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她无所畏忌

公主她无所畏忌 第140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既然不拘一格取才是为了公平,可如何才能让这公平落到实处?而不是如空中楼阁,名头倒是叫得响,实则什么用没有,反而因为‘独出新裁’,致使连原有的规矩都没有了,弄来一堆不知所谓之人。
    早知道她的想法会很难做,但真正到去做的时候才知有多难,因为它是打破现有的规制、无旧例可循的开新之举。
    因为太过重要,所以格外谨慎,因为太过谨慎,所以格外难为。
    没过几天,元贞就服输了。
    “我觉得我们太过想当然,摊子铺得太大,光你我二人及几个打下手的,实在无法拟出涉及各行各业选才的细则,所谓素有专攻,不外如此。”
    蒋旻早就这么觉得了,他本打算再熬两天,就跟元贞提出这点,没想到她自己先说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
    元贞沉吟道:“我们可以借人觅人,不是本就打算招一些负责文字文书的贤才?我们就当在选谋士、幕僚,先招一批这样的人,之后由他们出策,再择优而选。”
    “这般倒也好。”
    既然下了决定,很快元贞就拿出章程来。
    这个很简单,首先文字文书已经筛选掉一批人,她并未在对外的布告上透露选这些文字文书到底何用,却也用考题隐晦点出。
    考题只考策问,考官未知,考题未知。
    可考过科举的都知道策问是做什么,用白话点讲,就是一种以对答形式为主体的考题,其中包含了经义、时政等等。
    不过在以前的科举中,诗赋、经义占了主流,策问并不多,有也只是一两题,考官们都重诗赋重经义,相反策问很是冷门。
    世人只听过有人因诗词写得极好,即使后面的策和论平平无奇,也被录取的。倒没听说过有人因策论答得好,而被破格录取的。
    布告贴出来后,不在选才范围内的人一哄而散。
    至于一直盯着安抚使司动向的,则心下大安。
    诸如此类人,多是为官没多少年的,又或是正在读书的年轻书生,他们以为仅凭自己所学足够应付了,总比那些为官多年,恐怕连经义都忘了大半的人要强。
    却万万没想到,进了考场后,题目竟出得如此稀奇古怪,竟没有一题是问经义,而是多问时政实务。
    这实在太考验这些只知闭门读书的书生们了,不光考验他们对时局的了解,还考验他们的大局观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不论格式,没有避讳,随心而答即可。”坐于首位的元贞,扫视下方缓缓道。
    闻言,那些浸淫在底层多年的老官吏心下大安。
    可再细看考题,涉及面未免太广,这些题谁能全部都答出来,且能言之有物?
    可魏国公主亲自监考,说明此番选才不一般,这大概是在选自己的首批班底?日后前程定然不会差,只能尽力而为了。
    下方,谢成宜缓缓注视上首那女子一眼,提笔写题。.
    一共八百多份试卷,元贞和蒋旻等人花了整整四天才看完。
    其实主要是元贞,蒋旻等人则负责把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筛了下去。
    看完刚写下的录取名单,元贞不禁失笑。
    这其中竟有不少熟人,尤其有两人格外得她瞩目。
    一个是宋浦,一个是谢成宜。
    “所谓不拘一格,他们也算在不拘一格中吧。”元贞默默道。
    一个是受父辈牵连,若非上京城破,大概要郁郁不得志一辈子。而另一个确实人品有瑕,但之后他站出来主战,也说明了人性的多样性。
    规矩是自己制定的,人家按照规矩前来,她确实不能因曾经有过不睦,而提笔划掉对方。.
