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27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郗归的冷静之中,带着真正的愠怒。
    可与此同时,她又清楚地知道,三十多岁的司马恒,早已形成了一套属于她自己的思维模式,她也只是一个可恨的可怜人。
    于是郗归轻叹一声,看向南烛:“告诉顾信,一定要顾好徐州府学。学子们无论出身高低,都必须受到足够好、足够合适的教育。”
    她正色说道:“这是一个参差的世界,而那些年轻人,那些孩子,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郗如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室沉寂。
    郗归笑着问道:“阿如回来啦?怎么这个时候回来?用过饭了吗?”
    郗如叹了口气,面色有些愁苦:“父亲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母亲很是开心,可我却越看越觉得别扭,索性收拾东西回来陪姑母,以免跟母亲相看两厌。”
    郗归摸了摸郗如细软的头发:“你父亲无恙,这原是一件好事,你母亲觉得高兴,也是理所应当。”
    “可是姑母,我觉得这很可悲。”郗归仰起头来,认真地看向郗归。
    “接连的战争带来了那样多的牺牲,刘坚将军死了,薛蓝姐姐也死了。他们为江左付出了生命,甚至因为防疫的缘故,不能保留一个全尸。可母亲又在做什么呢?”
    “我即便没有回京口,也知道那里定然充满了骄傲与悲伤。白幡将飘荡在徐州和三吴无数条街巷,而我们,我们这些被保护的人,难道不该为他们哭泣,为他们哀悼?怎能仅仅沉浸于自己一家一户的喜悦之中,全然不顾那些牺牲的勇士呢?”
    “阿如,你能这样想,姑母很欣慰——”
    郗归欲言又止,她为郗如的想法感到高兴,可却始终不愿在她面前说谢璨的坏话。
    郗如可以不喜欢她的母亲,可她作为长辈,却不该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诋毁。
    可郗如却并未善罢甘休,仿佛一定要问出个结果似的。
    她说:“姑母,您上次问我是不是瞧不起她?我难道不该瞧不起她吗?她这一生,几乎仅仅为了那所谓的爱情而活。可这爱情对于父亲而言,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郗如看得很清楚:“父亲心中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对他而言,无论是郗氏的荣耀,还是江左的安危、北府的将士,都比妻儿、比他自己重要得多。”
    “母亲总说父亲对她好,可他只是尽到了他觉得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无论谁嫁给他,他都会对那个人好。”
    “姑母,让我觉得难受的,不仅仅是母亲对于将士们的漠视,更是她十多年来放弃所有而全力投入其中的这段爱情,根本就是一个不公的存在。”
    “她甘愿将一切奉献给父亲,为此,甚至在许多其他方面显得自私。可对于父亲而言,母亲只是她生活中极微小的一部分,她不懂他的家国大义,不懂他的满腔抱负,不懂他的拼搏究竟是为了什么。”
    郗如冷笑着说道:“当然,他并不在意她懂不懂,因为他根本就瞧不起她!”
    第184章 阴阳
    郗归因郗如的敏锐而吃惊了一霎, 这惊讶很快就变为欣慰,令她脸上不由自主地绽放了笑意。
    在郗如身上,她真正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纵然江左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可却依旧在灌溉之下, 长出了与周围格格不入的青葱玉树。
    这几年来, 郗如一直在改变。
    她日复一日地, 从之前那个本能地趋利避害、只想讨好大人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主见、有抱负的人。
    纵使仍有偏激固执的时候, 可却能够清警地觉察到, 在这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之下, 女性与男性各自的处境。
    她就像从前所说过的那样,在一点点拿开遮蔽自己双眼的那片叶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人,这个孩子甚至比郗归本人更加尖锐。
    郗归并不会因这尖锐而心生不快。
    相反地, 她深知“矫枉必须过正, 不过正不能矫枉”的道理, 知晓对江左这样的时代而言,这“尖锐”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她微笑着注视郗如, 心中仿佛流过了一汩涓涓的暖流, 令她那因司马恒的肆意妄为而微凉的内心, 重归熨帖与温和。
    “阿如,你说得很对。”郗归将郗如拉到跟前,与她四目相对,“这世道就是如此地不公。男子和女子同生于世,可却自落草的那刻起, 就被区分出‘弄璋’与‘弄瓦’的不同命运, 一者‘载寝之床’,一者‘载寝之地’。往后的日子里, 更是要见证和承受这世间的无数差异与参差。”
    “你的母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不知道也不相信还有其他道路可走。她的可怜、可恨与可悲,只是这世间无数女子惨淡生活的一个小小映射。”
    “阿如,这世上的不公太多了。有人清醒地痛苦,有人茫然地沉沦。甚至不仅仅女人的荣辱寄托于一个男人,千百年来,就连那些男人的荣辱,也往往只能寄托于主上,寄托于君王。如若不然,三闾大夫又何必援香草美人为辞呢?”
