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里春

袖里春 第24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张泉立即劝他,“尸体穿的是太妃祭服, 是姜太妃没错, 陛下日不暇给,手头政务诸多, 何必亲去看人?”
    天子放下朱笔, 从龙椅上起来,快步往外走,“把尸体抬进乾清宫。”
    “她是先帝的太妃。”
    天子蛰伏多年, 费尽心机才终于夺回一切, 他不该对一个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如此在乎, 他想提醒天子, 姜雪甄是先帝的女人,死了便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帝王不该为一个女人所累。
    可天子并没将他的话听在耳朵里, “不管她是谁, 朕现在就想知道尸体是不是她。”
    天子伸手扣在他的肩膀上,“张泉, 做好你该做的事, 朕不会亏待你, 朕也不会忘了是谁在朕没于危难时忠义相护。”
    张泉止住话,冲他拱了拱手,自去遣人将尸体抬进乾清宫。
    尸体就放在乾清宫的明间内,天子坐在台阶上,定定凝视着被白布遮盖住的尸体,“揭开。”
    侍卫揭掉白布,露出底下腐烂的尸身,大约在水中泡久了,散发着腥臭,寻常人见着都得反胃畏惧。
    天子却看着尸体,眼睛许久没眨,想在这具尸体上找到与姜雪甄有一丝相像的地方,然而尸体已经看不出生前样貌,天子也看不出她是不是姜雪甄,只有她们身上穿的太妃服制是一样的,无不在昭示着,这就是姜雪甄。
    姜雪甄死了。
    张泉立在一旁,看出他在怔忡,像是一时无法接受姜雪甄已死的事实,只消静等着,让他自己死心。
    天子下了台阶,蹲到尸体旁边,伸一指拂开太妃服的衣袖,在衣袖下仅看见青灰色合领大袖对襟袄裙,没有深衣。
    天子立起身,斩钉截铁道,“不是她。”
    张泉手心发紧,“死者不能复生,微臣理解陛下过于伤心而不愿承认……”
    “你觉得朕失心疯?”
    太监手捧着水盆供他净手,他洗完再接过白帕,慢条斯理的擦拭着那根触碰过尸体衣服的手指,轻嗤一声,“小小伎俩瞒不过朕,这尸体是用来混肴朕的视线的,朕岂会被这种小把戏骗到。”
    张泉脊背上出汗,只恐他发现这是自己设的障眼法,他已不是以前那个事事听人劝导的少年,他是皇帝,从古至今,没有哪个皇帝会容忍部下欺骗他。
    然而天子也没揪着尸首不放,只道,“传朕令,全京都戒严,所有进出人等皆持文引!无文引者直接擒拿,若敢硬闯出城,男子就地击杀,女子带来见朕。”
    张泉心下沉浮,天子这是铁了心要抓姜雪甄回来,他再阻拦只会令天子生疑。
    天子一挥袖,尸体被张泉带着人抬走,等他们退后,天子黑沉着眉目,禁军围堵下,凭姜雪甄一人根本逃不出嘉福寺,必有人助她,偏偏这么巧,筒子河里打捞上来穿着太妃服的尸体,尸体也定有人安排。
    宫中知晓他跟姜雪甄关系的,他料定有贤太妃,裴绍刚任指挥佥事,姜雪甄出逃的这般顺利,不知裴绍在其中担了什么作用。
    还有张泉。
    天子眸中凝着郁色,在应天府那三年,他虽没跟旧部提过姜雪甄,可他逗留在应天府的三年里,难保张泉不会察觉到姜雪甄的存在,如果张泉知道,很可能会放任姜雪甄离开,且制造出这具尸体来让他死心。
    天子随后招来了五城兵马司各个都指挥,令他们协同张泉在各个城门内外搜抓人。
    隔了一日,天子派往应天府和田庄的人回来,向他禀明,应天府武安侯的老宅内并无张嬷嬷,原本该在田庄上替姜雪甄打理嫁妆的如秀也不知何时消失了。
    这一天,天子去了佛堂,姜柔菀被请去静室见他。
    佛堂灯火通明,静室内,天子坐在姜雪甄常坐的玫瑰椅上,手边放着一杯热茶,指腹贴着杯盖,烫疼了皮肤,他眉头都不见皱,甚至露出笑,“姜二姑娘,朕有话问你。”
    姜柔菀看着天子带笑的俊脸,想到这些时日夜晚天子的疼爱,她禁不住红涨起脸。
    “但有臣女知道的,臣女定知无不言。”
    天子看着她越来越红的脸,笑里带着微不可见的厌恶,“姜太妃那位乳母张嬷嬷是哪里人士?”
