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后我在衙门当差

女扮男装后我在衙门当差 第21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想要知道元老爷究竟是死于参汤还是头上的伤口其实很简单, 只要剖腹验尸,看看对方的肚子里是否也有砒‖霜就行了。
    但这话一出,不管是吕氏还是孙氏都大为反对, 就连知县都露出些许不赞同的神色来。
    在他们看来, 若是个无名无姓的平民便也罢了,查案嘛。但元老爷这样的身份,横死家中已经很惨了,结果现在连丧事还没办, 又要叫人剖腹,实在是太过残忍。
    虽然并不知道吕氏和孙氏中间有没有凶手, 但家属意愿如此, 加上知县本人也不支持剖腹验尸,商议过后, 还是不了了之了。
    但元老爷的死法还得确认, 最终是长河县衙门的仵作提议,既然无法检查肚子里面的情况,那用银针测一测元老爷口中是否有毒也是一样的。
    若口中无毒, 那就证明元老爷并没有喝这参茶,若口中有毒,那就证明元老爷是???喝了参茶被毒死的。
    赵好觉得有些不靠谱, 卫知拙也皱了皱眉,但两位夫人和知县都觉得是个好办法,忙叫仵作去验。
    那仵作便将银针放入元老爷口中,过了一会儿再取出来, 上面果然有变黑的迹象, 拭之不去。
    孙氏见状, 立时爆发出一阵哭嚎, 叫道:“我的天爷!老爷竟是被人毒死的!究竟是哪个杀千刀的毒妇下的手啊!”
    吕氏听出她在暗指自己,但心绪波动之下也懒得理会,只闭了闭眼,虚弱地冲知县道:“知县大人,还望您一定找到真凶!”
    知县对此也是义愤填膺,重重地点头,铿锵有力道:“查!现在就派人去查这参汤究竟是谁送来的!”
    衙役闻声而去,众人也都情绪激动,赵好却微微皱眉,捏着自己的下巴站在一旁。
    虽然从元老爷口中查出了砒‖霜,但她还是怀疑这方法到底有没有用。
    毕竟凶手也可以先杀了元老爷,然后趁尸体还未僵硬时往他嘴里灌这参茶。这样一来,即便元老爷是被砸死的,也一样可以从尸体口中检查出砒‖霜来。
    赵好想了想,扭头看了一眼卫知拙的表情,后者也在皱眉,便知道对方的判断和她是一样的。
    但现在众人都认定了元老爷一定是被毒死的,她和卫知拙也没有别的证据能反驳这一点,贸然开口只会起到反效果。
    赵好思考了一下,顺着知县的话说道:“送汤的人也不一定是下药的人,也有可能是不知情或者遭人陷害,为了追查清楚,还是应当将相关人员昨晚的动向一一问清,才好判断。”
    知县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赵好言之有理,于是又派人去把所有和元老爷遗嘱相关的人全都叫到大堂去对质。
    而嫌疑人里自然也包括了现在门外站着的两位夫人。
    孙氏和吕氏脸色都不好看,只是知县平日里和元老爷再有交情,这会儿也得拿出态度来了,严厉道:“烦请二位也跟我们走一趟。”
    孙氏当然是不想去的,但是看了眼吕氏,发现她好像更不想去,便一改态度,含沙射影地说道:“去就去,反正我昨天什么也没干,老早就上床呼呼大睡了!我看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不敢去对质!”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吕氏也只能面无表情地应下,叫人搀扶着上了小椅,被抬去大堂了。
    因着等人还需要一些时间,赵好和卫知拙也没忘了继续在房间搜查,果然又找到了敲击元老爷后脑的凶器——原本摆在门书柜上的灯盏。
    因为发现死亡现场时天已经大亮,所以大家并没有发觉书房里少了一盏灯,实际上是被人偷偷扔到了书柜的缝隙当中。
    灯盏上的蜡烛已经被取掉了,而灯盏底座上全是血迹,想来昨夜那人便是用这个从背后偷袭了元老爷。
    不过除了血迹之外,凶器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其他线索了,赵好和卫知拙也只能先叫人将之收好,又转去检查元老爷的尸体,看看还能否有些新的发现。
    不过没研究多久,便有衙役来报,元府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可以去问话了。
    赵好和卫知拙对视一眼,跟着知县一同去了元府的大堂。
    大堂这种地方一般都是用来见客的,只是元老爷谈生意都在外边,家里向来没什么客人。非要说起来,恐怕今天才是这间大堂自建起来那天起最热闹的一回。
    赵好和卫知拙同其他人一起进了门,便见元府的六个人整整齐齐地坐着。吕氏和孙氏在最前边,各自后边都是自己的儿子,再后边,便是元府的二少爷和四小姐。
    知县自然是要到主位上坐着去的,赵好和卫知拙走在他后边,便也趁机会重新打量了一下之前在宴席上短暂见过的三人。
    元府的大少爷元栖仍是低着头,畏畏缩缩的模样,胖胖的身体卡在座椅当中,显得有些窘迫。只是听闻父亲的死讯,他似乎也还有些伤心,时不时用衣袖拭泪。
    而近来受宠的二少爷元松红着眼睛,虽然刚失去了在家中唯一的倚仗,却仍努力挺直脊背,似乎是不想叫两个夫人看出他的虚张声势来。
    三少爷元梁是最奇怪的,他坐在座位上,神色呆滞,眼眶倒也是红的,只是看不出太多真心实意的难过。
    不过也正常,哪个原先受宠,后来被人超过的孩子,对自己父亲的感情都是复杂的。
    四小姐元杏赵好第一次见,对方看着不大,也就十四五岁的模样,小小一个地坐在椅子上,似乎是为了合群,也抿着嘴努力做出悲伤的样子。
    不过且不论她是不是真的会为了那个看不惯她的爹死了而悲痛,这位四小姐倒比赵好想象中的要有活力一些,两颊丰盈,还泛着健康的红晕。
    想来在元老爷看不到的元府角落里,她其实过得也还不错。
    知县在上首咳嗽两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随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各位想必都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坐在这里了。”
    “元老爷昨夜暴毙家中,死状凄惨,现下业已查清,乃是有人故意谋害!本官作为本地知县,也作为元老爷的好友,无论多难多险,都一定要还他一个公道,将那凶手揪出来,绳之以法!”
