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第336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院子里安装了几盏路灯,照得院子亮堂堂的。
    何玉燕把车子停好,就看到家里的大门已经打开。院子的灯光透过敞开的屋门照了出来。耳边是自家男人跟娃儿说话的声音。
    这就是家的感觉。
    刚经历卢家这些糟心事的何玉燕,觉得自家才真是心灵的港湾。
    吃上顾立冬端出来的饭后,她终于有空回答男人的问题。
    “就是去二手店一趟。卢家闹分家,王凤儿要二手店拆伙,要分家,听说还怀上了。”
    顾立冬知道这王凤儿。当初实习的时候就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还举报自己的媳妇儿。这种人就是个小人。所以顾立冬不能理解卢老大为什么要娶她。
    这样的人,跟卢家的氛围格格不入。
    没想到这才结婚多久,居然就开始分家拆伙了。虽说儿子大了分家很正常。生意做大的了,拆伙也是常有的事情。但也见什么都好好的,忽然就闹分家的。
    “那店里准备怎么处理?”
    何玉燕当即就把卢老大的决定说完。
    “我是没想到他居然会有这样的决断。”
    顾立冬呵呵笑了两声:“他这才是聪明人。现在留一线,日后出了问题还能跟你们这些合伙人求救。”
    “你也不看好他吗?”
    虽然卢老大没说,但何玉燕估计这人拆伙,应该会继续开二手店或者废品收购站。做生不如做熟。他们这一行不起眼,但利润是很高的。一不小心捡个漏,那更是惊喜中的惊喜。
    “有王凤儿那样的人管着的话。做什么生意都做不成。”
    顾立冬这话一语成谶。拆伙后卢老大的创业之路并不顺利。直到王凤儿嫌弃卢老大没用离婚。卢老大才又靠着在路边卖水果,慢慢积攒起来。那个时候,何玉燕他们早已经成为了不得的商业巨擘。
    当然,这些未来的事情现在还没发生。大家也都不知道命运会这样作弄人。
    反正,当卢大妞在第三天回来图书馆上时,何玉燕就知道卢家分家完成了。
    “二手店是大哥、二哥的生意。分家不分这个。我爸妈手里的钱我们兄妹都不要,留着给他们养老。家里唯一的资产就是那个院子。小小的平房,大哥二哥都不要。我爸妈最后说留给他们养老。等他们百年后,这房子分成三份。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份。”
    何玉燕看着平静讲述分家情况的卢大妞,直到她这是接受了。
    当然,这样公平的分家,相信王凤儿不会同意。但既然分成功了,显然王凤儿被卢老大安抚住了。就是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安抚。
    何玉燕听完卢大妞的讲述,伸手拍拍对方的肩膀。安慰的话她是不知道说啥的。可能之前在大杂院见识了太多的事情。现在听到卢家的事情,居然觉得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正常”。
    其他人也知道卢大妞家里肯定出了什么事情。不然不会请假两天的。
    肖飞跟言格也没多问。但两人十分友好。干活午休吃饭都十分照顾卢大妞。
    这种和谐的同事气氛,让何玉燕觉得很欣慰。当然,肖飞的那点心思,何玉燕看在眼中。也大概看明白了卢大妞也有意思。
    两人都是好人,何玉燕还挺乐见其成的。
    卢家分家成功后,下一步就是他们这些店铺合伙人拆伙了。
    幸好二手店之前说要开分店一直没开。所以现在拆伙要计算的份额价值,也变得没那么复杂。
    拆伙前,卢老大亲自来到何玉燕家里,想要她出钱买下他的所有份额。等哪天有机会,他想买回来。
    当时对方是来道歉的。这个请求只隐晦地提了提。立刻被何玉燕毫不犹豫拒绝了。甚至,何玉燕跟顾立冬商量过后,决定要把二手店的份额也给卖了。
    对于自己的产业规划,何玉燕现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所以,她不会出手帮助卢老大。
    拆伙进行得很顺利。最终卢老大的份额,被其他几个合伙人平分了。等卢老大把钱拿走后,何玉燕直接就跟这几个合伙人谈了谈。
    因为当初这个二手店何玉燕参与度就不高。她要退份额,其他人都没有意见。就是有些惋惜像何玉燕这样肯出钱,又不插手的合伙人没了会很可惜。
    等一切处理完毕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腊八节。也就是82年的2月,距离过年还剩22天。
    “确定不后悔?”
    看着何玉燕从车里拿出来的一包钱,顾立冬直接接过。牵着媳妇儿的手就走进了屋里。
    今天外面下雪,天气阴沉沉的。前两天跟二手店的合伙人商量好后,他们今天把钱凑齐。份额转让合同当即签署完毕。
    顾立冬本来想亲自陪同媳妇儿过去的。不过媳妇儿表示不用那么麻烦。而顾立冬最近确实挺多事情的。也就没有跟着过去。
    “不后悔。之前这二手店一开始也是为了给卢家兄弟一点帮助。”
    “那你后悔给他们帮助吗?”
    像卢老大这样的,其实在外人看来已经跟大家都撕破脸了。
    何玉燕摇头:“当时帮人的时候,也没想过要什么回报。这个事情没啥意思。你那边呢?”
