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52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想到这,尚娘子不由地抬头看着一盘沉默饮茶的谢愈,作为一家之主,这种事情他能答应?
    谁成想背景板一样一言不发的谢愈,听着沈意这等言语,依然但笑不语,一副唯沈意马首是瞻的样子。
    沈意选择将方子卖出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最大的问题便是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自己做这羽绒,若是请人做,知道方法后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自家也不能垄断,干脆将方法卖给有能力的尚娘子,这样自己省心省力,还一次性得了一大笔银子。
    这样,在双方都觉得对自己有利的情形下,价格方面都没有费什么口舌,便以一千两银子成交。
    尚娘子匆忙出去,拿着小钥匙开了拔步床里暗格里的小格子,点了十张百两的银票出来,紧紧捂着跑回雅间,用这十张银票换来薄薄的一张宣纸,但尚娘子并无半点嫌弃,宝贝似地捂在胸口。
    正当双方都在为达成了目的而笑容满面的时候,一阵喧哗声响起,尚娘子不悦地看着门外,不知道是何事都闹上了雅间。
    皱着眉大步走到雅间门口,大力将门推开,尚娘子厉声喝道:“发生何事?”
    却只见一个小厮连滚带爬跑了进来,冲着谢愈连声道喜:“谢少爷,刚刚会试张榜,报喜的差爷到了钱家,您考了魁首,老爷太太派小人来找您家去。”
    “哗。”这话其他雅间里的人也都听见了,被喧闹打扰到的不愉再也不见,纷纷凑在门边打量着这新出炉的魁首。
    沈意和谢愈对视一眼,强压着心中的喜意,和尚娘子告辞后,两人便匆匆离开,留下身后的一片议论之声。
    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马车一路疾驰, 很快便回到了钱家。
    此时钱家的门口已经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大门口站满了人,有道喜的, 有看热闹的, 还有等着蹭上一顿席面的,如此种种, 不一而足。
    钱二老爷和钱二夫人红光满面正在待客。
    钱家是商家子, 莫说家里就没人有读书天赋, 即使有天赋也不许科考,这种官差报喜之事从未遇上过,即使谢愈只是在他家里暂住,两人也很是与有荣焉。
    马车嘶鸣一声, 停在钱府不远处,谢愈率先撩起袍子跳下马车, 有眼尖的人立时便看入了眼中, 高声喊道:“会元回来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将视线移到了谢愈身上。
    顶着诸多含义各异的眼光, 谢愈依然不慌不忙, 转身又将沈意从马车上扶下,这才带着沈意走了过去。
    人群早已自觉的分出一条道路给这新出炉的会元通过。
    那报喜的官差长得很是高壮, 黝黑的脸庞下是一张熟悉的面容。
    还不等谢愈说话, 那官差便高高举起扎着红花的新锣, 大力敲了起来,锣声划破天空,遥遥传到远方, 更多的人被这紧而密的声音叫了出来, 看着有什么新鲜事。
    将锣放下, 见围观的人们安静了下来,官差气沉丹田,震声大喊:“报,金陵府谢愈谢老爷,本场春闱高中第一。”
    鞭炮声应声而起,噼里啪啦响个没完,万响的鞭炮顺着展开,从钱家直铺到了路口,火红的鞭炮燃得热烈,在地上扭曲盘旋发出明亮的光芒,四溅的火星时不时还跳到人的脚边,唬得这些人时不时往旁边挪动,但这份热闹并未让人觉得吵闹,反而深恨凑得不够近,不能更多地沾染上这新科会元的喜气。
    “好!”鞭炮燃尽,叫好声骤然响起,其他人好似也才反应过来,忙忙挤到谢愈跟前,好话不要钱似的流淌而出。
    沈意摸摸怀里的荷包,好在今日里想着还去集上买点东西,荷包里放了几个小银锞子,忙扯扯谢愈的袖子,将荷包顺着袖子递到谢愈手上。
    荷包乍一入手,谢愈便明白了沈意的意思。
    噙着温和的笑意,谢愈将银锞子倒了出来,一一递给几个报喜的官差:“辛苦各位官爷,这点茶水费还望收下。”
    报喜的官差喜不自胜,收进了怀里,谢愈复又对着为首的官差说道:“丁大人,又见面哩,还未多谢你的关照。”
    为首的官差连连摇手:“使不得使不得,我等粗人怎配称为大人。”然后才咧着嘴大笑:“没想打谢大人还记得我,真是小人的荣幸,今早上报喜,我一看您的名字高列魁首,便将这份喜报抢了过来给您报喜来了!”