    姜柔菀想了想道,“张嬷嬷不是臣女家中的家生下人,从前是太妃娘娘生母、嘉宁县主的贴身丫鬟,嘉宁县主是应天府人,张嬷嬷想来也是应天府的人了。”
    在姜家,她是极受父母宠爱的嫡女,与嘉宁县主有关的人她都不屑一顾,岂会知道一个老嬷嬷是哪里人。
    天子没问出想要的,便没了耐性,收起笑起身。
    姜柔菀看他要走,急忙伸手想拽他的衣袖,结果他眼神里的凌厉让她畏怯,讪讪的缩回手,仍旧不死心的想求他留下来,“佛堂空大,陛下何不留下来?”
    自打姜雪甄从嘉福寺回宫后,就把自己关在主卧里,姜柔菀平素都见不着人,不过姜柔菀也没想见她,本来住这佛堂就是为了便于接近天子,跟她住一起本就添堵,不见人才更好,就当这佛堂没她这个人。
    天子似笑非笑,“你说什么?”
    他神情太冷漠,和夜里那个热情似火的男人判若两人,姜柔菀心里不安,想用撒娇的语气挽留他,“姜太妃素日吃斋念佛,臣女也不好打搅她,这佛堂寂寥,臣女夜里一人寂寞……”
    天子唇侧笑收敛,极其凉薄的说她,“姜二姑娘一个姑娘家说出这种话,不觉得自己寡廉鲜耻吗?”
    姜柔菀怎么也没想到天子会这般嘲谑她,登时眼中泪水打转,万般委屈藏在心底,再没脸面跟他撒痴卖乖。
    天子没再分过眼神给她,兀自出了静室。
    姜柔菀便捂着脸哭出来,分明前几日夜里天子还喊她心肝儿,可一到白日,天子就是这副伤人心的模样。
    她哭着忽顿住,想到孟氏说的,男人都是口是心非,面上比谁都正经,私底下什么腌臜样都有,她想着夜里天子的孟浪,那断做不得假,刚刚也是她之过,她怎能让天子屈居在这小小佛堂。
    少不得是她做小伏低去养心殿侍奉他。
    姜柔菀这般想着才自觉地安心,横竖也就是这些时日苦,等姜明回京,天子便能顺势把她娶进宫了,当下她还是安分守己的好。
    --
    天子进了主卧,如意和如棠二人跪在地上等他发话。
    “这里缺了什么东西?”
    如棠答道,“奴婢们在屋里查看过,没缺东西,只有太妃娘娘的度牒不见了。”
    姜雪甄在宫中出家后,户籍便被改为了僧藉,不宜再登记在皇室黄册中,天子将她放在佛堂里,便也没在意过僧藉的事,是以也没想过,内官监竟然拓好了度牒送来给姜雪甄,姜雪甄有了度牒,便等于有了文引,出顺天府根本不会有人拦她。
    “那度牒你们可见过,她法号叫什么?入的是哪座庵堂?”
    “太妃娘娘入的是水云庵,法号是妙静。”
    天子猛地起身,寒着面疾步出去。
    --
    姜雪甄在这间破落屋子里呆了两日,裴绍没再来过,他看起来是有些怕姜雪甄拖累他的。
    姜雪甄有自知之明,但也知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她从嘉福寺逃出来后,天子并没往外宣扬她失踪,就算找她也不可能大张旗鼓,闹得天下皆知。
    姜雪甄不愈在京中久待,时间一长,天子的人一定会找到她。
    她得先出城,张嬷嬷和如秀在江南等她,出城后她可以凭借手中的度牒沿途借庵庙落脚,到时再跟着化缘的女师傅一起借修行的名义前往江南与她们汇合。
    第三日晚,裴绍过来了。
    “陛下下令全城戒严,无文引不得出城,你有文引吗?”
    姜雪甄拿出度牒给他看,“这个行吗?”
    裴绍看了看度牒,有些意外道,“你是出家人?”
    姜雪甄没吱声,算作了默认。
    “你不是说你是宫女吗?怎么又是出家人了?”裴绍将信将疑了起来,但这度牒确实真的,有内官监的拓印在上面,不会是假的。
    裴绍审视着她,出家人哪来这么茂密乌黑的头发,必定是诓他的,只怕宫女身份也是假的,他都有点想把她送回宫去。
    姜雪甄没答这话,只是看向他脚上穿的靴子,那双竹叶纹靴子穿在他脚上正合适,她微微笑起,“贤太妃不是说这靴子被狗叼走了么?裴佥事找回来了?”
    裴绍陡然被说出糗事,略恼怒道,“姑母怎么这种事都跟你说?”
