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校宿敌对我俯首听命(穿越)

分卷(5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这些人的父兄是怎么教导的后辈?
    霍尚书斟酌着词语,不得已道:恩你当日又看到了什么,一并说出来吧?
    许一清在众人的侧目中平静开口:当日还未发卷,这位舞弊的考生已经极为紧张,还弄洒了一次墨水,有差役上前更换,在下也就多注意了他几眼。
    许一清顿了顿:后来发了卷子,发现此人并不急着答题,反而东张西望,像是要下什么决心似的。前一个时辰过去,我抬了几次头,每次都未看到他动笔,倒似并不在意考试一般。
    此时有官员低声禀告道:此人所说属实,这名考生上缴的卷子只写了两句话,一日的时间只蹦出这么几个字,可见心思并未用在科举上。
    许一清又道:他若是真的想要舞弊,那就算不是准备妥当,至少会认真思考书写,可吴德连墨都很少磨,更为蹊跷的是,黎总旗在他位置周遭转悠了几圈后,此人就因作弊被抓了,我当时就想,此人就算再蠢,也要挑个身侧没人的时候舞弊吧,黎总旗明明一直在我们考舍,他为何还明知故犯呢?
    许一清并未掺和任何自己的偏向,只是平淡的讲述了目睹之事,但这番话说下来,明里暗里都对黎霄不利,再加上他本科考生的身份,不少人都已经认定黎霄的作案嫌疑。
    乔岳顺势道:监考巡场是由属下指定人员,当时黎霄所监的考场并不是吴德所在之地,他却专门去吴德身边,也是蹊跷之处。
    一时间,似乎事情已水落石出,众人纷纷开始墙倒众人推:明明不负责勘察此考察,却在吴德身畔打转,他们是商量好的吧?
    对啊对啊,还有那考题,也许就是他在考场前透露出去的,都有人看到了
    衙门外众官员的窃窃私语透过春风传到黎霄耳中,他立即跪在地上,向皇帝磕头道:属下知晓科举的利害,怎会做下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就算属下有心,又怎会亲自露面和吴德交涉,此事疑点重重!但绝对和属下无关啊陛下!
    皇帝不悦的看向他,事已至此,他自然晓得跪在自己面前的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黎霄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还要靠着他和乔岳在锦衣卫互相争斗,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袒护黎霄。
    此事疑点重重,日后再议如何?霍尚书以为呢?
    霍尚书一怔,只好道:日后再议也可
    陛下,我认为此事定要及早澄清,绝不能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霍尚书抬眼一看,正巧看到儿子一脸不羁的走到堂下,似乎又要陈情,当着同僚的面,霍尚书登时气得七窍生烟:这儿是大堂之上,哪儿有你说话的份儿!陛下问的是本官,也没有询问你!来人啊!把他给本官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方才他碍于贺之漾和许一清的身份,只能硬着头皮听,对自家儿子却不再客气,先拖下去打一顿再说。
    霍尧立刻上前两步,径直跪在皇帝面前开口道:陛下,科举事关国运,也是万千考生心心念念之事,若此事不明不白,或姑息养奸,会让多少人未入朝堂,就寒了一腔报国热忱?
    这话让皇帝也不由有几分动容,挥退了要上前的衙役,示意霍尧继续说。
    霍尧又扫过高堂上的官员,挑眉道:诸位也都曾埋头苦读过,在考场忐忑过,若此案拖下去,这届考生的成绩还算不算数?案子不明不白,他们拿着本该属于自己的成绩,也会招来数不清的闲言碎语,这对他们公平么?
    第68章 大局为重 黎霄跪在地上,双唇颤抖面色
    霍尧一番话, 倒说得这几个人哑口无言。
    霍尧接着理直气壮道:当时我们都看到黎霄走出来,也亲眼瞧见他们耳语交接,霍尚书, 此事难道也不能当做证据么?
    皇帝饶有兴致的看了霍尧半晌, 偏头对尚书摇头笑道:他们说得也有道理, 你还是继续问案吧。
    霍尚书只好看向黎霄:黎大人,你当日和此人见过面?
    黎霄矢口否认, 只咬定贺之漾等人都是串通好来针对他的。
    霍尚书又看向吴德, 厉声道:你的考题是考试当日知晓的?是么?
    人证物证俱在, 吴德只能吞吞吐吐道:是。
    正如乔岳所说, 若是事先知晓了题目, 自然会充分的准备答案,这人的夹带一看便是匆匆忙忙中赶就,只有当日书写, 才能解释得通。
    乔岳早就知晓考题,又何必等到考试当日, 此事一看,就是考场当日的人员在捣鬼。
    霍尚书立刻冷声斥道:既然是当天得知的考题, 你又为何诬陷乔千户?那金子又是怎么回事儿,你如实招来, 再有隐瞒大刑侍候!
    吴德得了乔岳的嘱咐,直到此时才恐慌的扑通扑通连连磕头, 带着哭腔道:大人,不是小人不说实情, 实在是受人胁迫啊!
