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名师

我在古代当名师 第108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周小弟道:“瑞州海盗不少,将军有心思收拾海盗,可惜自从将军剿灭一支海盗后,海盗更谨慎了,将军才想出海看看。”
    周钰问,“白将军攒了不少粮草吧?临近年关了,还严格控制伙食吗?”
    周小弟,“还严格控制,我听副将说只有年三十能吃顿好的,将军攒的多也经不住消耗,大哥,养兵消耗太大了。”
    周钰心里有数了,白将军有成算就好,只要白将军有粮草,瑞后明年依旧平稳。
    嘉州,杨三一行已经到了嘉州,停在嘉州过年,杨三其实更想加快速度回瑞州,他离开瑞州太久了,周家在他心里是家,他想回家了。
    可惜新年的意义不同,他要安抚人心,这个新年一定要过好的。
    杨三分了几路往南下的,他带的人最多,白当家的镖行早就启程南下,这次南下只有他自己。
    马老头手里拿着酒葫芦,坐到火堆边,“当家的要不要喝两杯?”
    杨三摇头,“您老也少喝些酒。”
    马老头哈哈笑着,“我年纪不小了,日后能喝的日子更少,趁着能喝的时候,我可要多喝几杯。”
    杨三无语,“您老为了小马也要多活几年不是。”
    马老头哼了一声,“他日后跟着你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家
    杨三扯了扯嘴角,“小马十分担心您老。”
    马老头想到孙子放下酒葫芦,“我就剩下这个孙子了,呵,乱民杀我全家啊!”
    他恨死北方的乱民了,可惜他老了,为了孙子才继续活着。
    杨三,“您老别想了,您老享福的日子在后面。”
    马老头不喝酒了,拿起烟杆抽了起来,当初从家乡逃难到京城,他就看出杨三不简单,果然没看错人,这小子心思大着呢!
    杨三烤着肉,闻着肉上的香气,想到了京城,现在京城可过不好新年,杨三的心情十分的愉悦。
    次日,大年三十,今日没有婆子来帮忙做饭,齐婆子去了厨房,现在厨房管事的是孙柳姐弟。
    年三十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其中有四道是北方菜。
    齐婆子的厨艺不错,尤其是炖汤。
    家里少了杨三,新年没有去年热闹,周炳日日惦记未婚妻,新年也没平静下来,吃过饭就回院子了。
    反倒是李争带着小厮们吃的很热闹。
    年三十守夜,叶氏已经没有去年那么伤感,还能与杨兮说笑,因为身子骨原因没坚持到最后。
    大年初一,家里只有子恒两个孩子,周小弟和周小妹都攒了不少银钱,给两个侄子不小的红包,一个红包里装了一两银子。
    杨兮和周钰没给那么多,他们给的是铜钱,六百六十六个铜钱,因为铜钱太多,红包里用纸写的数额。
    铜钱早就装到了两个孩子的钱匣子里。
    今日周家大门开着,村里的孩子会来拜年,早饭刚过,孩子们壮着胆子来了,孩子们畏惧周家,却也聪明,知道来周家拜年能得好吃的,大过年讲究吉利,不会撵他们走的。
    杨兮没准备铜钱,准备了糖果,有麦芽糖,各种糖果,其中不少是杨兮指点孙柳姐弟做的,糖果用竹叶包裹着,系着彩色的线,特别的精致。
    孩子们喜欢极了,每个来拜年的孩子能得到两颗糖果。
    杨兮还准备了类似饼干的点心,点心每人一块。
    虽然没得到铜钱,孩子们依旧很高兴,甜甜的说着吉利话。
    然后来拜年的孩子更多了,糖在古代是好东西,能吃一块糖对孩子们太有吸引力了。
    钟家给的是铜钱,来拜年的都会给两个铜钱,好事成双的意思。
    子律和子律随着周小弟和小妹去拜年,他们都得到了红包,红包不小有一两银钱。
    钟家孩子也来拜年,杨兮两口子准备的也是一个红包一两。
    叶氏羡慕的道:“钟家人丁兴旺啊。”
    自己什么时候能有十个孙辈?
    杨兮两口子当没听见,他们已经打算好不生了,这个重担交给小弟了。
    新年过后日子过的更快了,转眼到了元宵节,杨三依旧没到家。
    杨兮两口子更惦记了,每日都要念叨一句杨三到哪里了,周炳已经养成每日会在门口眺望远方了。
    正月十五一过,学堂开学了,想入学的学生更多了,来报名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杨兮看着排在第一位的管邑,竟然比上河村百姓来的早,“管公子来的真早。”
    管邑接过号牌,“谁让学堂的入学名额少呢。”
    周钰告诉他只有五个名额,那是周钰分配好后剩下的名额,他已经知道白将军送孩子来学堂了!
