了村里各家各户,给装屋顶上了。
    因为当地偏僻,电网没拉过来,当时就给家家户户发电用。
    但后来不是情况好了嚒,路也修了,电网也拉了,这些光伏电板就没用了。
    农村人向来是把所有东西都当成宝,绝对舍不得浪费。他们寻思这电板也不能白放着,于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都霍霍上了。
    有的把它搬下来,咔嚓嚓之后,当成了自家的相框,里面摆照片。
    这属于文雅派的。
    还有的更绝,刚好家里搭猪圈,缺个门板,直接用它当猪圈门了。
    周秋萍倒吸一口凉气,不得不佩服老乡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论起折腾,谁也比不过他们呀。
    她只好奇一件事:“那个研究所不管吗?不是发下去的东西吗?”
    陈自力搞不清楚,但他猜测:“谁管得了那许多。”
    现在大家都在忙着搞三产,机构划分人员流动特别快,很多项目都中断了,谁还管得上这些。
    比方说拉电网的事儿,按道理来说,之前这里有光伏发电的项目,你就应该先通知负责的部门,看先前的项目到底要怎么处理。
    但实际上现在没人协调,大家都是按自己接到的指令干活,自然也就顾不上了。
    周秋萍好奇道:“那电板发电好用吗?会不会很快就没电?”
    “好用,好用的很。”陈自力倒是感慨了句,“其实他们村里人挺不高兴拉电网的,还要交电费。之前电板发电的时候不归电力部门管,所以不用交钱。”
    周秋萍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只跟他打听:“到底是哪个研究所啊?要是好用的话,我想跟他们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合作。”
    她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想的可多了。
    一个是光伏电板既然已经废用了,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能省不少钱呢。
    另一个是光伏发电,目前还是比较稀罕的,需要技术指导。
    如果跟研究所合作的话,那就能省很多麻烦。
    毕竟按照陈自力的说法,这个光伏发电项目起码运转了好几年的时间,研究所肯定积累了一堆经验。
    陈自力痛快答应:“没问题,回头我打听出结果就给你打电话。”
    电话挂断了。
    高兴同志特别好奇地八卦着:“这姑俩找对象了没有?”
    老太太也挺逗的,大概是因为寡妇的日子过得特别舒坦,所以她从来不问人家小姑娘结不结婚,倒是挺关心人家大小伙子有没有找老婆的?
    也不想想要是小姑娘不找对象,这大小伙子的对象要从何而来?难道内部解决矛盾吗?
    她摇摇头:“不清楚,没听陈自强提,我也不好问啊。我又没打算给他们介绍对象。”
    老太太一想,也是,便点点头道:“要真结了婚,大概会说的。”
    青青跑过来问妈妈:“是不是妈妈特别有用,所以大家才都帮妈妈?”
    她刚才一直竖着耳朵听电话。妈妈回来的时候还一肚子问题,打完电话以后好像什么都解决了。
    哥哥的爸爸也是这样,就是不停地打电话。好像只要电话一打完,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如果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和哥哥的爸爸一样有用的人呢?
    周秋萍乐了,想了想,给了个答案:“每个人都有用,就看是对谁有用而已。”
    青青更加困惑了,茫然地看着妈妈,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秋萍却没有再给出解释,而是摸摸她的脑袋:“走,我们去餐厅吃饭吧。你们爸爸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506章 办芯片厂
    余成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他还带了两个朋友。
    其中一人张俊,周秋萍他们都认识,以前在龙心科技上班的, 当时还跟他们一块儿住在大院里, 后来出国留学了。
    另一位则完全脸生,50岁上下, 看着挺斯文的, 姓林,是一位半导体专家。他算张俊的半个老师,余成也是通过张俊认识的这位林博士。
    周秋萍有些惊讶,不明白余成为什么把这位林博士也请过来。毕竟张俊是老熟人,过来一块儿吃饭挺正常的。
    而林博士,如果余成是出于礼貌, 那完全可以单请他们两人吃饭, 没必要带到家里老小面前。
    但她脸上没显露出情绪, 只笑着表示欢迎。
    待到大家坐上饭桌,一边吃饭一边闲聊时, 林博士才透露自己的来意。
    他是来拉赞助的。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