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20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一直到十点,在校园里逛的人,才回到原来的教室。
    “杨清,快来快来。”秦娟,文琴坐在一起,招手道。
    “哎,你们都到了,怎么刚才没见着你们。”杨清纳闷了。
    两人嘻嘻笑道,“我们去了宿舍,做最后的留念。”
    “难怪,我一直没有见着你们,对了,咱什么时候照毕业照?”
    “等下拿了毕业证书与分配通知就照。”
    三位女孩,叽叽喳喳,文琴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分配到了哪儿。
    她算是捡漏了,原本以为会分到市里某一个小医院,没想到,她只是照她爸提一嘴,说是走走关系,她爸找了以前的朋友,还真给她捡了一漏。
    严家出事,严娇兰原本那铁板钉钉的分配落在了她头上。
    这漏还蛮大的。
    发放毕业证与分配通知是一起的,老师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语。
    之后就是照毕业照片,一群人来到教室外的一棵茂盛的大树下,咔嚓一声,青春定格。
    大部分都是下面县城与隔壁市的同学,也都是分配到各自户籍所在的城市医院或户籍所在地的公社医院,工厂医院等等。
    持分配通知已经学校发放的证明,每个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报道。
    在车站与文琴一起,挥手送别秦娟,她运气也还行,分配到了县城的第一人民医院。
    “文琴,我也回去了,咱们有空再联系。”在隔壁的短途小车站,杨清告别文琴。
    “好,你要注意安全。有空了进城找我。”文琴也站在车窗下叮嘱道。
    “嗯,进城肯定是常进的。”
    “对,你家离的近。”文琴笑道。
    “对了,我交代你的那事,别忘记了。”
    想起自己要办的事,杨清叮嘱道。
    “不会忘记的,我等下回去就找我妈,让她帮你找。”文琴家住在市里比较集中的几条民巷中。那片都是民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形比较复杂。
    这里的房子,基本都是个人的,在解放前就归属与个人的房产。
    住的也都是一个小老百姓,这肯定不在收归国产的范围内。
    杨清想买套小宅子,暂时不住,也可以租出去,也是个进项。手头的钱财,不能一直只进不出。
    文琴的妈妈在街道办上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托他们家打听谁家卖房,消息绝对的灵通。
    “谢了,文琴,我可能会被公社医院派回我们生产大队驻村做个村医。
    以后你放假了,就去我家玩,到时候可以带些城里不好买的蔬菜回家。”说完还眨巴下眼睛。
    第23章 六零村医(07)
    文琴立即明白,也眨巴一下眼睛,“好,我会时常去骚扰你的。”
    两人一直说到车子启动,才挥手告别。
    直接在公社下车,杨清拿着各种报道需要的手续直奔公社医院。
    报道完走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人家不用她急着上班,说是帮忙在大队找个能做医院的地儿,不用太大,两间宽敞点的房子就行。
    还有到时候帮忙收拾。
    一间是放药柜还有两张病床的医务室,一间是存储药材的房间,再能砌一张炕就最好。方便赶集时去帮忙的医生居住。
    已经知道杨清家在哪儿,住宿问题不用医院安排。
    医院很可惜的是,那黄地主家的宅子,他们一间都没有抢到,也不适合在一起。
    药和粮食不能混在一个院。
    另外两套地主大院,一处做了学校,一处是队队部。
    至于队里还有一套宅子,他们也用不到那么多间,只要两间就够了,他们要是租了,其余的就不好卖,队部不同意分割。
    他们没法子啊。
    对了,驻村的小药铺也能代替收购站收药材,炮制好的价格高一些,没有炮制的,价格低一些。
    驻村小院配发的药大部分可能都是中药,西药那是少之又少。
    乡公社医院的配药房,那一排排高大的柜子全是药材,不靠中药材,医院都没法开起来。
    西药的配额太少。
    回村的时候,大背包中塞了一些物品,还有手中提着肉,八斤五花肉,还提了两瓶酒,是当地的一种高度白酒。
    一路上收获了不少的注目礼,都眼巴巴的盯着那块五花肉。
    “清儿,分配到了哪儿?”快到家门口,遇到了从换黄地主宅子回来的亲叔杨林。
    “公社医院到咱村的村点。”
    “户口要挪不?”