    “你靴子上的竹叶纹是我绣的,”姜雪甄嗓音温柔。
    裴绍低头瞧靴子上的竹叶纹,当时贤太妃把靴子给他时没说竹叶纹是别人绣出来的,他也没当回事,这会儿再看,那竹叶纹十分逼真,贤太妃针线活生疏,这种绣花确实不像出自她手里。
    要真是姜雪甄绣的,那他就承了人家的情,对面毕竟是个极细弱皎美的女人,还给他靴子上绣竹叶纹,这种绣活用他那帮弟兄的话来说,都是自己老婆给做的,他莫名其妙穿了别人绣好花纹的靴子,多少会尴尬。
    姜雪甄很坦然,只是跟他说,“若度牒可以充做文引,就不用裴佥事送我出城了,只是请裴佥事替我寻一套僧尼穿的海青袍,若还有幕篱便再好不过了。”
    裴绍随意嗯下,快出去时又转头告诉她,“明日我会派人将你想要的东西送来。”
    姜雪甄点头道一句多谢。
    裴绍再瞧过她,原想说他明日休沐,其实可以送她走,但她撇得很清,裴绍记得姑母说过,她是个本分的宫女,不小心犯了点错,得罪了宫里的贵人,在宫里没法活,姑母看她可怜,才想趁着秋祭,把她送出宫。
    她一定不是宫女。
    裴绍这般想着,便琢磨明儿得空得来一趟,至少看她安全出城,之后她死活不管也罢。
    --
    翌日一早,姜雪甄想要的海青袍和幕篱都送来了,还外送了一些干粮,姜雪甄换好海青袍,戴上幕篱,背着干粮出去,在院里找到一根结实的木棍,杵着出去。
    幕篱把她从头到脚罩住,她再杵着木棍行走在街头,别人只看着是个身体不好的尼姑。
    一路上也没人注意到她,到城门口时拿出度牒,守城将士看了好几眼度牒,这一日下来他们也没看到几个出家人,大都是和尚,难得来了一尼姑,这尼姑带着幕篱,也瞧不出长什么样儿。
    那手倒是又白又细,指尖若青葱,这些将士平日见的人多,但也只是平头老百姓的多,女人也见了不少,但终归是普通人家,也养不出这么好看的手。
    庵堂里的尼姑出家后,倒是有香火供养,用不着做苦活,只靠着香火钱把自己养活,平日里再出去化缘修行,确实要过的比那些在地里劳作的人好些。
    但也不是所有的尼姑庵都香火旺盛,京畿周边香火最繁盛的要数水云庵,京里那些贵妇人和小姐都爱往那儿上香,水云庵有钱,连尼姑穿的海青袍都是好料子,但是也只有水云庵有这等待遇,旁的香火差的庵堂能温饱就不错了,有的庵堂为图生计和钱财,还暗地里做起了暗娼生意。
    那两个守城将士上下度量姜雪甄,她穿的海青袍只是粗布制成的,但这度牒上写的确实是水云庵的尼姑妙静,尼姑甚少外出,出来的要不是出去游历结善缘,要不就是被人请去府上做法事,看她这样子,估计也只是出城游历去的,妙静这法号听的普通,也不像是水云庵内有名望的尼姑,生的这般白嫩,若是不在当值,还能调戏一番。
    守城将士递回度牒时,有意想摸姜雪甄的手。
    那将士立刻挨了一下剑鞘,正骂骂咧咧了两句,就被身边的将士戳了一肘,他才转过头,只见裴绍骑着马近前,手持着剑鞘抵在他肩膀上,他哆嗦道,“……卑职不知是裴佥事。”
    裴绍持着剑鞘又往他脑门上敲了敲,“这可是皇城脚下,你自个儿当着守城侍卫,还敢借职务之便摸尼姑的手,你这身差服不想要了?”
    有那么多人看着,将士被他训斥的挂不住脸,怕丢了职,忙说不敢,裴绍便收回剑鞘,策着马出城。
    那将士往额头上擦一把汗,催姜雪甄赶紧走。
    姜雪甄收好度牒,慢吞吞的出了城。
    越往城外去人烟越稀,姜雪甄沿途找人打听,出京往外再走三个时辰就到了燕山,燕山附近有座青莲庵,是可以歇脚的地方。
    姜雪甄一路专挑小路杂草丛中走,她体力差,还得时刻提防四周,秋后天冷,难得出了太阳,草丛里霜露打湿了裤脚,她走的极艰难,走一段路停一段路。
    这时听见有马蹄声,她心底惊悚但强忍着不敢回头,这身衣着,未必会被那些人认出来。
    “你这么走得走多久,我送你吧,”裴绍的声音自她身后传来。
    姜雪甄停下来,没有掀幕篱,头也没回,只是用极轻的嗓音感激他,“裴佥事帮我良多,我很是感谢,后面的路我自己可以走了,裴佥事权当不认识我的好。”
    裴绍被这话戳了一下,禁不住问她,“你在宫里犯了什么错?”
    他想就算她不是宫女,是天子的女人,天子待人宽厚温润,她总不会在宫里过的不好,没准以后天子还能封她做个娘娘,天子相貌堂堂,京中想嫁天子的贵女不在少数,她这种僧藉出身的女子,无身家背景却能侍奉天子,不是很多女人渴求的吗?
    姜雪甄没答声,自顾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
    裴绍在原处停了有一会儿,也没见她顿住脚,他之前就觉得她走路慢,慢的出奇,他们裴家是武将世家,无论男女行事都利索迅速,即使是贤太妃这样温厚的性子,行事上也不拖沓。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