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26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沈意扭着身子靠在韩薇娘身上撒娇,心里舒了口气, 韩薇娘自生了沈昭后, 身子更是虚了点, 请了金陵城里有名的大夫看过,也请林娘子私下瞧过,都是同样的说辞,韩薇娘这身子得养着,万万不可过于劳累了。
    之前倒也还好,赵婆子是个能干的,带孩子更是一把好手,她在的时候韩薇娘就没怎么操过心,除了喂奶,其他的事情赵婆子一手包办了,这让沈家人很是感激,甚至琢磨着和赵婆子签个长契。
    谁成想,这个想法还没说出来,赵婆子倒先请辞了,原来是赵婆子的儿媳妇回来了。
    沈意还记得赵婆子请辞的场景,那日已经进了腊月了,韩薇娘月子也出了有一段日子了,将家里这一摊子的活从沈意手里接了回来,让沈意安心去上学。
    这一日正好赶上沈意的休沐,一大早韩薇娘便将沈意叫醒,递给她张纸:“意姐儿,自从生了昭哥儿,我这记性愈发的差了,今日大集,我们得去买过年要用的东西,我念一样你记一样,别到了集上忘了。”
    “好哩。”沈意应地干脆利落,少女清脆的声音如黄莺出谷,娇娇地响在耳边。
    韩薇娘眼角的纹路都变得舒展,半点磕巴不带打的念着:“黄纸一刀,香烛两把,鞭炮三串...”
    沈意手腕飞快移动,将韩薇娘报出的这一串物什写下。
    赵婆子便是在这时候来请辞的。
    “韩娘子,意姐儿,忙着哩。”赵婆子搓了搓手,笑得讨好。
    沈意停下了笔,疑惑地望了过去。
    韩薇娘更是诧异地看着赵婆子,停下了话语。别看赵婆子以帮佣为生,但她很是懂礼,从没有在主家有正经事的情况下插过话。
    今日里这一出,别说沈意了,连韩薇娘也不知道她打的什么算盘。
    赵婆子手使劲绞着腰前的巾子,讨好的笑道:“韩娘子,我是来和您请辞的。”
    “什么?”韩薇娘惊得失手打翻了手边的杯盏。
    这几个月里赵婆子将她和沈昭母子照顾的妥妥当当的,很是帮了韩薇娘不少,这乍然请辞,还是最难请帮佣的腊月,也怪不得她如此震惊了。
    “你要什么时候走?”韩薇娘耐着性子问道。
    “今日。”赵婆子手掌相互摩擦着,也知道自己干得不地道,但还是说了出来。
    “你这突然要走,也不提前说一声,连个找人的时间都不给我留,没有这样的规矩。”林娘子脸色铁青的说道。
    许是赵婆子心急,进来的时候没有关严实房间门,一阵风吹过,冻得人打了一哆嗦。
    被冷风一呛,沈意咳嗽了几声。
    还不能韩薇娘动作,赵婆子便着急忙慌的跑去门口,将房门关了个严严实实,关了门也没离开,用自己的身躯挡着门缝。
    韩薇娘终是心软了,叹了口气,语气软和了点询问道:“你在我家做完正月可以么?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你,每个月再加两钱银子。”
    欣喜爬上赵婆子的脸庞,但她挣扎半晌,咬牙道:“我知道娘子你是个难得的好人,这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儿媳妇回来了,身子被糟践的厉害,我得回去照顾她哩。”
    “罢了罢了,也是可怜人,是该回去照顾。”韩薇娘叹息着说了句,又让赵婆子等着,去房里将这个月的月钱数了出来,摸着钱匣子里的银子,犹豫片刻,还是拿了一个半两的碎银子,又将素日里攒下的尺头拿了出来,用青布包袱皮包了一包,一块儿递给了赵婆子。
    “你家里也不容易,这些你拿回去,给你儿媳妇多补补。”
    赵婆子忙不迭的道谢:“娘子真是顶顶好的善心人,一定会有福报的。”
    没多长时间,赵婆子便拎着收拾好的包袱,踩着晨间的微光家去。
    “阿娘,怎么?”待院门关上后,沈意终于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赵婆子临时请辞给他们添了多大的麻烦,阿娘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多给了东西,就不说银钱了,光是那些碎尺头,就可以纳好几双鞋垫了,韩薇娘虽然对自己很是慈爱,但她绝不是个软和人,但凡骨子里软一点,在她频频失去孩子,在沈意幼时多病,在多年无子的境况下,早就撑不下来了。
    “她家儿媳妇是个可怜人。”韩薇娘淡淡说了一句,并没有解答沈意疑惑的意思,反而将话头又转到去集上要买的东西上去,留给沈意满腹疑惑。
