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皇帝骗个娃

敢向皇帝骗个娃 第179节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她的忽然出现,使得厅中二人怔愣当场,李秉稹出于担心,面色微微一变,下意识将她护在身后。
    而太后眼见这个罪魁祸首现身,眸中立即突显出些锋锐,可察觉到李秉稹的微小举动,心绪又开始有些复杂。
    太后扯扯嘴角,语带戏谑。
    “到底是能行出借种求子之事的女子,胆子终究要更大些,竟未经宣召,就冲犯到哀家身前来了。
    打量着是有皇帝护着你,哀家不敢拿你如何么?”
    凌厉凤威,如排山倒海袭来,使得徐温云几乎喘不过气来,她将身子愈发匍低了几分。
    “太后娘娘息怒。
    娘娘对我有气,自是理所应当,毕竟无论是四年前借种求子,还是后来的掩盖真相……这桩桩件件,我确罪无可恕。”
    说到此处,徐温云哽咽着的嗓音顿了顿,带着某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一点点缓缓挺直脊椎,鼓起勇气泪光盈盈望向太后。
    “可太后娘娘,您信我。
    我当时离京,确是想和皇上断得干干净净,死生不复相见,对他这份情意,也曾犹疑退缩过,遭良心谴责过……可经历过这些诸多种种,我已无比确定自己的心意。”
    “就算当年与皇上相遇不逢时,就算后来诸多苦衷误会重重,却依旧不妨碍我们二人如今心心相印。
    无论眼前之人是皇上,还是草寇,我都只想与他相守一生……还求太后娘娘成全。”
    李秉稹眼睁睁瞧她又深匍下去,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在感情上,徐温云从来都是个内秀之人,哪怕心中波涛骇浪了,面上也看不出分毫。
    他还是头次,见她如此真情表露,内心颇受震动,感动与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紧紧握住了她放落在地上的指尖。
    他剑眉微蹙,修长的身形在地上跪得笔直,亦梗着脖子,一字一句郑重道。
    “母后,儿臣从始至终,都只想娶她一个。
    儿臣感念母后恩情,不敢不孝,所以并未执意立她为后,可也还请母后体谅儿臣这片心意,能让一切照旧。”
    “今后每隔五日入京侍奉母后,其余时候在福柳村照应妻儿,儿臣担保,绝不会耽误政事。”
    这话的意思,便是要负隅顽抗到底。太后只觉眼前一黑,险些就要昏过去,得亏身后的苏嬷嬷眼疾手快,上前稳稳搀住。
    她缓缓坐回椅上,望着二人紧挨在一起,如对苦命鸳鸯般相互依偎着,跪在冰凉的地板上……不禁眼中泛出泪花来。
    知儿莫若母。
    陆霜棠知道,以李秉稹的性子,能软硬不吃,坚持到此等地步,那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
    可她哪里舍得儿孙长期两地奔波?
    尤其孩子还那么小,每次赶路回宫,都被车架颠簸得唇色发白,直喊头晕。
    既如此,那就只剩下一条路。
    空气僵窒,沉默许久之后,简单却温馨的厅堂中,传来太后不甘又沉痛的声音。
    “你二人择日大婚,立即举办立后典礼……今后的事儿今后再说,再不济,还可废后。”
    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二人择日大婚, 立即举办日后大典……今后的事儿今后再说,再不济,还可废后。”
    徐温云闻言, 心中顿生出些迷茫,还有些回不过味儿来。又是大婚,又是废后的,这又是哪桩?
    可李秉稹却瞬间明了。
    这不过就是母后不得不接受现实,却又逞强的说辞罢了。母后既松了口,那就要乘热打铁, 他立即抓住徐温云的指尖, 昂声震震道。
    “多谢母后圆成。
    我们夫妇二人,今后必定在母后身前好好侍奉, 绝不会再有任何逾矩忤逆之处。”
    徐温云也由怔愣中,后知后觉回过味来, 深深跪匍下去,激动与感慨充斥在心头, 实在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
    二人相遇相知相守的画面,一幕幕都浮现在脑海中……走到今日, 实在是太不 容易了。
    她只泪光盈盈道了句,
    “……太后既给了臣女在身前尽孝的机会,那无论是为了皇上还是辰哥儿, 臣女哪怕竭尽全力,也会做到最好。”
    眼见二人这般同心同德的模样, 太后也实在没法子再棒打鸳鸯, 可心中到底还有怨言, 这一时半会的,也无法做到真正接纳徐温云。
    他们当真如此情比金坚?
    今朝就算遂了皇帝心意, 儿子今后当真就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此女执掌凤印后,当真不会恃宠而骄,舞弄朝政么?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女是否能当大任,还需得看今后表现……此事如今已是板上钉钉,太后也只能暂且按下心中疑窦。
    “现下总遂了你们心愿,该回京了吧?哀家片刻都忍不了,今日就要带孩子回宫。”
    “帝后大典尚可等等,当务之急,是要寻个由头,将这孩子的身世,给天下臣民交代清楚,务必要让辰哥儿认祖归宗,做名正言顺的皇长子,认祖归宗!”