    知县大人的语气倒是铿锵有力,只可惜底下的人都各怀心思,并没有人给出多大反应,安静片刻后,还是赵好十分捧场地鼓了鼓掌。
    卫知拙见状,也跟着拍了两下手,接着,在场的衙役中才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知县:“……”
    知县努力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尴尬,镇定道:“这位李小郎君和卫郎君是本官请来一同破案的帮手,他们若有问话,尔等如实回答便是。”
    现场一片安静,无人说话。
    既然如此,赵好便权当没人反对了,率先一步站出来,认真道:“还请各位叙述一下昨晚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见过什么人,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可有人证。”
    料到不会有人主动开口,赵好先看向了坐得最近的孙氏。
    孙氏一对上赵好的视线,立刻眉头一拧,激动道:“我是长辈!怎的让我先来?!况且我吃穿用度都指望着老爷呢,我害谁也不可能害他啊!”
    她一双眼睛急切地扫过在场众人,看了眼吕氏,大约是觉得对方不好对付,于是最终落在了大少爷元栖的身上,指着他道:“他才是嫌疑最大的人!叫他先说!”
    赵好只得看向知县,本来想叫他主持一下局面,不能再让孙氏这么任性了。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大少爷听了孙氏的话,已经十分顺从地开始讲自己昨晚的情况了。
    赵好见状,也只能先听听看对方怎么说。
    “昨晚我一直在席上陪大家喝酒,散席后爹便将我叫到了书房……”元栖的胖脸涨得通红,也不知是觉得丢丑,还是找不到什么好词来形容。
    憋了半天,最终还是如实道:“将我叫到书房,骂了我一顿。”
    “不过没骂多久,二弟就来了,”元栖低着头,声音还是有些难过,“爹是很宠爱二弟的,二弟劝了几句,他便放我回院子里去了。只是叫我近日都不许出门,不要给他闯祸。”
    他征询似的看向赵好,不知道还要不要往下说。
    赵好便道:“继续,一直说到今天早上。”
    元栖闻言,只得干巴巴地继续道:“我回院子后,因为心情不太好,吃了点东西,吃完就洗漱睡下了,一直到今天早上才被叫醒,知道了……知道了发生的事。”
    大约也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简单,元栖憋了半天,又补充道:“睡觉的话,我有人证。因为爹他怕我闯祸,所以我的院子外边一直有家仆守着的。”
    赵好眨了眨眼,这个信息还算关键,毕竟以这位大少爷的身量,想要躲过看守去下药或者行凶,好像都不太可能,几乎可以排除他是凶手的可能性了。
    赵好想,倒是这位大少爷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她一开始认为的有些出入。她还以为这买姑娘的大少爷是个奸猾之人呢,没想到连“我爹找我谈了会儿心”都不会说,直接就来一句被骂了。不过说起来,昨晚宴席上也只见他的两个弟弟互相攻击,原是没他什么事儿的。
    赵好正想着,听完大哥陈述的二少爷元松,已经梗着脖子接话道:“昨晚散席后我确实去了书房,因为见着爹带着大哥气冲冲地进去,怕两人产生什么矛盾,便劝解了两句。”
    他瞟了眼知县和两位夫人,努力做出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说道:“爹消气后,便让大哥先离开了。只是刚发完火,爹又觉得身体不适,于是不放心地想要尽快把遗嘱定下来,我正给他磨墨的时候,孙姨娘和三弟进来了一趟。”
    听到对方突然提起自己,孙氏脸色立刻变了,一拍???扶手站起身,指着老‖二骂道:“怎么了?我和梁儿一起同他爹说说话儿也不行了吗!还有你个没大没小的东西管我叫什么?!”
