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国色医香

第225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要真是这样,那他们也得考虑考虑,若是家里有亲戚朋友在子嗣方面有妨碍的,是不是都可以到靠山屯卫生站找这个叶大夫给瞧一瞧了,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嘛,试一试也不会少块肉,但没准就有戏了呢。
    叶青还不知道她这一回动的恻隐之心,竟然又让她送子观音的传言给“实锤”了,同时无形中还给她那个卫生站又带来一波热度,新一轮的不育男患者,已经在启程的路上了。
    把章家两口子的问题处理完了,叶青就要去牛棚那边继续她手头的工作。
    走出休息室,围观的人群也陆陆续续散了,方小桃从她后面追了上来,叫住她后,对着她深深鞠了一躬:
    “叶大夫,真的很谢谢您,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份恩情我会牢记一辈子!”
    “以后但凡有能用得上我方小桃的地方,您只管开口,我一定竭尽所能帮您!”
    叶青笑着摆了摆手,对方小桃这话根本没在意。
    她确实是帮了方小桃一把,帮助她在婆家赢得了暂时的话语权,可这对叶青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高兴的事儿。
    她更乐意看到的,是一个坚强洒脱逆境重生的独立女性,而不是像方小桃这样隐忍妥协将就过一辈子。
    方小桃她明明有刚强坚韧敢爱敢恨的一面,可在面对世俗的眼光还有婚姻的束缚时,她仍然无法挣脱时代给与她的枷锁,她的思想被局限在她所受的教育之中,只能随波逐流,被迫接受命运给与她的馈赠,不管是好还是歹,她都认了。
    偏偏像方小桃这样的女人,在这个年代多不可数,这才让叶青感到心情沉重的原因。
    因为自来社会就打压着她们的需求和天性,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这些可怜可悲的女性,就刻意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就这么麻木压抑地过完这一生。
    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需要进步的原因,也是她和杭廷芳建议创立《妇女报》的初衷所在吧。
    有了革命的先驱,有了领导妇女解放的思想指导,妇女们才能从这场虚妄的谎言中觉醒,意识到她们所处境遇并不是公正公平的,隐忍并不能让她们得到尊重,只有抗争和奋进,才能为她们赢得一席之地。
    叶青忍不住看向自己身侧的四个女徒弟:
    “看到了吗?如果你们没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就会像她这样。”
    “明明可以跟命运做抗争,明明可以奔向更好的人生,可还没开始反抗她就先怯懦认输了。”
    “因为她除了家庭除了丈夫,没有其他任何倚仗,所以哪怕知道她的婚姻并不如她的心意,她也只能妥协,努力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不放。”
    “如果你们不想将来也变成她这副模样,困在婚姻这座坟墓里没有选择权的话,现在就绝对不能认命,多苦多累都要咬着牙拼命往上爬,不要在乎旁人说了什么,只管问你们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四个徒弟皆沉默,但她们眼中的小火苗都被点燃了,且一个比一个燃烧得旺盛。
    随着农场的母牛也用人工授米青技术陆续配种成功,红旗公社各个生产大队的母猪也相继被摸出来一胎二十宝了,县农业局电话被打爆,都是其他乡镇来咨询关于人工授米青技术的培训学习的。
    县里面后知后觉,意识到这个技术是时候在全县开始推广了。
    结果这时候要联系叶青,却发现靠山屯卫生站虽然通了电,却没有安装电话,要跟叶青进行沟通,还得通过红旗公社进行传话,费时费力不说,还相当麻烦。
    于是,这次不用伍永兵再反复跟上头申请了,县里面主动派了人下来勘察,没两天就从镇上邮局拉了一条电话线出来,直接通向了靠山屯,卫生站看诊室的墙上,也终于挂上了一台浑身黢黑的老式摇把机。
    邮局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拿了一个小册子过来,就这个电话如何使用,给叶青几个进行培训。
    这时候的摇把机,各单位接的是同一根线,要打电话,需要先拨到邮局总机,再从总机往其他分单位进行转接,握住摇把子顺时针旋转,一长一短一长两短还是一长三短,一个都不能错,一旦拨错,很可能就打到其他地方去了,很是麻烦,所以安装电话时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准确熟练之后才能使用。
    作为后世熟练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叶青,如今到了这儿也跟个土包子没啥差别,一开始拿到摇把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过这半年下来,随着她的各项业务增加后,她在公社那边打电话的次数多了,才终于逐渐适应并掌握了这个老古董的使用方法。
