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73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纪宁槐的粉丝讨论了一阵,还是打算等《淬火》剧组官宣再说。
    营销号那边也透露说《淬火》的主角被纪宁槐拿下了,但娱乐圈里变数太多,别说开机前换人,就是开机之后再换人也并不鲜见。
    但事实上,粉丝们并没有等待那么久,因为——就在纪宁槐关注了林济几个小时后,林济同样回关了他。
    众所周知,林济的关注人里只有他的合作对象,他遵守这个规则甚至胜过纪宁槐。
    “我们老纪真的出息了!!”
    “怎么回事?我有一种老纪被小林包养的感觉!霸道编剧和他的小演员!”
    “双厨狂喜!!!超期待老纪在小林新剧的发挥!!”
    “演技派+超剧情派编剧,我有一种老纪可以拿大满贯的预感!!!”
    第80章 拍摄进行时
    【一线男演员的格局是不是要变了?】
    电视剧论坛上, 一条论坛帖被高高顶起,“一线”、“格局”之类的词注定吸睛,没过多久, 这条帖子就被顶上了hot位。
    “一线”这个词的魅力在于, 就算明星本人平日表现得再佛系, 粉丝们依旧能在各个平台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在标题下方, 楼主补充了一句:【纪宁槐进组《淬火》了。】
    【《淬火》才刚拍, 怎么就来贷款爆了?退一万步说,纪宁槐有《淬火》, 难道夏瑞寻和张冠手头就没有存货吗?】
    【+1, 楼上是不是过于高估林济的作用了?】
    【……不是, 还有人不知道夏瑞寻也舔过《淬火》这个饼,只是没舔上而已?】
    【格局未必会改,但是纪宁槐在一线的位置应该能再进一步,楼上一直说别高估了林济,我倒觉得你有点低估林济了。】
    【大江卫视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淬火》开机仪式台长和章力纯都去了, 这可不是普通剧集能享受的待遇。】
    【不如先看看《淬火》的关注度,我感觉, 大江卫视对这剧的期待至少是收视率5%。】
    【……5%?】
    论坛里,一位默默潜水的大江卫视内部员工沉默不语。
    旁人不清楚, 他却是明白的, 卫视虽然对外宣称质量为重,但在1%和10%的收视率之间做选择, 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林济不仅是有质量的编剧, 他的剧本所创造的收视率更是令人难以忽视。
    对其他卫视而,达到5%的收视率难如登天, 但大江卫视自身就能保证4%收视率的基准线,这次和和林济合作,大江卫视的目标绝对不是增长1%的小小收视率。
    何况从台长到总监,高层们都对这部《淬火》信心满满。
    当然,大江卫视平素是不允许员工透露内部计划的,员工们即使有很多内幕想吐槽,都必须捂紧嘴巴,等剧播了再一点一点把料放出来。
    但这位员工终究是看不惯坛友们言语之间对大江卫视的小看,忍不住道:【我赌《淬火》收视率上6%,卫视和林济都不是吃干饭的。】
    9%、10%的收视率他不敢赌,《淬火》毕竟不是《后宫》和《静梧传》那种吸引观众的题材。
    ……
    电视剧论坛的讨论只是《淬火》热度的部分反映,正式开拍后,剧组对外透露的信息越来越多,网友们自然慢慢知晓了这部剧的背景——拍摄地济川市以及在济川机床厂开展的演员培训说明了一切。
    “又有演员培训!”
    “是现代剧情哎!类似《百归记》那种?我现在是小林的脑残粉,他写什么题材我都会看。”
    “小林脑残粉+1,期待《淬火》成为《百归记》那种经典。”
    “本济川人狂喜!济川一机我很熟的,附近的叔叔阿姨们都是厂子里长大的,如果小林写的是他们的故事,我举双手赞成!”
