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第146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他们泼出来的水,就得让他们自己舔回去。
    那人肯定地点头,“有!”
    张祯一笑,又看向说蔡琰若上朝,君臣沦为笑柄的那几位,“女子上朝,诸公觉得有损自己颜面,这也无可厚非。”
    几人不敢大意,等着她的转折。
    果然,转折很快来了。
    “但诸公还有多少颜面呢?”
    张祯笑吟吟地道,“董卓威逼陛下迁都时,你们不敢站出来;董卓肆虐长安,你们不敢站出来;各地诸侯不尊朝廷,你们也不敢站出来。如今有一女子想入朝效力,你们倒是站出来了,一个个好似铁骨铮铮的忠臣义士!哈哈,这才是大笑话呀!”
    吕布也跟着笑。
    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曾是董卓的义子,还曾为虎作伥。
    王允、士孙瑞等人则是暗自庆幸,幸好他们没站出来反对,张神悦骂的不是他们。
    张祯又看向小皇帝,“陛下,你说这好不好笑?”
    刘协扯了扯嘴角,还是笑不出来。
    张祯也没放过说“汉室无男儿,让守寡妇人为官”那一群。
    笑道,“我曾听闻一句话,深以为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诸位,为君尽忠,正当时也!何不投笔从戎,平定关东乱相?如此方为好男儿!”
    那群人面色青红交加,一言不发。
    张祯鼓励道,“诸位好男儿何日启程?我定然相送十里!诸位大功告成之日,便是我与蔡琰回家之时!好男儿能保护我等弱女子,我等弱女子又何必忝居朝上?在家养尊处优多好!”
    吕布应景地叹道,“我等男儿无用,方累得你们也辛苦!”
    张祯认真地道,“大将军已经很努力了!无用的不是你,是那些于朝于君无功,只会盯着别人是男是女的闲人!”
    众闲人:......别说了,求你!
    刘协也听不下去,“蔡琰入朝,朕准了!”
    所有人都下意识松了口气。
    再不准,还不知她会说出什么更难听的。
    张祯却又道,“且慢!”
    刘协感觉头有点疼,“还有何事?”
    见好就收罢姐姐!
    张祯笑道,“臣举荐蔡琰,并非因为她是臣的亲眷,而是因其才学。她若就此入朝,只怕有人不服,不如与诸位侍中比试几场。”
    侍中们:......不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可没说过半个不字!怎么忽然就要比试?这是无妄之灾啊!
    但他们怎么想的不重要。
    因为刘协和大臣们也都想看看,这蔡琰有什么本事。
    当堂定好了比试的内容和时间。
    第一场,比的是书法。
    蔡琰幼承庭训,寒暑不断,早得父亲的真传,吸取了飞白体的精要,再糅合自己的风格,写出来的字体飘逸端凝,神韵悠长。
    众人就算有心挑刺,也不能不承认她的书法胜过原先六位侍中。
    而且是远胜。
    事实上,朝中诸公也不敢说自己写得比她好,她似乎已入化境,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一派宗师。
    第二场,比的是行文。
    侍中需要时常为小皇帝草拟诏书,因此行文必须上佳。
    蔡琰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遣词用句、引经据典,也比那六位侍中的更好更合适。
    第三场,比的是讲史。
    虽然侍中不需要教导小皇帝,但也必须博学,通晓史书是必须的。
    蔡琰讲了一段“无骇帅师入极”,深入浅出,言语诙谐,刘协听得如痴如醉。
    别说六位侍中,就是蔡琰她爹蔡太傅,也不能讲得这般有趣。
    三场比完,刘协立时下诏,征辟蔡琰为侍中。
    而蔡琰之名,也传遍长安。
    引得诸多闺中女郎、望族贵妇钦佩羡慕。
    蔡邕也渐渐习惯了与女儿同时入宫,同时上朝。
    同僚们的复杂目光,他就全当成羡慕罢。
    有女如此,他很骄傲呢。
    父女同朝为官,比父子同朝为官厉害多了。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神悦。
    那日他已准备好关键时刻为女儿说话,谁料根本用不着,神悦一个人就把众臣骂得灰头土脸。
    第143章 大将军,宜出兵
    忙完蔡琰入朝这件事情,张祯得了几日清闲。
    这天正在家补眠,吕布派人来请,说有要事。
    遂换好道袍,带上两名武婢去大将军府。
    之前出出进进都是一大群人,阵仗很大,引人注意,她便让周羽、花妮给大家排班。
    若无特殊状况,一次只需两人轮值,其余时间自行安排。
    周羽、花妮都道她体贴,闲时也并不歇着,而是借大将军府校场勤学苦练。
    到了中堂,张祯就见吕布和陈宫、贾诩、高顺、张辽等人都是一脸凝重。
    不由问道,“发生了何事?”
    吕布亲自打开桌案上摆着的三个木匣,“这是陶谦派人送来的。”
    张祯近前一看,“......稻谷!”
    她没看错,这是稻谷!
    每个匣子里有两株,一共六株,根部都裹着土壤,是活的。
    虽然还没开花挂穗,可那叶那茎,分明就是稻谷秧苗!
    又与她往日所见的稻谷有少许差异,所以这是,野生种?
    陶谦响应了朝廷的诏令?
    这一喜非同小可,张祯小心翼翼地扶着木匣笑道,“陶谦可真是个好人!大好人!朝廷一定要嘉奖!”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