    是的,这个报喜的官差,却是进门时的守卫,也是科举时的兵丁,这也算是个缘分了。
    “真是劳您费心,还请各位大人进寒舍用上一顿便饭。”
    “后面还有好些喜信,就不叨扰谢大人。”官差客气地拒绝着,和谢愈行礼后便骑上马径直离开。
    马蹄声渐渐不闻,谢愈钱二老爷低语几句,在钱老爷喜不自胜的目光中,对着街坊说道:“诸位恭贺,在下盛感荣幸,今日里便在这钱府前摆上桌流水席,万望诸位赏光。”
    这话一出,原本便热闹的气氛更是激烈起来,谁都想多沾些喜气,便都呼朋引伴地走了过来。
    钱家的丫鬟小厮们瞬间便忙碌起来,采买清洗做菜装盘,再端到大桌子上。
    一道菜吃完,下一道立即添上,桌上总没有个空的时候,桌旁的人也没断过,每个人都只夹上几筷子,便被其他人催着让开,真真热闹的不行。
    在这份沸腾的热闹中,谢愈却依然冷静的和钱二老爷商量着各种事情,这份宠辱不惊的心性,着实让钱二老爷高看了几分。
    这份冷静,持续到了殿试当天。
    是的,春闱得中还不是科举的终点,春闱考中的人还需要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要不怎么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一日,依然是天未亮便从钱家出发,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马车,依然是那条熟悉的道路,不过到了贡院门口马车没有停下,依然有节奏的向着京城的中心走过。
    越往中心走,戒备越是森严,在核对了几遍文书后,终于到了皇城门口,此处已经是马车能够到达的极限,再往里便只能走过去。
    谢愈深吸口气,紧紧抱了一下沈意,这才掀开车帘准备下车,沈意反手抓住谢愈,盯着他的眼睛,认真说道:“愈哥儿,别怕。”
    谢愈无声颔首,心中的忐忑好似被抚平,迎着朝阳大步走向皇城。
    太阳初升,曦光万丈,金黄的琉璃瓦映射着晨间的日光,瑞气千条,尽显皇家气象。
    在这等宏伟壮阔的景象中,谢愈顺利地通过了最后一次查验,走入了皇城的大门,随着他的背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终不可见,沈意这才放下车帘,让马夫将马车赶到不碍事的地方默默等待。
    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前十名在殿内,其他人在殿外的广场上考试,由皇帝亲自出卷,仅考策问一科。
    点名、散卷、赞拜、行礼,一应流程完毕后,谢愈终于坐上了自己的位置。
    谢愈是会元,他的位置在保和殿里也是正中的地方,走进来的人不由地多侧目几眼,不仅各部的大人,就连同样的考生都忍不住一看再看。
    这新科会元是个不爱交际的,春闱张榜后他们这些人聚了多少次会,每次将帖子送过去,会元都是婉拒,从没出席过,只从会元的同乡,那个叫赵澈的口中,听到一二事宜,对谢愈的好奇心已经到了顶点。
    在众多意味不明的打量眼光中,谢愈垂下眼睛,只盯着眼前桌案上的方寸之地,不被其他事情扰乱心绪。
    这份定了,让其他人赞叹不已,更是换来老大人们赞赏的点头。
    没多久,鼓声响起,一道明皇的声音在宦官的伺候下端坐高台。
    窸窸窣窣声中,所有考生跪拜行大礼。
    翼善冠下,皇帝居高临下地看着山呼万岁的考生,感受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的豪情。
    垂下眼眸向侍奉的太监示意。
    太监收到指示后,往前跨一大步,高声喊道:“开考。”
    略带尖细的声音从丹璧上方传下,下面侍立着的宦官们一声接着一声喊了起来:“开考。”
    出了保和殿,这声便由守卫接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粗犷的“开考”之声传到很远很远,甚至激起阵阵回声,重重叠叠绕着众人盘旋。
    谢愈听着此起彼伏的开考之声,悄悄的在裤子上擦了擦手心的冷汗。
    这次殿试主考为皇帝,副主考便成了礼部尚书周清扬,皇帝宣布开考之后,周尚书这才双手捧过托盘,恭敬地行礼后,才将托盘放在桌上,从黄绸上取下密封的谕旨,这,便是由皇爷亲手写下的试题了,出了皇爷,没有第二人知道是何题目。
    宣纸展开,冯掌院和李祭酒托着试题,从保和殿的内室转到了广场,让题目在每个人眼前逡巡。
    谢愈作为会元,位置在保和殿的正中,自然而然的第一个看到题目,这题目...