    杨兮笑了笑越过管邑继续发号牌,一年的时间,学堂的名声更广了,她能看到远处的马车,这次县城来了不少孩子。
    杨兮准备了一百个号牌,最后没够发,又临时用竹子做了号牌。
    学堂内,周钰和钟衍考核孩子们,钟浩和钟毅做记录。
    这次县城和阳镇来的父母没不耐烦,去年走掉的十分后悔。
    白将军送来的孩子已经先一步办理入学,这些孩子都是兵将家的孩子们,白将军送孩子来学本事的,所以选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又有白朗压着,十个孩子都十分听话。
    管邑带的二十个孩子,只有八个过了第一关,一下子去了十二个。
    管邑抿着嘴,“周先生,这些孩子都是我仔细挑选过的。”
    周钰一副你是谁心里没数的表情,沉声道:“成长环境对孩子心性有很大的影响。”
    管邑对自己狼灭的狠没点数吗?他眼里品行不错,周钰不认同,这八个孩子能过还是他放水的结果!
    孩子的成长环境太重要,别指望山匪堆里长大的孩子不受影响。
    管邑扯了扯嘴角,看向落选眼底不服的十几个孩子,深吸一口气,“打扰先生了。”
    钟衍胡子有些抽动,他们学堂收的都是些什么孩子啊!换做以前,他死都不会教的,想到杨三最后忍了。
    今日报名的有一百五十三个孩子,里正家的长孙不算在内,去年考成绩过关,已经成了学堂的学生。
    第一关有五十三个孩子过关,可见第一关多严格了。
    第二关更有意思,两两一组互相观察对方,写出对方的优点并打分,十分最高。
    孩子们傻眼了,品行不错,还是有自己小心思的。
    第二关后只剩下三十三个孩子,其中有镖行的孩子七人,周钰留给镖行五个名额,徐氏回上河村说让镖行的孩子自己考。
    管邑带来的孩子只剩下四人了。
    最后一关结束,入学的有二十二个孩子,本来算上给附近村子的十个名额,加上给镖行的五个名额,今日只收二十个孩子,多出的两个孩子,周钰实在是喜欢就留下了。
    镖行入学四人,管邑带来的孩子,只有两人入学。
    管邑,“......”
    他亲眼看着孩子们闯关,也只能认了。
    周钰算着人数,加上白将军的十个名额,一共三十二个孩子入学,比他预计的多两个孩子。
    他想着杨三,不知道杨三会带多少孩子回来。
    入学的孩子们,明日正式开学,父母见识到入学名额竞争激烈,更觉得学堂不得了了。
    柳里正摸着胡子偷笑,先生给了上河村和附近村子十个名额,先生向着上河村。
    否则,村里的孩子哪里挣得过县城和镇里的孩子们。
    第一日开学,周钰两口子最高兴的是杨三送信回来,杨三已经快到义州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打架
    现在的学堂将近一百个学生,已经是很大的学堂,这也就造成,上河村的宅基地涨价了。
    最有意思的是,上河村本就接收南下的百姓落户,因为学堂,上河村成了南下百姓的首选。
    年后没出正月,上河村就有十户定居上河村。
    钟家左右的宅基地都卖了出去,已经动工建宅子。
    正月二十四这日,去年出去服徭役的劳力可以回家了,这是近十年最长时间的徭役。
    周钰陪着柳里正去接的人,回到上河村的时候,正是学堂下学的时候。
    上河村的村口已经聚集了许多的百姓,上河村下学的孩子们也去了村口等待。
    杨兮的眼神好,远远就见到一条长龙,那是服徭役的人回来了。
    没一会队伍越来越近,村口十分的热闹,离得远也能依稀听到声响。
    杨兮没转身回家,等着周钰回来,又等了一会,家里的驴车到了家门口。
    周钰从驴车上下来,杨兮问,“回来可顺利?”
    周钰握着媳妇冰凉的手,“顺利。”
    这时村口的百姓已经陆续往村子里走,杨兮能听到哭声了。
    杨兮疑惑的看过去,“可有人出事了?”
    周钰拉着媳妇往回走,“没人出事,这次服徭役辛苦,去的人瘦的厉害。”
    杨兮,“能养回来比丢了命强。”
    周钰,“这次去的都丢了半条命,没三四个月养不回来。”
    “这么严重?”
    周钰点头,“嗯,上河村是唯一没有死伤的村子,其他的村子都有伤亡,少的死了三两人,多的十几人。”
    杨兮深吸一口气,心里骂着顾知府不做人,一个大夫都没给请,药也不配,心是真的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