    李秉稹正色起来,
    “此事无需母后劳心费力,儿臣心中早就想好了应对之法,必不会让他们母子二人受半分委屈。”
    立后之事,就这么彻底敲定下来。
    太后交代完这些后,就立即使唤苏嬷嬷将辰哥儿抱上车架,立时就接回了宫。好在孩子只以为徐温云是专门出来苦修的,这次回京,不过是苦修结束,一家三口在此回京长住。
    当夜。
    李秉稹歇在养心殿。
    徐温云母子二人却并未回永安街的别苑,而是专门被安置在了靠近徐家的间豪宅中。
    翌日。
    一桩关于皇室内廷的消息,就被传得到处都是,顺风传遍了京城的酒肆茶寮中,百姓们人人皆知。
    “天菩萨,皇上是最清心寡欲不过的人,连后宫嫔妃都只有丽妃一个,谁知这冷不丁的,竟冒出来了个皇长子!”
    “据说是皇上还未登基之前,隐瞒皇子身份,与个民女互生情意生的孩子。
    后来皇上无奈之下要回京起势,所以不告而别,如今寻到人时,孩子都已经快四岁了。”
    “噫,那女子倒也痴情,一直没有再嫁,只是迫于生计辗转各地,如今才寻回来。现下她母亲子贵,皇上又感念她一片深情,竟要直接封她做皇后哩!”
    “区区一届民女,哪里能坐镇得了东宫?皇上如若喜欢,大可纳入后宫做个妃子,何故一定要立为皇后?”
    “呵,一届民女?你可知她是谁?
    你记得前阵子在相国寺火灾身亡那位,前荣国公府嫡长媳么?那民女,正是她的双胞孪生姐妹,徐尚书流落在外,苦寻多年亲女儿!”
    “啧啧啧,天底下竟有这么巧的事儿?如此说来,那她便是朝廷三品要员之女,当朝状元郎、及肃国公府嫡幼媳的亲姐姐……这样尊贵的出身,再加上有生下皇长子之功,这皇后确也是当得的。”
    “你们一个个的,就光盯着权势地位看,都是群俗不可耐之辈。你们怎得也不想想,为何皇上这些年不近女色,为何后宫嫔妃寥寥无几……我听说,是皇上一直对那民女久久不能忘怀……”
    ……
    这些传言,犹如空中乱飞的鸡毛,抓不住,扫不尽,短短几日间,就通过来往商旅的嘴,传到了祈朝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李秉稹思索良久后,想到的一箭三雕,应对外界几近完美的说辞。
    既着实了皇长子的存在。
    又护住了徐温云的名声,
    且最后的最后,甚至维系住了徐温云与母家的联系。
    虽说还有些牵强之处,可只要郑家众人能捂住嘴,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些传闻,亦尽数传入了临华宫的丽妃耳中。其实在那母子二人回京之前,就算李秉稹离京别居,丽妃也曾有一丝妄念:或许皇上会有回头那天,或许太后会使些手段,让皇帝扭转心意……
    可现如今,所以一切都成了奢望。
    丽妃不得不直面事实,为今后求条出路。钦天监已为帝后大典择定了良辰吉日,就在半月之后。
    其实但凡李秉稹与徐温云之间,有一丝缝隙可钻,丽妃也势必不会罢休。
    可这近乎半年来,丽妃在旁打眼瞧着,二人显然已是到无坚不摧,合为一体的存在。
    想来祈朝偌大的后宫,就是母慈子孝,帝后相偕,其乐融融,一片和美之相……丽妃压根没有任何容身之处。
    先不说徐温云能不能大度容下她,就算让她顶着妃嫔的头衔,在旁眼睁睁看着他们二人恩爱无双,白头偕老,她心中也是不甘愿的。
    按照皇帝的心性,待腾出手来,迟早都是要处置她,与其做只待宰羔羊,她宁愿自己主动掌握命运。
    太后老奸巨猾,不好说话。
    李秉稹不留情面,说一不二。
    依丽妃看来,他们都不是好相与之人,所以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徐温云身上。
    身为嫔妃,丽妃未经允许,不得出宫,好在她得知三日后,相国寺的主持会带领高僧做场法事,而徐温云会以皇长子生母的身份出席祈福。
    那日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她此生的定局。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日后。
    相国寺内, 高杖上悬挂着写满了经符的幡幔,空气中充斥着木檀烛香味,耳边传来远处僧人祝祷的声音……
    太后是信佛之人, 之所以迫不及待举办这场法事,原因有三。
    一则,皇族血脉之事耽搁不得,太后早就想在辰哥儿认祖归宗前,借机让高僧们给孩子驱驱邪崇。
    二则,现在祈朝百姓的眼中, 之前荣国公府嫡长媳徐温云已死。
    而她现在更头换面, 改名为徐闻惠,是徐兴平当年流落在外的双胎女儿之一, 于情于理,都要来相国寺祭奠亡母与胞姐。
    其三, 因为之前在相国寺布置的火灾,多少牵连了些无辜, 虽说没有闹出人命,可也有好几个女眷因此受伤。
    那些实非太后所愿, 先是以朝廷名义对那些女眷们多有补偿,也多少有点想借这场法事向上苍赎罪的意味。
    ……
    太后年事已高,自从丽妃入宫以后, 执掌六宫内务之权,就全都交到了丽妃手上, 这场盛大隆重的法事, 自然也是由她来打理的。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