    “许多年来,人们给这一切不公赋予了一个名字,叫作阴阳。天地、日月、寒暑、君臣、夫妇、男女,无不被划分出了阴阳的区别。”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概念。一个男人,当他是丈夫时,便是夫妇之中的阳。可当他成为臣子,便又成了阴。就譬如凤凰一词中,雄者为凤,雌者为凰。可于龙凤的概念中,凤便只能屈居龙下。”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之中,女性总是处于‘阴’的位置。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一代一代地把柔弱贞顺装饰为一种美德,让女子藉此在阴阳的体系中抬高身价。”
    “可这毕竟只是一种虚伪的抬高。他们渲染内宅的重要性,仿佛女子安于内宅、执掌中馈,是与男人为官做宰、出将入相同样重要的事情。”
    “可是,谁都知道,这并不对等。”
    “男人在官场上、在家庭之外所获得的一切,使他们天然地取得了‘命令’的资本,而女人的‘劳苦’却永远都换不来‘功高’,她们的付出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事实上,并非她们的劳动没有价值,而是这价值被转移到了男人身上,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
    “同样地,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男人的功劳也有可能被抹杀、被掠夺,正如此前很多年里,军旅中那些白白为世家子弟作嫁衣裳的流民一般。”
    “阿如,这些就是这是这个旧世界长久以来的规矩,其中充斥着直白的剥削与伪饰的欺骗。”
    “我们可以去改变它,我们必须去改变它!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让那些清醒过来的人再也不会无路可走!”
    “阿如,你要记住,你是一个开拓者。”
    “你的见识、你的同情、你的努力都无不重要。所有这些,都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郗归语重心长地说道:“觉醒者,奋斗者,这本身就是希望。”
    郗如从未如此正式地被郗归赋予一个类似于“开拓者”“奋斗者”的角色,她以为自己还远远不够,也在一直为接受考验而做着准备。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上,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种艰难阻绝的、与淘汰有关的考验,而只是以这样一个猝不及防的姿态,向她展现出了更多的样貌。
    但她同时又有些疑惑:“姑母,阶级与性别所造成的差异,能够等量齐观吗?它们是相同的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郗归回视郗如,“这两者当然不同。可是阿如,你要记住,作为奋斗者,在事业开始的阶段,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范围包括所有既往被界定为‘阴’的群体。”
    “无论是女人、下民,还是被异族苦苦压迫的汉人,都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对象。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争取他们,在不影响的原则的同时,团结他们,让他们自觉地发生趋向我们的改变。”
    “如果有朝一日,对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便需要做出真正的抉择。不过,防微杜渐的要义,便在于防,我希望我们的伙伴和盟友。永远不会走到那样的地步。”
    “姑母,我明白了。”郗如郑重其辞地说道,“我会从当下做起,做好现在该做的一切——团结,奋斗,向着最终的目标进发。”
    她看向案上那本阵亡将士的名册:“我会像他们一样奋斗,会团结更多人,共同争取更好的明天。”
    她以眼神征求郗归的同意,而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本名册,看着看着,不由落下泪来。
    郗如深吸一口气,伤感地说道:“姑母,我知道将士们的牺牲,是为了前所未有的光荣事业,我知道薛蓝姐姐会因此而自豪,但我还是想哭。”
    “尽情地哭吧。”郗归轻轻将郗如揽入怀中,“哭泣原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些为了国家和百姓付出生命的人,值得我们任何人洒下热泪。”
    “只是阿如,哭泣过后,我们仍要保持坚强的意志。牺牲是战争的常态,只要我们立志北伐,牺牲就一定还会继续。我们只有持续地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才能保证将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唯有胜利,是对英灵们最好的告慰。”
    郗如重重点头,而后看向郗归:“姑母,北伐,要开始了吗?”