    沈意好奇了好多日子,但素来宠她的韩薇娘在这事上嘴出奇的眼,任沈意如何追问,都只用一句大人的事小孩少打听应付过去。
    “意姐儿,想什么哩?”韩薇娘的声音将沈意从回忆中惊醒。
    “没,没想什么。”沈意亲热地搂着韩薇娘的胳膊:“阿娘,私塾里放假了哩,周娘子说过了正月再去上课,家里有什么事要做的,你吩咐我哩。”
    “意姐儿真懂事。”韩薇娘笑得格外欣慰,不管其他人说什么,她永远为自己有这么个女儿感到幸福。
    “那意姐儿在这里看着弟弟,阿娘去准备过年的吃食了。”
    沈意认真的点头,眼不错地盯着沈昭,纤细的手指戳着沈昭软乎乎的手心,感受着被小手抓挠的力度,笑得格外开心。
    “昭哥儿,我是姐姐,你要听话知道么。”沈意对着婴儿床上的孩子喃喃说道,也不顾这四个多月的小孩能不能听得懂。
    沈昭挥舞着藕节似的小手,咧开嘴露出光秃秃的牙床,笑得格外开心。
    透过窗缝进来股股凉风,烛影摇曳间,沈意和沈昭的影子交缠,格外温馨。
    作者有话说:
    更新啦,赵婆子这儿算是下文的一个小包袱吧,谢谢支持
    第46章
    俗话说,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的到来宣告了正式进入了新年期。
    赵婆子的请辞,让韩薇娘难免有点手忙脚乱, 好在林娘子一个人操持惯了, 见韩薇娘腾不开手,自家准备的时候, 捎带着帮韩薇娘都买了回来, 很是帮了大忙。
    腊八到了, 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是要吃腊八粥的,据说最开始的时候是寺里的和尚用七宝五味和糯米熬成粥,慢慢的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并越传越光,到了现在, 就算家里日子比较艰难的人家, 都会想方设法凑上几个黍稷干果,熬上一锅热乎乎的粥, 期盼着来年的好日子。
    沈家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这一年里韩薇娘怀孕生子坐月子,没有功夫纺织, 家里很是少了些收入, 但靠着沈荣在织染局的差事, 日子也过得很是滋润,韩薇娘自是将料头准备的足足的。
    一大早,将沈荣和沈意送出门, 又给沈昭喂过奶哄睡后, 将摇篮推到了厨房, 韩薇娘便打开了柜子,黄米、白米、江米、小米、棱角米、栗子、红江豆各抓上那么一把,红黄白棕夹杂着混进了盆里,澄澈的井水被木瓢舀着添了进去,韩薇娘扎起袖子,手试探性地伸了进去,被沁凉的井水激得打了个哆嗦,白皙的手刹那间变得通红,忙打开锅盖,舀上那么一瓢烧开的热水,将井水兑的温温的,这才开始轻柔的拨弄着米粒,挑出混入其中的石子和沙砾。
    金陵的冬天湿冷的厉害,隔着窗户也能听见门外风的声音,韩薇娘靠着温热的灶台,仔仔细细地翻找着砂砾,内心却是一片火热。在她看来,再也没有比今年更美的日子了,家里不愁衣食,女儿乖巧懂事,更重要的是生下来念了很多年的儿子,她的人生也可以说一声圆满了,这段时间里,她嘴角的笑就没有落下过。
    带着宁静祥和的笑容,韩薇娘将米粒反反复复筛了好几遍,确认了里面再也没有一粒沙尘,这才重又舀上清水将各种食材浸泡进去,在才揉着腰站起来,看向摇篮里的沈昭。
    沈昭已经睡醒了,但这孩子生的乖巧,醒了也不见闹腾,咬着白白嫩嫩的手指正玩得高兴。
    “昭哥儿饿了是不是。”韩薇娘慈爱地抱起沈昭,解开胸前的衣服,欣喜地看着沈昭大口大口吮吸。
    就这样,收拾着家里,照顾着沈昭,一天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阿娘,我回来哩。”冬日里白日见短,私塾里散学的时间也跟着提前,申时刚过,沈意便跑了回来。
    “意姐儿回来哩,这天怪冷的,快来烤火。”见沈意鼻子冻得通红,韩薇娘忙将沈意拉到了厨下,灶膛里已经生上了火,刚入冬,沈荣便从乡下农人手里买了好几车的柴火和碳,现在都严严实实压在柴房里,倒也不用担心柴火不够的问题,因此灶膛里的火就没有停过,烧出了一锅又一锅的热水。
    “好哩。”沈意先是抱着沈昭亲香了一阵,这才坐到灶台前,用温热的火烤热着身子。
    “这天越来越冷了。”沈意搓着手说道。
    “进了腊月了,自是一天冷过一天,你们夫子说了哪天放假么?”韩薇娘靠着灶台,磕着瓜子问道。
    “还和以前一样哩,二十四是小年,过了二十三就放假了。”沈意也抓了一把瓜子,仔细地剥着。
    “愈哥儿呢?也是这天放假?”