    “济川人+1,唯一的期待是林编把我的家乡写好一点,之前看过一些描写其他地方的剧,真的,编剧动笔的时候或许很爽,因为胡编乱造他们不用负责任,但本地人心里很难受,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被写成那样。”
    ……
    外界吵嚷纷纷,《淬火》剧组却一片安宁,培训结束后,演员们对剧本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除了纪宁槐这个主角外,被选中的其他演员演技都不错,属于一点就通的类型。
    导演谢翱不仅会拍年代剧,也擅长调教演员,他对剧组拍摄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一些,一天的拍摄结束后,他有空就拉着林济讨论剧本。
    《淬火》故事的开始,分配到h市第一机床厂的吴志远因为迟到被厂秘通报批评了,正值机床厂面临困境之时,一项技术发明受阻,产品卖不出去,加上当时又是和隔壁老大哥交恶的背景,对方撤走了援助机床厂的技术人员。
    h市一机只得想办法谋求生路,争取新的合作对象,还要想办法提高产品销量。
    吴志远正是年轻气盛之时,虽说对厂里的制度不太满意,他依然和同批分来的贝鸣一起接过了销售的任务。
    贝鸣的扮演者曹巍和纪宁差不多大,两人在国影读书时时是师兄弟,纪宁槐比曹巍早一届,不过出道之后,两人的际遇却不相同,纪宁槐早早红了,曹巍至今仍是三线演员。
    《淬火》剧组找上纪宁槐的时候,其他演员都定下了,贝鸣的演员参加赛车比赛伤了腿,剧组要临时找人接角色,纪宁槐就推荐了曹巍过来。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确实不错。
    曹巍来试过戏之后,谢翱和林济都挺满意,两人好奇曹巍怎么没来参加《淬火》的试镜,对方羞涩一笑:“我刚和经纪公司解约不久,找不到活干,就回家帮忙收麦子了。”
    林济:“……难怪你看着白了不少。”
    曹巍刚来试镜那会,整个人看着又黑又憨厚,和贝鸣这个角色挺贴,他还没开始演,谢翱和林济就对他挺中意,后来两人眼看着他一天天白了起来,好在这并不影响他对角色的塑造。
    纪宁槐和曹巍两人都是国影出身,林济原以为自己会和两人处不好,肖诚是国影的,秦翼是国影的,推掉百玫的齐穗也是国影毕业生,但事实证明,不是国影出身的人都有问题,只是他运气不太好罢了。
    纪宁槐和曹巍演绎角色时给,会他一种强烈的踏实感,两人平日里就喜欢和谢翱、他讨论剧情,只要谢翱指出两人表演上不足的点,两人愿意尝试七八遍,直到表演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尤其是纪宁槐。
    他接下《淬火》的主角之后,网上的讨论声一直很热烈,林济这种不太关注八卦的幕后都留意到了,纪宁槐本人想必也是看得到的,可这压根没影响到他扮演吴志远的状态。
    初出场时的吴志远比纪宁槐本人要年轻得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这样一个角色,演得太过了就显得假,演得太老成又显得角色死气沉沉,纪宁槐把尺度把握得刚刚好。
    林济希望他演出吴志远的天不怕地不怕,把年轻人的胆识表现出来,但分寸掌握不好的话,角色要么油,要么就给人一种装逼感。
    有这种毛病的演员真不少。
    在剧本里,h市一机新开发的一款机器销量惨淡,是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台切割机床切割出来的产品达不到标准,虽然差距十分微小,可工业生产中,微小的差距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自然地,购买厂家对市一机的这款机器不信赖,高价生产出的机器只能在仓库里睡大觉。
    吴志远接了推销的活,要做的当然不只是推销产品,产品问题摆在那里,一机上下和购买厂家都知道,人家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什么要买一台有毛病的机器?因此,购买厂家宁愿自己多掏些钱,用外汇买进口机器。
    在这场戏里,纪宁槐口中专业词汇一个接着一个,找问题时专业性十足,没花太久时间就把机床的问题找到了。
    他演得好这事不止是林济和谢翱认可,把家安在剧组的几位老专家也很满意。
    《淬火》开拍之后,剧组从济川机床厂薅了不少人,谢翱和林济每天除了商议剧本外,也变着法地给济川机床厂打广告。
    虽说电视观众不是机床厂的销售受众,可群众之中有高手,眼下正是济川市面临困境的时候,说不准哪位观众就能替市一机解决解决问题。
    《淬火》占了人家的仓库,借了人家的地盘,还薅了一群人过来,虽说其中有工业部门的助力,可机床厂的恩情剧组还是得记住。