    所以眼下,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卫生站的另外四只,以及跟着一块儿来凑热闹的伍永兵老支书两人。
    以往伍永兵和老支书也不是没去公社打过电话,但他们只负责拿着听筒接听,拨号是有公社专门的办事员来负责的,所以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摇把机电话到底要怎么用。
    现在靠山屯也终于装上第一台电话了,作为靠山屯的一把手二把手,他们当然不能再当个只晓得接听电话的傻瓜,务必得熟练掌握这个摇把机的使用方法才行,不然说出去岂不是图惹人笑话。
    两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盯着那铁疙瘩研究了足足得有大半天,急得满脑门都是汗,才磕磕绊绊地搞明白这个电话到底是怎么拨出去的。
    等弄明白了,这俩老头原先那些激动紧张兴致勃勃的情绪也跟着消失殆尽,对这个电话机那叫一个敬谢不敏,非必要他们是连碰都不想碰这玩意儿了。
    太为难他们了,以后屯子里谁家有急事需要打电话的话,就找叶知青还有她那几个徒弟,千万别找他们帮忙!
    不管怎么说,屯子里有了电话,确实是一件大喜事,虽然各家一年到头可能都没有打电话的需求,但这毕竟是整个红旗公社这么多生产大队之中的头一份,足够让屯子里的这些屯民对外吹嘘好长一段时间了。
    屯子里各家都觉得很新奇,跑到卫生站盯着那个摇把机好奇打量以及询问各种千奇古怪的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得到消息后,翻山越岭跑十几二十公里到靠山屯来看热闹的。
    这个电话的安装,让屯子里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叶青跟县里的几个单位的联系更紧密了,同时她跟外省其他人的联络也更加方便了。
    电话安装后,叶青就第一时间通知了顾卫东和杭廷芳,之后又给申城那边的陈友德老爷子也去了个电话。
    让叶青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接到了一个意外来电。
    对方自称蓟城人民出版社的主编,看了叶青在《妇女报》上刊载的小说《立秋》,觉得这篇小说立意很特别,希望能将这篇小说整理出来进行出版。
    第147章
    叶青很是惊讶。
    之前就提到过, 这个时期国内物资匮乏,纸张的产量也很有限,连报纸的发行都受到严格管控, 就更别说是其他出版物了。
    所以眼下, 有出版社竟然主动打电话过来,要出版她的小说, 这着实让叶青感到意外。
    主要是,《立秋》整个篇幅有近三十万字, 而《妇女报》如今还是周刊,每个星期才能刊登的篇幅不过四千字左右,这几个月下来,整个小说连载还不到六万字, 目前剧情还处于刚刚展开的状态。
    叶青对自己的创作水平还是心里有数的,《立秋》之所以能得到杭廷芳的赏识看好,还得以刊登在报纸上, 完全仰仗于她这本小说贯穿的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比较前卫鲜明。
    这个时期大众关注的话题, 还是着眼在怎么搞建设, 像叶青的这本《立秋》这般将视角放在一个深陷困境命途多舛却仍然不断向命运抗争的百折不挠的农村女性身上, 确实是开了先河。
    但要论叶青这本小说的文笔有多好, 剧情的设计有多精妙,那肯定是没有的, 这本书更重要的,是用叶青几十年后的思想眼光来看世界,以李秋的口吻来启示这个时代的女性, 即使是命苦的农家女, 只要头脑清醒敢于奋进,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低头, 就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有出头之日。
    叶青是第一次写小说,还是这么长篇幅的长篇小说,所以她最初的意图,是登上报纸后,能多让几个女读者看见,并且能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那她这本小说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整理出版成书,那是她从来没有想,也没敢想过的事儿。
    但她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出版社关注到了这本小说,并且还主动打电话来询问出版事宜。
    电话那边的出版社主编言辞恳切,说起李秋的时候见解滔滔不绝,在问及叶青小说的后续,得知立秋会逆风翻盘农门崛起后,越发激动和感慨,再三请求叶青将书委托给他们出版社出版。
    “您可能对我们出版社不太了解,但我这个电话是真的带着诚意拨打过来的。”
    “我们出版社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出版长篇小说,而且每一本小说发行后都得到了文人学者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像早几年的《艳阳高照》《海岛女兵》《霞光大道》,甚至包括去年的《沸腾的山峦》《红川》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现象级作品了。”
    “我们的编辑部,在审稿这一块儿嗅觉敏锐,一看到您的这本《立秋》,就立马被剧情还有立秋这个特殊人物所吸引了,所有编辑都认为,您的这本书,很有潜力成为今年出版届的黑马!”