    谢愈心里苦笑。
    很快,便听见身旁传来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随着冯掌院和李祭酒去的地方越多,吸气声越来越大,若非这是殿试,若非这题目是皇爷亲笔所写,有些人真是恨不得跳起来抓着周尚书的领子质问,他是不是想造反。
    为何众人反应如此之大,无他,只是长长的宣纸上,仅写了几个大字:“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这题目何等僭越,一旦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抄家灭族的祸事转眼就至,本朝初立的时候,就有人因为犯了皇爷的忌讳,被夷十族,连学生都没能跑掉,何其可悲。
    更别说,这份答卷是要交给皇爷看的。
    一时间,无论殿内还是殿内,考生们都踌躇着不敢下笔。
    别说这些没有入朝堂的考生了,就连周尚书,看到这个题目也震惊不已,就连在朝堂浸淫多年的他,也没有把握写上一篇精彩的文章,这场的考生,只能自求多福。
    一时间,原本信心百倍的考生们都塌了腰背,精神萎靡下来。
    昌永帝高坐御座,注视着考生百态,其中最多的情绪,便是不知所措。
    嘴边噙着神秘的笑意,昌永帝继续观察着。
    这题目,却正是昌永帝特意出的,为的便是选出一批真正的可用之才。
    昌永帝年少践祚,御极已二十余年,正是大权在握、年富力强的时候,登基这些年来,虽然百姓的日子勉强算过得下去,但在富饶的表象下,隐藏了极深的矛盾,朝堂上的官员作为既得利益者,利益纠葛复杂,昌永帝极度渴盼能选拔出新的人才,助他实现抱负,因此才将题目定的如此大。
    从丹璧走下,绕殿内一圈,再在宦官近臣的簇拥在去广场转了一圈,细细打量着每个人的神态,但昌永帝失望的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愁眉苦脸,为难的不行。
    这些人,难当大用。
    特别是会元,在自己走过的时候,居然一直低着头,只以额头示人,这等心性,实在上不得台面。
    昌永帝嫌弃的想着,连会元都这个德行,其他人更是不行,也就有几个看着从容的,虽然扔难掩紧张,但尚有几分可取之处。
    作者有话说:
    更新啦,谢谢支持,可能大概或许还能有一章。
    第85章
    等等。
    正当昌永帝对于这场殿试再也没有兴趣, 准备回乾清宫休息,让周尚书等人盯着时,不经意间突然看见的一幕突然勾起了他的兴趣。
    正在吩咐着太监的话语中途停了下来, 又重新走回了丹璧之下。
    觑着皇爷神色提前让宦官将仪仗备好的王太监, 连忙冲着小宦官使着眼色,又请仪仗先行休息。
    也不知是什么人改变了皇爷的想法。
    王太监双手插在袖子里, 也打量着殿内的考生。
    殿内考生是这届春闱的前十, 可以说这届科考学问最出色的人都汇聚在此, 无论老少,每人看着都风度翩翩,满腹诗书。
    到底是谁呢?
    作为陪着皇爷长大的贴身大伴,王太监自诩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帝王, 甚至皇爷的手指动弹一下,他都能猜到是想要什么。
    对于能吸引皇爷注意力的人, 自然不能放过, 必然要多加观察。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