    黎霄猛地看向他,眼神透出不可思议。
    这人怎么回事儿,被糊弄几句, 就要和盘托出?
    笑话。皇帝不悦道:有朕在,谁敢胁迫你,你按事实说清楚就好。
    皇帝已经猜想到此事八成和黎霄有关,本想浑水摸鱼揭过,但前有霍尧那番晓以利害的话,后有吴德唯唯诺诺显然是被人威胁过的样子,他登时有种不悦。
    不管幕后之人是谁,敢拿科举做儿戏,还威胁陷害旁人,都触到了他的逆鳞。
    吴德似乎鼓起了勇气,道:考题的确是黎霄当日从考场拿给小人的
    话音一落,众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随即窃窃私语。
    黎霄如被雷击般僵在原地,半晌没说出话来。
    吴德思索着道:科举前,小人住在京城的会馆,本来想好好温习考个名次光宗耀祖,结果黎总旗找上我,说是只要我拿着考题进了考场,并在事后指认乔岳受太子之托要让我进考场,就能给我黄金百两
    黎霄浑身血液倒流,越听越觉得离谱,怒道:我何事让你在事后指认乔岳受太子之托?你死到临头还要攀咬他人!
    他的确是让吴德攀扯乔岳,但从未提过和太子的恩怨,这个吴德看起来憨憨傻傻,此刻却直接把太子卷入案中,他又要如何收场?
    吴德忙哭着磕了个头:当日小人做下糊涂事儿,已经后悔莫及,怎会欺瞒大人们呢?黎大人的确是如此嘱咐的,那份状纸也是在他逼迫下所写,请陛下明鉴!
    他这番话皆是乔岳当日所教,如今不管不顾的说出来,还偶尔偷看几眼乔岳。
    但乔岳站在他身旁,目视前方双眸笃定,连眼角都未看向他。
    霍尚书本想一举铲平乔家,谁知非但没有抓到把柄,反而又蹦出一个锦衣卫黎霄,他一时间陷入深思,似在想接下来要如何办案。
    时间眼看着一点点过去,乔岳看火候已到,跪地道:陛下,臣也有一事想要禀报。
    皇帝看向他:哦?
    臣向陛下请罪,其实,臣早知本次科举不会太平,也知晓吴德会出事。乔岳平静道:只是臣猜不出他们会如何行事,只能静观其变。有隐瞒之处,还望陛下见谅。
    皇帝讶异挑眉道:你早就知晓?
    是,科举前,有人曾向臣禀报,黎霄近几日总在会馆闲逛和来京的考生交谈,那时臣已大略猜出他所行何事,苦于没有证据,也不能出手,臣想着他手中没有题目,想来也掀不起风浪。
    说罢,立刻把锦衣卫跟踪的地点呈上:后来,黎霄选定了吴德,这都是他们二人见面的地点,二人认识初期,黎霄为取得吴德信任,为他置办了三四次花船游湖,这些地点的掌事,大多也认得他们。
    霍尚书扫了几眼,立刻交给皇帝。
    皇帝皱眉,前前后后联系起来,此人出自黎霄之手,可谓是证据确凿。
    若仅仅是乔黎两家倾轧,他倒不是特别的介怀。
    然而黎霄呢,借由朝廷最看重的科举一事谋取私利,甚至还大胆到想陷害太子。
    事儿没做几件,心已经比天还要高!
    皇帝看黎霄的眼神变了几变,心底闪出几分厌恶。
    当时臣亦不知他们会商量出什么对策,因此科举一开始,便有意提防黎家,对考题也始终守口如瓶。乔岳道:臣暗中搜集证据,又唯恐打草惊蛇,后来果真看到吴德来科举,臣出面阻止,黎霄却执意让吴德进入。后来东窗事发,他们想借此事扰乱考场暂停科举,臣下严令才算稳住他们。
    这番话极为坦诚。
    皇帝听着听着,不由得转变了对乔黎两家的想法。
    从前,他一直觉得乔家狼子野心,而黎家,则是自己一手提拔,守规矩,知进退的多。
    可如今看,分明是乔岳一直想控制事态,很是求稳。
    从进门搜身到抓住作弊,若是没有乔岳,黎霄还不定把考场搞得多么鸡飞狗跳。
    就因为自己没让他黎霄当监考官,他就要毁掉这次考试
    皇帝皱皱眉,把想要打压乔岳的心思移到了黎霄上,面色沉沉让人大气不敢出:黎霄!你身为锦衣卫,竟置科举于不顾,为谋取私利,肆无忌惮陷害同僚!从今日起,你不必再去锦衣卫办差了!和你爹一起在家好好思过!没有朕的命令,不许踏出家门一步!
    皇帝之所以忌惮乔家,无非是怕他们手握权柄嚣张行事,从而一手遮天。
    可眼下,乔岳循规蹈矩,黎霄却是个不省心的。
    还未执掌大权,就已经把手伸向科举,对朝廷大典毫无敬畏之心,若真的提拔重用了他,那还不知会闹出什么耸人听闻的事?