    元松咬着牙,任由她骂,最终还是知县警告地看了她一眼,说道:“孙夫人,你昨日和三少爷去元老爷的书房做什么?”
    孙氏看了一眼知县的脸色,大约也是知道现在不是撒泼的时候,忿忿地坐了回去,不满道:“我们能干些什么?昨天晚上不是为了咱们家的大少爷办了场宴席么,梁儿回来后一副不高兴的模样,说是席上有人说话刻薄得很。”
    她上下扫了扫元松,脸上又是不屑又是忌恨,说道:“我便想着带梁儿去和老爷谈会儿心,实在不行,表现表现也好,我们很快就走了的!”
    元梁闻言,也回过神来,忙道:“就是这样,同爹说了会儿话后,我和娘就各自回院子里去了,一觉睡到大天光。”
    “有人作证吗?”赵好问。
    两个人都是摇了摇头,他们又不像元栖那样被元老爷盯着,哪儿会有人作证。
    赵好听了,若有所思,随后示意二少爷元松继续。
    元松见状,松了口气,说道:“的确如此,孙姨娘和三弟来同爹说了会儿话后,便离开了。”
    说完这个,元松又垂下了眼,似乎很诚恳地说道:“他们离开后我又陪爹待了一会儿。只是大哥和三弟的到来也提醒了我,不管爹他决意如何,在写遗嘱时我都应该避嫌的。”
    “于是和爹说明此事之后,我也回自己的院子休息了。之后爹一个人留在书房,又见了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我便都不清楚了。”
    赵好闻言,不由皱起眉。
    元府的家产可不是笔小数目,这位二少爷得宠前估计也过得不怎么样。眼下这一大笔财产就摆在眼前,他不盯着元老爷把他的名字写上去,还会这么高尚地避嫌吗?
    但这只是猜测而已,并不能作为证据,赵好看着二少爷元松,认真地问道:“你确定全程就是如此?除了你的长兄三弟以及孙姨娘去过书房外,中间就没有出现过其他人吗?”
    元松一愣,想了想,才恍然道:“哦,对了!孙姨娘和三弟走后来过一个婢女,给爹送了碗参茶!”
    听到这里,赵好还没说话,知县已经一拍大腿,起身激动道:“对!那个婢女!你还记得那个婢女长什么样吗!”
    元松被吓了一跳,忙道:“应当就是后厨的一个婢女……”
    眼见知县还要再问,赵好皱着眉头道:“大人,这个不急,婢女直接叫人去厨房找,一定跑不掉的。二少爷,我且问你,昨天你几时离开的书房?”
    元松愣了一下,看向知县。知县已经默默地坐了回去,清了清嗓子,用下巴指了指赵好,意思是听他的。
    元松于是回忆了一下,答道:“我到院子时已是亥时四刻了,应当是亥时三刻左右离开的。”
    赵好继续道:“你走时元老爷可否喝了参汤?”
    元松一愣,说道:“这,我不记得了。”
    “你不记得了?你就在元老爷身旁磨墨,看着他写遗嘱,却连他是否停下来喝过一口茶都不记得了?”赵好质疑。
    元松被赵好盯得发慌,说道:“好……好像是没喝过。”
    “好像?”
    不等元松反应过来,赵好又嗅觉敏锐地问道:“昨日散席时已快过了戌时,而你亥时三刻才离开。也就是说,从戌时末到亥时三刻,你都和元老爷呆在同一间书房里,除了你的两个兄弟和姨娘到来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没有别人帮你作证。而在你离开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书房里的元老爷是否还活着对吗?”
    一听这话,元松脸色立即白了,连忙辩解道:“是没有,但是我也的确不是凶手!”
    就连知县听了,也忍不住在一旁提醒道:“那个,李小郎君啊,元老爷已经决意要将家产分给他了,他根本没理由杀人的……”
    元松连连点头。
    “是吗?”赵好露出狐疑的表情,像咬住猎物的尾巴一样紧紧地盯着元松,说道,“但我听说,元老爷一开始最宠爱的儿子并不是二少爷你,而是三少爷。是最近几个月的时候,他才突然对你青眼有加的。”
    一提到这个话题,孙氏和三少爷元梁都坐直了身体,包括刚才还帮元松说了话的知县,也跟着露出一脸求知的表情。
    只有元松本人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原先装出的坚强都好像玻璃一样被赵好的问话打碎了。
    “我想问一问二少爷,这几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元老爷对你的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赵好一句接着一句,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元松本就心虚,哪里招架得住,整个瘫坐在椅子上,惊惧不已地望着她。
    赵好回忆了一下卫知拙的表情,学着那股淡淡的,但充满压迫力的劲儿,说道:“回答我的问题。”
    不得不说赵好学得还是很像的,元松的嘴唇颤抖着,终于扛不住,带着哭声坦白道:“我偷看了爹的信!”
    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