    “要挪去公社医院,叔,你明天陪我去好不好?对了,那张猎户家的宅子,买下来没有问题吧?”这是已经打算好买下来。
    叔侄俩走到树荫下说话,杨林也是与哥嫂一样偏心眼前的小姑娘,他们一辈三兄弟,老二在外当兵,成家在外,家里也有三个儿子。他呢,家里也是三个儿子,三兄弟九个儿子,一个闺女不偏心她偏心谁啊。
    “行,没有问题,清儿,你先去放东西,再来大队部交钱,那房子买下来,你在围墙外再加盖两间屋子,到时候租给你们医院,一年还能收点租金。”
    这就是杨林当时想出来的主意。
    “小叔,能成吗?房子都还没有盖,卫生院能同意吗?”杨清不知道还能这么操作。
    自家小叔真是个机灵鬼。
    杨林自信的很,“能,你我两家都有闲时自己做的土砖,几天就能盖起。”
    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小叔,我盖青砖瓦房能行不?”
    “倒是能盖,那成本就大了。不划算的。”
    杨林不大同意,太亏了。
    可杨清不这么想,这地方虽然靠后,是山脚,可前面走过去两里路,就是村里的中心位置,离家也近。
    地段不差的 ,看样子,她以后都要在农村到改革开放时,自己的地盘肯定要搞的舒服些。
    “我想一次性搞好。”撅着小嘴朝小叔撒娇。
    “不行,你爹也不会同意。太打眼,买下张猎户房子可以说是借了钱,你还借钱盖青砖瓦房,那人家会怎么说,你家的嫂子不疯才怪。”杨林摇头再次拒绝。
    “行吧,那我要盖瓦片,顺便多批点瓦片,把我家还有几间房的屋顶都换了。茅草顶还是不安全,下大雨就有些担心。”
    “那可以,多给你批点瓦片。”杨林觉得这是可以的。
    叔侄俩决定好了,加上杨林帮手,事情办的很快。
    家里出土坯,杨清也不白让哥哥们做白工,她知道打土坯砖多累。她帮家里换屋顶就是这个意思,几位嫂子听到换屋顶,也没有说什么,反而很高兴。
    两间宽敞的土坯房盖好,还有加盖了一间厕所在另外一侧。
    平时不会用,肯定是卫生院来人时用。
    都是门面房,一间一面是药柜,还有前面的一排矮柜上面是玻璃板,对面就是一个大炕,中间摆个炕桌,一边可以睡两人一边给平时没病人时的杨清坐。
    另外一间也是大排的柜子,只是每一格都比隔壁的要大,还有后面的窗户边有大大的炕
    仓库兼卧室的隔壁就是厕所。
    两间房在杨清家一侧围墙隔壁,在围墙开了一道门。两家变一家,那边也有围墙,只是围一边与后面。
    卫生院第一年的租金已经到手。屋内也都收拾好,中药材与西药已经到位。
    “小姑,以后我真的要跟你住在这边。”杨建国帮忙打扫卫生,手中的湿抹布擦的飞起。
    “怎么,你不干啊?”杨清好笑的问。
    “干,怎么不干,我敢说不干,我爸妈不得打折我的腿。”杨建国还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小屁股,感觉有点痒。
    “干,就快干活,别啰嗦。”今天来的帮忙的只有杨建国,家里的其余几个孩子出去打猪草。杨清还养了一头猪,半大的猪。
    后面的猪圈,已经有一头黑猪入住。
    菜园也被再次开出来,前后院,菜园,水井,还有7小路全收拾好,家里人多,这几天都帮忙在收拾,屋顶的瓦片也再次翻检过。
    家里一切就绪。
    七月二十八日,杨清正式上班。
    一早的,杨父杨母早早的就过来,“清儿,吃早饭没有?”
    杨母提着篮子,里面装的是三十个鸡蛋,家里的鸡蛋不够,还找杨林家借了十个,平时这些鸡蛋都是换酱油盐的。
    “吃了,妈,我还给您与爹做了早饭,快去隔壁吃。”杨清坐在柜台内,公社医院都没有派人来,今儿就她一人独掌一家。
    “你这孩子,给我们做什么,浪费粮食。”杨母嘴里嗔怪但喜的眉眼都翘了起来。
    心里满满都是甜甜的,比喝糖水都甜。
    第24章 六零村医(08)
    “爹, 妈,今儿不同,我做了好吃了, 再不去,建国那臭小子一个人能吃完。”杨清推着爹妈去隔壁。
    “那不行, 建国那小子肚子大的很,一个人能吃下一锅子的饭菜, 你不看着他, 让他随便造,那还了得。”
    杨母已经不用闺女推,撒腿就走, 急的不行。
    杨父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加快。
    卫生室已经回恢复了之前的宁静。没啥病人来, 只是外边儿竖了一块牌子, 收购药材,还有收购站, 医院联合的声明文件放在卫生室挂着。
    连着三天都没有人来买药,看病, 没事做的人,整理药材, 翻阅医院发的一些专业书籍。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