    皇帝皱皱眉头,表面虽只免了他的差事,心里却不打算再信赖倚重此人了。
    免职思过,向来是失宠的先兆。
    黎霄跪在地上,双唇颤抖面色煞白,却说不出一句囫囵的话。
    前前后后证据确凿,吴德也临时翻供,哪儿还有他说话的余地?
    本想一举端掉乔家,却成了自己被免职思过,黎霄如霜打茄子般呆滞的跪在地上。
    霍尚书清咳道:事情至此,已再清晰不过,黎霄先是取得吴德信任,后给他金子,把陷害乔岳的任何安排给他,科考当日,黎霄知晓题目后立刻透题给吴德,吴德再故意考场被捉,从而让监考官员担责!
    此事太过离奇,仔细想想,足以看到黎家的目无法纪。
    但皇帝已经说了惩罚,霍尚书也不能再理会,只一拍惊堂木道:吴德,你胆大妄为,科场作弊,陷害储君和官员,国法不容!按照律法,应处以车裂之刑!
    吴德立刻面色煞白,求救似的看向乔岳。
    乔岳道:陛下,臣想给吴德求个情,若说他科场作弊,其实只拿到了一纸摆设,若说陷害储君,他也并未在状纸上提到太子殿下,事有缘由,臣想可否能从轻判决?
    皇帝和蔼的看向乔岳。
    乔岳和黎霄,横向比较,高下立判。
    乔岳这一个月来任劳任怨主持科场事宜,早早勘破黎霄阴谋,隐而不发,让科举得以顺利进行。
    明明是国之肱骨,却在这里受审解释。
    皇帝对他难免有几分愧疚:哦?依你的意思?
    乔岳拱手道:不若按照民间诬陷之罪,杖八十贬谪岭南。
    皇帝点点头:就依你所言。
    吴德双唇颤抖,他当时答应黎霄的交易,只不过是想着天上掉馅饼,能让他拥有黄金百两的同时金榜题名。
    一时糊涂,云里雾里的应下。
    谁知却是这么个结局。
    但他也晓得,若不是最后依照乔岳的意思反水,他的命定然是保不住的。
    想起乔岳承诺至少会让他好好活着回去的承诺,吴德心中安定了几分。
    案子尘埃落定,皇帝又看向乔岳,和颜悦色道:这次倒是朕误会了你,心里没不舒服吧?
    乔岳摇摇头诚恳道:臣不敢,臣受点委屈是小事,好在案情水落石出,没有耽搁此次阅卷,臣心中无憾。
    皇帝赞许地看向乔岳,他年纪轻轻,却处处以大局为重,心思又缜密,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69章 咫尺之遥 乔岳再不犹豫,坚定而迅速地
    皇帝心里赞赏, 面上却没有流露出几分,只是淡淡一笑,在众人的护送下翩然离去。
    科举案眼看尘埃落定, 审理的官员也逐渐松了口气, 下令收押吴德后, 霍尚书狠狠瞪了霍尧一眼,和同僚相让着走出衙门。
    黎霄呆若木鸡般僵立在原地, 在众锦衣卫的怒目而视下, 也浑浑噩噩的随众人走出门去。
    一时间, 大堂内外只剩零星几个官员和国子监锦衣卫的少年们。
    庞瑛看着黎霄的背影冷哼道:陛下还真是对黎家恩宠有加, 利用科举铲除异己, 还想拉太子下水,换了旁人岂不是要灭族的罪过,可对黎家呢, 查清后也只是免职在家,闭门思过, 这处置未免太便宜他了吧
    庞瑛还在喋喋不休,可乔岳早就不再理会, 他隔着众人,定定地望向站在外场的贺之漾。
    其实在今日堂上, 事情的走向皆在他预料之中,众人的反应也和他预想得分毫不差。
    他早已安排好环环相扣的证据, 也早已习惯独自面对诋毁和阴谋。
    无忧无惧,无喜无怒, 只是冷淡得去铲除必须要解决的人,仅此而已。
    可贺之漾在众人面前挺身而出,为他一个处于劣势的锦衣卫作保声辩。
    像是一道炙热的春光, 穿透偏见和阴霾,照在他心尖上。
    这是他唯一的始料未及。
    让他乱了分寸,也让他甘之如饴。
    当他出现时,乔岳终于开始真切的感受到喜怒和牵扯。
    暖风袭来,胸腔被吹得鼓鼓胀胀,火烧火燎。
    脚步在春风的吹拂下变得轻快,乔岳想要不管不顾的越过众人,冲破禁锢,在下一瞬间揭开所有未解的悬念。
    他迈开步伐,似乎忘了身在何处般,朝那抹身影奔过去。
    乔岳还没到贺之漾面前,余察察几人已经一拥而上,对贺之漾几个人揽脖子拍肩膀好不亲热。
    啊啊啊啊好兄弟!!
    锦衣卫都很是激动,心里有太多的感谢感慨,喉头哽咽,反而说不出口。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