    据老专家说,纪宁槐的精气神原本就像他们的师兄弟,开拍时间越长,他演得越来越贴近为机床厂奉献一生的那些专家们。
    纪宁槐的确演什么像什么,但很多时候,“像”只是浮于表面的模仿,并不代表演员深入了解了某个角色。
    不过他对吴志远的演绎,林济倒是能给出一个“像”的评价。
    林济虽然常年泡在剧组,也指导过演员演戏,提起表演这事头头是道,但他清楚,有天赋的演员和他这种半吊子是不同的,他的指导是从编剧的角度帮助演员理解角色,可角色还是由演员来驾驭的,演员吃不透角色,他指导再多也毫无意义。
    林济对《淬火》剧组的一众演员很满意。
    准确地说,自《代号11》开始,他参与过的剧组都集结了一群有演技、有追求的演员,不管接到的角色是大是小,他们都愿意花心思去琢磨角色。
    虽然林济并没有想过,这其中有他坐镇剧组的缘故。
    演员和经纪公司都是看人下菜碟,他随意发句话就能让未来娱乐解散演员经纪部门,演员除非是以后都想走秦翼的发展路线,否则根本没有和他对着干的必要。
    “林编,这里这里。”
    听到招呼后不久,林济一屁股坐到了曹巍旁边。
    曹巍正在看剧本,他剧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说明,他本人块头不小,字却写得特别小,林济得他一个个指出来才能辨认。
    《淬火》剧组人数和《后宫》差不多,把群演和借用的济川机床厂的工人算上,总人数其实已经超过了《后宫》。
    对林济而言,《淬火》剧组比《后宫》剧组舒服。
    《后宫》剧组女演员多,女演员有空就聊衣服鞋子彩妆,还有聊八卦的,林济也想听听八卦,但演员们就算聊八卦,也不会说给他听,林济人一到,刚刚聊得热火朝天的演员们齐齐闭嘴,让林济怀疑自己其实是剧组里最不受欢迎的那个人。
    对此,他的朋友田尧表示:“不然呢?你不会觉得自己最受欢迎吧?”
    林济:“……怎么不算呢?”
    遗憾的是,田尧是他八卦的唯一来源,他不能过于得罪对方。
    招了马鑫这个经纪人之后,情况好多了,马鑫知道很多林济听都没听说过的八卦,而且内容详实,来龙去脉也说得清清楚楚,充分发扬了编剧专业毕业生的优秀特质。
    曹巍和纪宁槐就不一样了,曹巍的嘴比纪宁槐的嘴更不受管控,他会和林济分享分享最近掌握的八卦,而因为他和纪宁槐关系很好,很多八卦他其实是从纪宁槐口中听说的。
    当林济向他确定八卦的真伪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转头看向纪宁槐。
    纪宁槐:“……”
    没办法,他只能把八卦中曹巍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再补充补充,让林济听到最完整的那一版内容。
    当然,聊八卦只是剧组日常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时候,几人依旧是在讨论剧本,如果老专家们加入的话,讨论的内容通常会更加专业,在这个时候,林济也会摆出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认真听课。
    ……
    在《淬火》剧本的前半部分,吴志远有出去单干的想法,不久之后他脱离了h市一机,个人投入到工业浪潮中,钻研技术,招收人才,在行业中不断建设属于自己的威望。
    《淬火》剧本里,林济并没有塑造脸谱化的反派,他的剧本吸收了现实人物的经历,在吴志远生活的年代,济川机床厂面临的困境只有海外和内部竞争双重困境。
    他纯粹地展现出这些困境的话,已经足够他在剧本中设置出一重重的矛盾了,不需要多加一些被打脸的角色。
    第81章 宠爱
    “林济, 你过来一下。”
    林济刚到剧组,谢翱端了杯咖啡过来,而林济手上则端着茶杯——这属于《淬火》剧组的奇异景象, 年轻的林济生活习性和老年人差不多, 谢翱则时髦一些, 爱吃面包和喝咖啡。
    谢翱年轻时留过洋, 在国外待了好几年, 不过回国后他拍的倒不是“新兴”题材,而是观众口中土土的年代剧。
    这类剧集不太招年轻观众喜欢, 收视率其实并不差, 对于部分二线卫视而言, 甚至可以说是收视法宝之一,谢翱也因此在导演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场戏该怎么拍,你给我点意见。”
    《淬火》剧组拍摄过程中不是没遇到过问题,就以机床来说,剧本中涉及的老式机床经历过几次更新换代, 现在所使用的版本早已不是初版, 济川机床厂的陈列室里只有一台用于展览的老机器,实在没有多余的借给剧组用。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