    这一次取了不少人,加起来竟有五六十人之众。
    并非所有人都能把考题答完,并能言之有物。那些只答了一部分,确实有实学的,按照门类被分派了下去,或为文书或为主事,视能力而定再进行后续升迁。
    而那些答完所有题,且确实有些想法也敢于去想的,则都暂时收归安抚使司门下为幕职。这其中就包含了宋浦和谢成宜等人。
    另一边,前线的杨變已经把战线收缩至颖昌,至于再往北的一些城池则被他放弃。
    实在是北戎打进京畿路后,致使有些地方呈犬齿状与北戎占领的地方相交,有些地方甚至孤悬在外。
    而他们兵力不足,马匹不足,又多是平原地带,根本守不住,也没必要浪费兵力。幸亏经过这些日子,当地百姓已经往南转移得差不多了,留些空城给他们,也没有什么。
    而北戎那边,跟杨變又打了两场,惧于他手里不知道有多少的火器,反正打得挺畏首畏尾的。
    见杨變退守,便让主力折道往京东西路去了,而这边则留了小半兵力防守。
    双方有默契地相对而峙,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借着有空档,杨變回了襄城一趟。
    “其实再往下收缩,以淮水、汉水、长江为界,全力防守这一条线为上佳之策。一来确定了防线,便可因地制宜接下来事宜,例如筹建水军,发展民生。二来百姓心中安稳,该往南迁就往南,不想走的就留在原地,也不至于六神无主,无心生产。”
    谢成宜缓缓在舆图上划了条线。
    这条线与元贞设想的几乎一致,打仗最怕的就是什么?是耽误民生。一旦耽误民生,则经济受挫,没有钱就打不了仗,又岂能守土。
    “将军的意思是能守一日是一日,往上还有京东西路和东路,虽说他们顽固不化,至今不愿松口归附,到底有将军领兵在侧,可从旁策应,也可以牵扯北戎一部分军力,毕竟百姓无辜。”
    其实若让谢成宜说真心话,就是放其自生自灭,一切以己身为首要目的,不让他们挨打,他们又怎能认清现实。。
    但这些日子他与元贞近距离相交,对她的心性有了更深的认知,不想说这种话,让她觉得自己这个手下,就是一个冷心冷肺且无情只求己利之人。
    没有上位者喜欢手下之人没有道德,这是谢成宜伪装多年得出的结论。因为没有道德,就没有底线,而没有底线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他想了想道:“那当务之急该是派人去说服淮南东路和西路,并以此为基,说服其他几路尽快归附,也好统合整个南方,全力发展民生经济,以便支撑前线与北戎南北对峙。而京东西路和东路,见南面其他路都归附了,自然不会再负隅顽抗。”
    这又与元贞想到一处了。
    “谁去?”她问。
    堂中坐了五六人,都是这些日子经由她挑选出来的最适合做幕职的人,也是当下她最为依赖的几人。
    “属下去吧。”宋浦道。
    比起老辣干练,他这个以前只会做学问的,真不如谢成宜、罗长青这几个浸淫官场有些年头的实干派。
    这几个人他以前都听过他们的名头,除了谢成宜外,大多都不显山不露水,虽略有才名,却平平无奇。
    没想到一日离开上京城,真干起实事来,才显出对方的能力来。让他意识到,也许这些人就是如此,只是以前藏拙了。
    他若再不努力一把,还真要被这几个人压在下头,他也不甘心不如人。
    “属下也去。”罗长青懒懒举手。
    元贞看了下两人,光一个宋浦,她着实担心拿捏不住那些老油条们,但若加上罗长青……
    “行吧,就你二人。要人还是要兵,尽管开口。”
    这时,门的方向却传来几声轻扣。
    元贞抬头一看,却看见杨變环胸而立在门处,而他的神情……
    “你回来了?”
    元贞站起来,走了过去。
    杨變一把拉住她,就走了。
    “怎么?你不想我回来?”
    看他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样子,元贞敏锐地意识到,他好像吃醋了。
    可为何会吃醋?
    难道是因为宋浦?
    为了照顾他面子,元贞想了想道:“忘了告诉你一件事,安庆和宋浦也来到了襄州,我倒没想到安庆竟能修得正果。”
    虽然这正果得来的不易,在听完宋家发生的事后,元贞也满是唏嘘。前世宋家这群人就没逃过,这一次虽没被当做犯官家眷交出去,却依旧没逃过厄运。
    倒是安庆和宋浦竟阴错阳差逃过了。
    她说这些,是想提醒杨變,从血缘上来说,这二人算是她的妹妹妹夫。宋浦已经娶妻了,且两人目前感情不错。
    杨變也听出来了。
    可他吃醋的是宋浦?
    作者有话要说:
    有红包
    第89章
    只有男人才了解男人。
    当初谢成宜处心积虑去设计元贞,难道真是为了想媚上走捷径?或是为了救那个如烟?
    确实一开始他可能是基于这些目的,可杨變更知道元贞的珍贵,更明白谢成宜此人的心机深沉。
    一个心机深沉的猎人,必然会潜伏在附近观察他的敌人。
    可若是窥探他,必然略不过与他关系亲近的元贞。
    杨變就不信他观察下来,不会对元贞心生爱慕,不然何必巴巴地跑来,还混到她手下做事?
    方才杨變站在门外旁观,确实没看出端倪,但他也没略过元贞下决定时,谢成宜眼中一闪而过的欣赏。
    一个男人欣赏一个女人这意味着什么?
    不过杨變也不打算明说,他可不想自己犯蠢挑明,去便宜那个阴货。元贞既然不懂,那就最好一直不懂。
    拿定主意后,杨變做出不以为然之态。
    “跟我说这些做什么,我又不关心他们。我只是许久没见到你了,有些想你罢了。”
    真的?
    看了看他眉宇间神色,好像真就是真的。
    元贞也放下心来。
    "行吧,你也许久没见过熠儿了,走吧我带你去看孩子。"
    不是许久,而是自打去年杨變出去后,这一直没回来过。不是元贞提及,他一时还真忘了自己有个儿子了。
    不提这边去看孩子的夫妻二人,另一边见公主就这么被拉走了,几人都是面面相觑。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