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 第87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去吧,一路小心。”老首长和夫人打着配合,在灰蒙蒙的天色中打开门,和人说话,让霍一忠闪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昨晚那个队长和日常一样,进来查了查屋里的摆设,窗户钉得紧紧的,除了大门没有其他出口,也没有任何尖利的东西可以伤人,他上楼下楼绕了一圈,在清冷的空气中洗了下鼻子,开始没在意,突然——又再嗅了一下,尤其是他们房间,竟闻到一丝不引人注意的酒味,这屋有其他人来过!
    他大步跨出门去,想找两位老者对上,却看到夫人手上拿着一个玻璃瓶子,里面装了些中药渣,和另一人说:“上回你帮我在山下一个老大夫那儿买的药酒好,我用了夜里睡得着,你帮我再去买一瓶。”
    队长狐疑地看了一眼那个药酒瓶子,装作不在意地闻了闻,是那阵酒味,难道是他多想了?再看看两位老者已经和往常一样,要往半山走去,锻炼腿脚,他不能让人离开自己的视线,也只好和其他几个人跟了上去,把在屋里闻到酒味的这件事放在了脑后。
    而此时的霍一忠已经回到了山民的屋子里,昨晚他关上门的屋子,和走的时候一样,没有人动过,有人已经起来做早饭了,木头做的厨房有炊烟升起,他趁人不注意,打开房门,转过身,打着哈欠,装作是从屋里刚出来,到屋后找了个地方撒尿,等化肥厂那几个人来接他。
    山民人好,见他起来,给了他一根蒸熟的细条红薯当早饭,没找他要钱。
    快中午时,化肥厂的人才下山,到这儿接他,霍一忠装出宿醉的样子:“头痛得厉害!今天不能再喝,明天还得赶火车!”
    化肥厂的人让他干脆把单子立即就定下了,何必再跑一趟去其他化肥厂看呢,他们隆溪化肥厂有什么满足不了他们的,可霍一忠就是不定:“兄弟,我这也不能拍板啊,得我们林场主任做主。
    放心吧,你给我写的材料我带着,他决定要了,我就立马发电报汇钱来,你们再把货送来,成吧?”
    化肥厂的人见他油米不进,有些泄气,又不敢把人得罪死,说了两句阴阳怪话,只好放他回招待所,想着今晚再来找他。
    霍一忠看那些人走了,拎起包,从后门出,十分钟内就离开了隆溪市,他没有坐汽车,而是上了一艘小破船,让船家送他到一个更偏的地方,他要往承宗那里去。
    上回见到承宗,还是五六年前他们分别的时候,那时承宗十五岁,正是好动活泼的年纪,他的性格和长相都更像夫人,面部线条柔和,对家里的佣人没有少爷脾气,对他们更是大哥长大哥短,十五岁长了小胡子,嗓子开始变声,自小跟着他们那几个人,要他们带他去林子里打鸟儿玩。
    船只到了一个看不到下船地的渡口,霍一忠付了钱,下船后,找人问话,但当地人的口音重,又听不懂普通话,两个人鸡同鸭讲,闹了半天,霍一忠也不完全确定这里的地名是叫“武开”还是“胡开”。
    他在那两条小街上终于找到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当地人,问他城里青年下乡的地方在哪里,那人说好几个寨子都有,让他到处去问问。
    霍一忠毫无头绪,夫人只说是武开,他和人确定这里就是这个地方,找了最近的寨子去问,没有承宗的消息,走得一脚泥巴,到了下个山拗口的时候,才终于问到有个叫成中的男青年。
    那人口音很重,霍一忠听得十分费力,所幸最后还是听明白了。
    那人说:“这个叫成中的娃子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前年就来了,不过他病了,好久没见他上工了。”
    霍一忠忙请他帮忙带路,那人赶着去干活,没带他去,就给他了条路:“直走,左转个弯弯就好了,有个茅草房,他一个人住那里。”
    一个人?霍一忠皱眉,怎么不和其他下乡的青年住一起?
    路湿且陡,不好走,就是霍一忠这种经过高度军事训练的人都走得很费劲,他按刚刚那人的话往前走,往左转,走了百来步,总算见到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门口有个水缸,还有个露天的灶台,这两日下了雨,柴火都淋湿了。
    霍一忠推开那个茅草屋的门,里头稻草铺成的床上上,听到一阵堵住嗓子的喘气声,往前一看,正是睡着的承宗。
    承宗躺着,身上有一床薄薄的被子,棉花已经冷硬,他看起来很瘦,脸上颧骨凸显,病得脸色蜡黄,旁边有张缺了半脚的凳子,放着一碗水,不知是谁给他倒的。
    霍一忠简直认不出眼前的人,若不是那张脸的轮廓和夫人相像,他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唇红齿白、翩翩打马过长街的少年,怎么就长成了这样病恹恹的年轻人?