    顾立冬叹了口气:“有人跟我竞争,现在还在跟厂里谈。”
    进入82年,距离市场开放已经过了4年。这4年可谓是日新月异。外面的事情变化速度特别快。就好像你打个盹儿,醒过来会发现世界不一样了。
    大家都在赚钱,用各种方法赚钱。但这是私人买卖的情况。
    放在公家单位,工作状态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反的。
    第八机床厂是个几千人的中型工厂。厂里有很多不同的职能部门。有些部门是核心部门,有些部门是闲散部门。
    像顾立冬所在的运输部,则是个不上不下的部门。
    论理,要裁撤部门的话,也轮不到运输部。
    但是,这一次的裁撤是市里交通局下达的命令。主要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加快。导致运力十分紧张。
    有些工厂对于运输的要求没那么急迫。这些工厂的运输部,就被交通局拎出来,准备糅合成一个新的运输公司。主要面向社会各界接单子。
    而顾立冬作为第八机床厂的运输部科长,就面临着选择。
    是跟着调去新的运输公司工作,还是说留在机床厂。
    两个选择都不太好。
    新的运输公司是从不同的工厂调拨人手。这注定会经历一个十分复杂漫长的磨合过程。留在厂里,按照顾立冬的资历,就是升上副厂长,也没有多大的出路。
    而且顾立冬本身在外面以私人的身份开了几家超市,也对他在公家单位有些影响。
    所以,夫妻两人商量过后,决定离开公家单位,自己单干。
    他们超市目前的货物没遇到过短缺,最重要的是运力十分流畅。调货速度快捷。所以,顾立冬决定出来单干,成立一个小型的运输队伍。主要为超市以及一些熟人服务。
    这么一个小小的运输队,就需要司机跟货车。
    司机的话,顾立冬能拉来不少人。主要是缺货车。
    这两年他们超市只通过顾广盛,买下了一台第一机床厂淘汰的大货车。
    因为是淘汰下来的,所以这货车跑不了长途。只能在北城周边跑跑。幸好前两年供销公司的逼迫,让他们在北城周边开发了不少供货商。所以,这台淘汰的老爷车用处不少。
    除了这台车,平时他们超市运货主要就是靠顾立冬跟厂里协调。外派一些不影响厂里业务的运输单给到厂里的司机出车。
    这样能给厂里创收,超市这边也方便。
    现在运输部马上就要没了,而且会有几台货车淘汰下来。顾立冬就想着买下来。方便超市以后的货运。
    然而,他有眼光。其他人的眼光也不差。
    这不,就出来两个人要跟顾立冬争抢这几台货车。
    顾立冬最近就在忙着跟厂里谈判者些货车的归属问题。
    反倒是他离开机床厂没什么大问题。因为16岁就开始参加工作。顾立冬的工龄很快就要满15年了。厂里的意思是给他办理一个暂缓退休。每个月能领基本工资,工作关系继续挂在厂里。等到45岁退休年龄,直接在在厂里办理退休手续。
    这是当年顾老爷子的贡献,给顾立冬留下来的福利。
    “实在不行的话,就问问广市那边能不能弄来货车。”
    这两年他们从广市那边买了几台小汽车。她、楼解放、老罗都从那边的海关缴获仓库买了车。这些车有正规的手续,购买交税后可以正常上牌。
    但这种车子,何玉燕见到的都是各种高档小汽车。还没见过有人走私大货车的。
    “大货车可遇不可求,只能先找人问问。厂里这边的话,我会继续争取。最近超市的库存很充足。暂时可以少用些车。倒是你那几家文具店,记得看看库存。不够的话早点下订单。没了车子,委托其他人运输的话,估计时效会慢很多。”
    这两年何玉燕陆陆续续又在几家重点学校附近开了文具店。初步形成了一个连锁文具店。加起来一共有6间。
    顾立冬都笑说开超市太慢了。现在为止一共就开了三家超市。
    不过文具店的规模小,投入小。何玉燕都是找到合适的店铺,直接出钱买下再开店的。
    因为现在的租金低,但未来那飙升的租金会让很多实体店都无法生存。
    何玉燕这也算是防范于未然。
    退出二手店,何玉燕是准备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具店跟回收站。
    回收站没有二手店那么多麻烦。因为回收站就回收垃圾。该是多少钱一斤的纸皮,不会说账目上出一个高价。
    倒是二手回收店,如果回收的东西是贵重点的。那价格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中间的操作空间太大了。何玉燕没有太多精力去探寻账目的真假。
    这才是何玉燕要退出的真正原因。
    “我最近又看好一家店铺。就在我们图书馆附近的一条商业街。等明天有空我过去看看。有结果跟你说。”
    何玉燕跟男人商量着明天的事情。
    然而,明天她去看店铺的时候,就发现有人也跟她争抢起来。
    第148章
    “店主家里是机关单位的。这店铺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有一段时间上交, 现在返还了回来。”
    “对方是比较好沟通的人。对于店铺的价格已经给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不接受砍价。”
    “你看看,店里保存完好。占地面积一共八十五个平方。十分符合你的要求。”
    何玉燕认真听着眼前人的介绍。视线没有从眼前的店铺离开。
    今天是工作日, 也是她约了人看房的日子。为了看房子,她还特意请了假出来。
    这家店位于一条商业街的拐角处,客流量比较大。拐角联通了两条主干道。距离她工作的图书馆, 开车只需要十五分钟。
    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 是何玉燕首选的目标。
    店铺的建筑是老式平方,只有一层楼。如果买下来的话, 何玉燕准备把这平房推倒, 盖成二层小楼。一楼卖文具, 二楼卖书。室内环境尽量按照后世的书吧那样装修。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文具店的旗舰店。
    当然,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设想。甚至等推倒平房的时候, 何玉燕计划地基打深一点。有可能的话,三楼也得盖起来。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