    郗如以为按照郗归的脾气,一定会乘胜追击,将北秦人打得落花流水,不料却听郗归说道:“不,还没到时候。”
    郗归放开郗如,目光转向舆图:“苻石集结几十万大军进攻江左,为此,甚至连都城长安附近的百姓,都被挨家挨户地征召。”
    “可最后出发的军队还未离开三辅之地,先行大军就已在江淮间连连落败。甚至就连作为皇帝的苻石,也身受重伤,仓促而逃。”
    “以至于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征伐,最终只成了苻石野心之下的笑料。”
    “阿如,你要谨记,无论是对江左还是北秦而言,内部的瓦解,都比外来的攻击更加可怕。”
    “北秦原本就是一个由诸多胡族组合起来的国家。过去数年之中,苻石固然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建立了几乎覆盖北方全境的版图,可频繁的征战也为北秦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其内部的诸多降将,根本未对苻石建立起纯粹的忠诚。”
    “臣服与忠诚完全是两码事。那些因战败而短暂向苻石低头的野心家,终究也会因苻石实力的大减而露出试探的爪牙。”
    “这种情况下,一旦苻石露出明显的颓势,北秦就会瞬间危若累卵。”
    “而我们,只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北秦各族接连叛乱,苻石自顾不暇,北方混战一团的时机。”
    郗如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听说,羌人、羯人和鲜卑人,都已有了自立的动向。”
    “还不够。”郗归面无表情地说道,“那些被北秦灭国的胡族,与苻石之间,横亘着深仇大恨。仇恨与利益会驱使着他们复仇,驱使着他们彼此相争。”
    “我们没有必要对上他们,只需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即可。”
    “他们一定会互相征伐吗?”郗如不确定地问道。
    “一定会。”郗归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多少人能够在真正的权力面前做到面不改色,任何人都不能小看欲望的力量。更何况,苻石手里,还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物。”
    “宝物?您是说——”郗如迟疑着问道。
    郗归缓缓开口,吐出了一个对于江左众人而言,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传国玉玺。”
    “永嘉乱后,元帝虽立国于江左,可传国玉玺却落于刘石之手,以至于北人皆云司马家是白板天子。”
    “而在北方,传国玉玺背后所隐含的寓意,也使其成为了诸胡争霸之时的焦点所在。”
    “土地与人口是实打实的利益,而玉玺,则意味着正统。”
    “我已命人放出各色消息,如今的北方,已然流传着‘得传国玺者得天下’‘北府军愿以天雷神器换传国玺’等消息。”
    “此次南北大战,苻石元气大伤,身体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北方诸胡已经纷纷自立,很快,他们就会向着长安集结,一道终结北秦苟延残喘的性命,瓜分其留下的各色遗产。”
    “而我们,只要瞅准一个最混乱的时刻,趁此机会出兵北伐,便不愁不能恢复河南之地了。”
    郗如听了这话,眼神亮晶晶地看向郗归。
    郗归被她难得的天真样貌逗笑:“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要先选出一位主帅。”
    第185章 追封
    当凛凛的北风吹过征战纷纷的北方大地, 在江淮一带造就飞扬的大雪时,扬州、豫州等地,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分田入籍的工作。
    大战过后,北府军乘胜追击, 在淮北打了几个胜仗, 直打得胡人不敢轻易南侵, 而后便仿佛收了手似的,再不继续北进。
    然而北方并未因此而重归安宁。
    冬天原本并非适合打仗的时节, 可刚刚自立的诸胡军队, 一个个忙着抢占地盘, 抑或是抢夺越冬的粮草,所以正打得不可开交。
    北府军虽有徐州和三吴的粮草做支撑,可却还是本着稳扎稳打的原则, 并未贸然北进, 而是在豫、扬二地凝聚民心, 夯实根基。
    以免与符石一般,征伐不成, 反倒自取灭亡。
    豫、扬二州的百姓或许曾听闻过徐州的善政, 或许并没有, 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在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时,发出那种难以言喻的真切喜悦。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