    “承宗!”霍一忠把行李往湿漉漉的地上一丢,把人半抱起来,这么冷的天,这么薄的被子,他身上却热得烫人手,通身发烧了,烧得浑身无力,看样子不是一日两日了。
    “承宗,醒醒!”霍一忠去拍他的脸,“承宗!”
    承宗慢慢转醒,呼出一阵灼人的热气,那股仿佛要从肺里发出的咕噜呼吸声,也随之停止,他转了转眼睛,看到身后扶着他的人,想了许久,才认出人来,强挤出一个笑:“一忠哥,你来看我了。”
    霍一忠眼睛都湿了,这还是那个成天缠着他们,要带他出去玩的小孩儿吗?
    “你等着,一忠哥带你去看病。”霍一忠把承宗放下,又从包里把一件大衣拿出来,盖到他身上,自己往外头走去,想找个人来帮忙抬下去。
    可这个地方,人们住得很分散,走了好久才看到一个屋子,里头没人,都出去干活了。
    霍一忠走了快半里路,才见到一个带着斗笠,扛着锄头,披着蓑衣的人,他在背后喊了一声:“老乡,老乡!帮帮忙!”
    那人却没有回头,依旧往前走,霍一忠正要靠近他,却听到一个不高不低的声音,背对着他:“我没空,去找别人。”
    这把声音?怎么这样耳熟?霍一忠警觉,加快脚步,不动声色往前走。
    那人察觉到霍一忠的靠近,还是以原来的速度往前走,却始终没有出手攻击他,霍一忠一走近,就伸出手,以闪电之势把他头上的斗笠拿下,那人回头,普通的五官,眯着眼,看着霍一忠。
    霍一忠被这张脸镇住,脸上的表情收都收不住,老葛,那个已经死了七八年的葛大亮!
    葛大亮的面容除了憔悴苍老了些,并无甚变化,他把肩上的锄头放下,对着霍一忠扯出一个难看的笑:“霍老三,七八年没见了。”
    “老葛,你...你不是...你不是已经...?”霍一忠手上的斗笠掉到地上,不可置信,这是带着他去当兵的葛大亮?
    当年的葛大亮只是个身手平凡的小兵,没有霍一忠那样出色的速度和力量,因此到了西南,很快就泯灭于众新兵中。
    西南边境有个小国频频来犯,每次都是小规模的交火,葛大亮也被派了出去平乱,结果有去无回,那个小国的人在交战的地界买了十几颗地//雷,有人踏入其中,引爆//雷/区,炸飞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葛大亮。
    这场火拼结束后,他们连他的尸身都没找到,最后只好给他立了个衣冠冢,霍一忠才十六七岁,哭得最厉害,这是他第一个失去的战友,还是和他一起当兵的朋友。
    “我没有死,我看到你们给我立的衣冠冢了。”葛大亮的声音很平静,完全没有了那个混子的气息,整个人的气质沉淀得像是千百年来,沉默不语的土地,“我一直跟着承宗,从七八年前开始就跟着,他在哪儿,我就在哪儿,是老首长和夫人的吩咐。”
    霍一忠不懂,他坐在田埂上,忘了要带承宗治病看医生的事,他时不时看着老葛:“大亮哥,何至于此?”
    老葛却没和他叙旧,而是说到承宗:“他的病是拖出来的,肺感染,有个老中医给他把脉,说是内里炎症,这里气候本来就寒湿,更不好治。遇到和他大哥承业一样的问题,没有抗生素,但抗生素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是要找大医院系统治疗,山里能退烧的草药不顶用,他容易发烧,三天两头发作,下不来床。”
    “老首长和夫人知道吗?”霍一忠的思绪被老葛拉了回来。
    “估计心里有点谱,但是不知道得这么具体。”老葛猜测道,又和他说,“你往回走,有一个寨子,寨子里有个卫生所,里面有抗生素,很珍贵,里面的医生轻易不给人开这个药,用铁锁锁着。”他看着霍一忠,意思很明显。
    “偷?”霍一忠问他,“这么长时间,你为什么不去?”
    老葛面露苦笑:“我现在的身份也是城里来的臭老九,住牛棚,担牛粪。那些带着红袖章的小兵分了三个小组,每日抽查点人数,只要出了那个渡口,马上就会有人通报,动也不能动。”
    霍一忠了然:“承宗怎么没和那些下乡的知青住一起?”