    “这可不是,夫子说愈哥儿明天县试可以下场,要抓着他补哩,他要到年前一天才能歇。”沈意语气复杂,既是为小伙伴高兴,也是为自己不能摸到科举的大门而遗憾。
    “愈哥儿真是出息,你干娘福气可大着。”韩薇娘赞道,随后抱上摇篮里的沈昭:“我们昭哥儿也要快快长大,阿娘也等着享福哩。”
    “哇哇哇。”沈昭突然在韩薇娘手里哭了起来。
    韩薇娘摸了下尿布,不意外的摸到一片濡湿,忙让沈意取来尿布,赶紧给沈昭换上,等沈昭重新恢复安静,沈意都冒出了一身的汗。
    将沈昭放进摇篮里,沈意去接上热水洗手,这时候才看见韩薇娘泡好的腊八食材。
    不由问道:“阿娘,今日是要煮粥么?”沈意疑惑地问道。
    “今天腊八,自是要煮腊八粥了。”韩薇娘点头应道。
    “是哩,今日是腊八。”沈意抚掌,恍然大悟:“我说怎么今日周娘子也准备的粥,叶宝珠家送的也是粥哩。”
    “你这孩子,日子都过糊涂了。”韩薇娘笑着嗔道。
    “阿娘你照顾弟弟去,这粥我来准备。”沈意讪笑着接过了熬粥的重任。
    只见沈意将铁锅洗净后,倒上那么一桶甜丝丝的井水,然后将浸泡好的多种杂粮和着去皮枣泥倒入水中,再加上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冰糖、红糖、琐琐葡萄,将灶膛里的火烧得大大的,柴火哔啵作响,火焰吻舐锅底,很快锅中的水便翻滚开,煮的米粒粒开花,蒸腾的热气熏得脸颊发红。
    到了这个时候,沈意拿来木制的大锅盖,将铁锅盖得严严实实,又绕去灶膛前,熏得发红的小脸被热火一烤,更是红厉害,拿着火钳拨弄灶灰将火苗压小,只留下微弱的火苗跳跃,慢慢地闷煮着粥。
    趁着煮粥的功夫,又从密封的坛子里夹出早就做好的腌菜,加上茱萸炝炒一番,又切开几个咸鸭蛋,等沈荣到家,粥菜都正好可以入口。
    韩薇娘拿来食盒,装上一大碗腊八粥:“意姐儿,你跑一趟,把这些送去你干娘家。”
    “嗳,好哩。”沈意立时接过食盒,跑了出去。
    没多时,沈意便跑了回来。
    “阿娘,我送过去了,干娘让我给你道谢哩。”沈意气喘吁吁地说道。
    “知道了,跑这么急,担心呛了风。”韩薇娘倒了杯热菜递给沈意,随即看向食盒。
    沈意的脸色暗了一瞬,复又笑着道:“我去的时候,干娘他们已经喝上粥了,夹了碟菜让我带回来哩。”
    “这林娘子,心里还是过不去。”韩薇娘叹息道。
    腊八粥又叫佛粥,传说中吃了这粥就能得到福气和庇佑,因此不但天子会用这粥赏赐近臣,百姓间也有互赠腊八的习俗,意为互赠福气,但林娘子一直记着自己的寡妇身份,这么些年小心翼翼的,就算和沈家处了很近了,也从没送过腊八粥。
    沈意默然。
    “好了,别人家事,也没办法,先喝粥,喝完粥有个消息要宣布。”见气氛低沉,沈荣笑着打破寂静。
    “什么?”韩薇娘和沈意的情绪果然被调动起来,纷纷看向沈荣。
    “先喝粥,喝完再说。”
    沈荣说完,便专心的喝起了碗里的粥。
    瓷碗洁白细腻,光滑如玉,粥色泽分明,很是漂亮,稠稠的粥煮的很是软滑,细细咀嚼,米的清香和着干果的滋味,再加上糖的甜蜜,沈荣喝得很是香甜,间或夹起一口腌菜,香香辣辣很是下饭。
    韩薇娘和沈意对视一眼,也不再追问,跟着喝起了粥。
    沈荣连喝了三大碗,这才放下粥,神神秘秘地宣布:“我和族老们说好了,今年三十下午,开祠堂祭祖的时候,将昭哥儿的名字写进去。”
    作者有话说:
    终于更新啦,这几天事情太多,还发生意外去了趟医院,抱歉更少了,明天应该能更多点,谢谢支持。
    第47章
    二十三, 糖瓜粘,这一日在京里,家家户户都备好了糖瓜, 敬献给灶王爷, 民间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之日起便一直留在家中,直到腊月二十三才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恶, 据此决定他们的福祸吉凶, 因此用着这糖瓜使灶王爷甜嘴, 换来几句好话,祈求来年的好光景。
    而在金陵,这日子却往后错了一天,和京城里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不同, 金陵城里的小年,却是在腊月二十四日, 从这一日开始, 便是正正经经的过年了,周家私塾里不用下场科考的人都开始放假了, 沈意也开始了新年长假。
    沈意年岁不大, 正是渴睡的时候,乍一放假便放纵自己睡了个尽兴, 等到日头透过窗户照到脸上, 沈意才惺忪着睡眼起床。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