    叶青并没有被对方灌的这点迷魂汤给捧得找不着北,她确实是对如今的出版届毫不了解,但她有杭廷芳这个人脉啊,不懂的完全可以给杭廷芳打电话咨询,反正出版这个事儿她也不强求,所以根本不需要这么快就给对方答复。
    于是,叶青很委婉地跟对方表示她暂时还需要考虑考虑,让对方稍微等她几天时间答复。
    等电话一挂,叶青就赶紧给杭廷芳那边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后,叶青就没有隐瞒地把事情说了,又咨询对方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的具体情况,想知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没想到叶青这边一说出版社的名字,杭廷芳也愣了。
    “这个人民出版社确实算是蓟城的老牌了,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版了上百部长篇小说,其中经典作品非常多。”
    “前些年整个出版行业受政策影响全面停业,一直到去年初,宣传部才正式下达文件,允许长篇小说发行出版。”
    “政策一放开,蓟城人民出版社就走在了前面,去年他们广纳新人,对很多工农兵和知识青年发出了邀稿,只去年一年,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者。”
    “所以他们会来找你洽谈出版事宜,这也不奇怪,毕竟你的那篇《立秋》,最近剧情渐入佳境,也获得了业内广泛关注,报社这边每天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其中超过半数都是询问和探讨《立秋》这篇小说的剧情后续以及作者等相关话题的,可见你这篇小说有多火。”
    “蓟城人民出版社能这么快就反应过来,足可见他们编辑部的那帮人眼光毒辣水准挺高。”
    “不过给你打电话的这个编辑,我倒是不认识,回头我找人给你打听一下,看看那边出版小说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杭廷芳对小说出版了解得也不是很多,但如果叶青的这篇《立秋》真能出版发行的话,她肯定是举双手赞同的。
    不过,这个时期的出版政策还是很严苛的,对作者的稿费管控得尤其严格,所以杭廷芳觉得丑话还是得说在前头,让叶青心里面先有个数。
    “如果蓟城人民出版社那边真有这个意向,我可以帮你去洽谈这个事儿,但你得知道,现在出版小说跟报社刊载一个性质,作者是拿不到稿费的,你如果同意出版,直接给出版社签个授权书就行,报社那边最多也就是给你一些票证之类的补贴,送你一些工业券或者是百货大楼的兑换券之类的,但更多的肯定是没有的。”
    “你要是介意这个的话,我可以代你直接回绝出版社那边,等以后没准哪天有了新的政策变化了,到那个时候再考虑出版这篇小说也完全来得及。”
    来得及吗?经过方小桃的事儿以后,叶青就越发感觉到妇女的觉醒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再怎么争分夺秒都不为过,又怎么会为了那么点稿费,就将小说出版这么重要的事情给搁置了呢。
    她最初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挣稿费,只希望能够为女权主义浪潮添砖加瓦,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
    虽然眼下在杭廷芳的帮助下,这篇小说已经在《妇女报》上连载刊登,但受报纸的发行数量的限制,最终能将这篇小说从头看到尾的读者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但如果整理成册直接出版就不一样了。
    纸质书是可以传播借阅的,受众群体的数量比如会以倍数增长。
    而且读者不用苦苦等更新,一次性就可以将整个小说从头看到尾,在阅读体验上也会比看报纸连载好上许多。