    说到这个,老葛有些恼怒:“不知道上头是怎么安排的,有人和生产队的人说,这人情况特殊,上不上工都行,但别饿着他。下乡的知青都要苦哈哈地耕地种田,就他随意,还不能少他一口粮食,大家不知道他身份,估计也有人猜测他有些来头,就有些排斥他,故意让他一个人住。”
    霍一忠也皱眉,想问他更多的话,却被葛大亮撵走:“你去吧,半天的脚程来回,有我在,承宗死不了,就是受点罪。”
    “承宗知道你在吗?”霍一忠又问,自见到老葛的那一刻,他的脑子就开始混乱了。
    “原来不知道,现在怕也是知道了,不然你以为他家里真养了个田螺姑娘吗?喝水做饭,有人端到床头,就差喂他吃了。”老葛说这些话,没有不忿,这些都是任务,何况他是看着承宗长大的,有几分真感情。
    “为什么是你?”霍一忠不肯走,想要个真相。
    老葛却看看他,脸上终于有了点嘲弄:“霍老三,你真以为你是因为天赋被将军点出来的兵吗?”他看看天,又看看脚下的烂泥,“记得吗?我们都是无父无母逃荒出来的,用起来最没有后顾之忧,死了也无人记挂。你自己想想,和你一起训练的那几个人,谁人是还有爹娘的?”
    这句话,像一记闷锤,把霍一忠这个大高个儿锤得矮了三分,似乎双脚要陷入土里,腰也弯了下去,像是再也直不起来了,他不相信老葛的话,一个字都不信!
    “别耽误,去吧。不能让承宗再受罪,我们是看着他长大的,他现在和我们讨饭那时候几乎一样,总不能让他一天天坏下去。”葛大亮拍拍霍一忠的肩,知道他还需要时间来消化,“你能到这里,肯定是和将军联系上了,若还能再见到他们,就说我葛大亮肝脑涂地,不会让承宗出事的。”
    霍一忠双手双脚发冷,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上老葛指的那条路的,只机械地知道,要把任务完成,再回来找老葛,他要问清楚一切。
    寨子不远,走一个小时就到了,人住得紧密了些,他爬到树上,一直等天黑,人都回家了,卫生所的人下了班,锁了门,过了一会儿,就有个黑影撬门进去,找到那个上了铁锁的柜门,用两根铁丝开了锁,拿出那瓶抗生素,拧开一看,只有三粒,确实稀缺,他留下三块钱,把锁锁上,从窗口跳出,连夜赶山路,回武开去了。
    老葛原本要在牛棚里过夜,但那夜,他偷偷出来,等在承宗的门口,两人把承宗弄醒,喂他吃点饭,再喂他吃了一粒药,剩下两颗,老葛自己揣起来了:“卫生所肯定会找的,放我身上,我藏山里,不会引火给承宗。”
    承宗烧得有些迷糊,叫了声爸爸妈妈,头上敷着一条热毛巾,天冷,很快就冻了下去,霍一忠把那条毛巾拿下来,换了几趟,感觉他的呼吸声小了,烧似乎也退了些,就和老葛出门去说话。
    无论霍一忠怎么问,问什么问题,老葛都无可奉告。
    “一忠,将军是个英雄,但将军也是个人。”老葛只有淡淡的这一句话,“将军比我们想象的,要深不可测得多。”
    “我们当兵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吃上一口饭,现在吃上饭就行了,服从命令,不要探将军的底。”这是老葛给他的忠告。
    葛大亮没让他留到天明:“这里不是什么好地方,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别和人说见过我,将军也不行。”说到最后,老葛的声音很低迷,“这世上已经没有葛大亮这个人了,你要是能想起他,就朝着西南方向,和他喝杯酒。”
    霍一忠是赶着夜路离开的,他把大衣留给承宗,还把身上所有吃的东西都留了下来,只给自己留了一块干饼,大亮哥说得对,现在的承宗就像那时候讨饭的他们。
    走之前,霍一忠问老葛:“大亮哥,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霍老三,我不知道。”葛大亮脸上的神情很怪,他平静得可怕,让人捉摸不透,“不用担心,我总会活下去,活得足够久,我们就会再相见。”
    霍一忠离开武开,路过了隆溪市的小码头,船儿一路往上走,他走到一个小城市里,在那个小城火车站掉漆的椅子上坐了很久很久,久到脑子都转不动了,才买了到江城的火车票,他想去见见蔡大头和曹正,这些和他携手并肩过的战友,想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
    这里的火车到江城不远,三天多的路程,下了火车,曹正就和拄着拐的蔡大头在车站等他,朝他挥手,脸上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霍一忠在火车上几日不曾说过话,不曾笑过,见了这两位热情的战友,驱散了心里一点阴霾,三人大力拥抱了一番。
    晚上他们在曹正家里吃饭,嫂子性格爽朗热情,做的啤酒鱼确实是一绝,她做了饭,就带着孩子回了隔壁两条街的娘家,把地方让出来给他们三个说话。
    霍一忠让曹正把门关上,和他们两个低声说:“我去了川西,见到老首长和夫人了。”他一下很想倾诉,可又不敢说更多。
    蔡大头和曹正喝了酒,脸色发红,听了这话,都被镇住:“一忠,你真去了?”
    “一忠,果然是老首长的亲兵!”曹正给他竖大拇指,“也就得是你去,真不简单!这么多年都没放弃!”
    可霍一忠却没办法从心底里舒畅起来,他被“复活”的老葛,和他那一番话弄得不上不下,晕头转向。
    蔡大头双腿受伤后,现在还在恢复,他气色不错,只小喝了两杯,没有多喝,和霍一忠说:“一忠,我现在才觉得,过平凡的日子多好,真是再也不想回去日夜担惊受怕的时候了。”
    他的前几年的工作,时常不见人影,有时候受伤回家休养个半年,如果不是媳妇好说话能忍耐,早就带着孩子走了,这回他能退到后勤,他媳妇天天都能见着丈夫回家,高兴得半夜摸他的脸,能幸福得哭出来。
    曹正也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别无所求。”
    “干杯!再无战争,世界和平!”蔡大头还是忍不住喝了最后小半杯。
    霍一忠动作很慢,把酒干了下去,所有人都在摆脱原来的生活,想要一个明确而幸福的未来,可他却还始终记挂着当年在老首长身边时的那种荣光和使命感,有时候在火车上睡着,被火车轰隆声吵醒,还以为自己仍在西南的那个边陲小城,对面就是他们要对付的敌人,是不是他落后于人了?
    蔡大头说今年清明,总算能光明正大回老家祭拜祖先,得为他们老蔡家开枝散叶,多生几个,让家里闹得再没有寂寞的时刻!
    他们还说起原来在西南牺牲了的战友,有张小勇,白树,秦小兵,葛大亮,赵青翠等等。
    蔡大头说:“咱们不该忘记他们,清明总得朝西南方敬他们一杯,如果有下辈子,咱们还能做兄弟,大家还是条好汉子!”
    霍一忠和曹正都沉默下来,如果这些人活下来,也能过上他们现在的好日子了,可惜人却不在了,人死灯灭,再无风云,有的死在异乡,有的死无全尸,有的...更惨烈。
    霍一忠始终谨记老葛话,没敢把他还活着的事情说出来,他也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情去说,或许其他人早已经知道,只有他是无知的,又或许,如同老葛说的,世上再无葛大亮,除了老首长和夫人,再也无人知晓他的过往。
    见过了蔡大头和曹正,霍一忠买了回北方的火车票,这回入川,他所坚持的世界突然坍塌了一半,十二岁的那种饥饿感和惶惑感,流离失所终日惶惶的惊恐,又开始找上了他,他不知道什么是确定的,也不知道什么是不确定的。
    人们总说,人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的人生若是一只小船,是否只能一直飘在水上,等待另一艘船的出现?
    他把老首长当做他人生的灯塔,那是指引他靠岸的方向,可船要靠岸,总得需要一个锚,一个定住的点,他脑子里立即就浮现出江心那张笑意盈盈,充满关切的小圆脸,还有两个孩子惊奇的眼睛。
    或许,这个小家,才是他人生真正的锚点。
    作者有话说:
    提示:不要滥用抗生素。本文是剧情需要。
    第94章
    霍一忠出差的日子, 江心带着两个孩子在家等着他回来。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给扫盲班上了八节课,给新庆的小哥和侯三发了一次货, 到镇上给小常哥汇了笔巨款, 还从那个叫老水的列车员手上领到一笔她的分红, 合计竟有五百块, 难怪侯三每次发电报都在后头写上“更多”二字。
    江心当然不敢这样大规模走货,她只是想赚点合适的钱,不是要试着把自己的生活毁掉。
    而这一个月中,发生了一件令人猝不及防又很重要的事,霍岩发烧了。
    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 熬了两三个通宵, 熬得眼睛通红,头发干枯发黄,嘴角起泡,第二日还要起来给两个孩子做饭, 铲门前的雪,甚至带着孩子去扫盲班上课。
    霍岩发烧, 是因为头一晚他在外头泡出汗,觉得热了,就把外边的棉衣一脱, 丢在客厅椅子上, 跟其他孩子在外头玩了一下午, 玩打雪仗,手握冰棱子, 看谁握得久, 江心忙着看扫盲班的课, 没注意到他自己脱了衣服。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