    只要这本小说多出版一册,就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女读者会认识李秋。
    这些女读者,可能从小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过歧视压迫和剥削,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们,如果要消除性别差距,要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靠温良恭顺妥协服从是没有用的,要打破这一枷锁,唯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
    而叶青的这篇小说,也许就是给这些女读者们的一记当头棒喝,能让她们从浑浑噩噩的处境中彻底清醒过来。
    既然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没问题,叶青也就不再犹豫了,反正她对出版是一窍不通,稿子也都交到杭廷芳手里了,就干脆当起甩手掌柜,直接让杭廷芳代她去和出版社那边交涉。
    叶青的关注力,放在了赵玉良他们申请的那个科研新项目上,从赵玉良告知她这件事,到最终审批通过,其实也就不过半个月的事儿。
    在韩亚博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叶青去农场跟宋春华韩亚博夫妻俩最后见了一面。
    这几个月,韩亚博在叶青的调理下,身体也已经逐渐好转,原本瘦骨嶙峋的身躯,如今已经长了不少肉,凹陷下去的脸颊也变得丰盈不少,再不像之前那般憔悴孱弱,动不动就咳嗽了。
    这个科研团队,说是四个人的研究小组,但其实真正搞实验研究的就只有韩亚博一人,剩下的仨,一个是照顾韩亚博生活起居的宋春华,另外两个则是赵玉良安排进来的,名义上说的是给韩亚博当助手,但其实,那俩就是来看守和监视韩亚博的。
    叶青也知道,韩亚博夫妻俩只要进了实验楼,不等到韩亚博的这个重启的项目研究出最终成果,或者是有人给韩亚博翻案让他获得平反之前,这俩肯定是出不来了。
    所以趁着这次见面,叶青专门制作了几大瓶调理身体的药丸子,分门别类准备得十分齐全,甚至连服用的方法都仔仔细细地写好贴在药瓶上,就怕这两人进去之后生病了却得不到及时治疗。
    宋春华在学校那边的工作也暂时性停职了,这些年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丈夫又在劳改农场吃尽了苦头,这让宋春华特别珍惜两人来之不易的相处机会,她很害怕再和丈夫分开,会让这次见面成为永别,所以不管丈夫怎么劝,她都义无反顾,打定了主意要跟着韩亚博进实验大楼。
    也不知道夫妻俩是怎么协商的,总之最终韩亚博还是妥协了,夫妻俩简单地收拾了点行囊,在跟叶青匆匆碰过面的当天晚上,就被赵玉良秘密送进了实验大楼里。
    第148章
    四月开春化冻, 靠山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养猪场剩下的几头猪尽数宰了。
    晒谷场的几口大锅又派上用场了,猫冬了几个月的屯民们齐聚, 以吃大锅炖杀猪菜的方式, 来庆祝春天的来临。
    年前交任务猪之后剩下的四头野猪外加几头生猪,在叶青几个人的精心照料下, 如今体重都已经超过了两百斤,正是膘肥体壮适合宰杀的时候。
    各家不光吃了一顿满嘴流油的杀猪菜, 还分了一两斤肉,总之,在青黄不接了几个月,大家肚子里都没啥油水的情况下, 趁着春耕之前吃了几顿荤菜补充一下身体里的营养,同时也能好好解解馋。
    所以这个春的来临,大家都很高兴也很激动, 全然不像往年那般不情不愿。
    因为大家知道, 叶青的科学养殖计划, 给整个靠山屯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今年的光景, 一定会跟往年截然不同。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